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复合式带定位功能的立式加工中心,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上方设有加工仓,所述加工仓和所述支撑底座之间设有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内部呈中空状,所述连接框架的中点位置设有通道,所述通道的内部设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的内部设有气缸一,所述气缸一的上方设有定位机构,所述气缸一的底部设有转动台,所述气缸一的底部嵌入在所述转动台的内部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所述转动台的下方设有伺服电机。该复合式带定位功能的立式加工中心在利用气缸一和伺服电机的协调工作下便于对加工台的工件的加工位置进行确定,能够提高工件在加工仓内部的稳定性,从而能够对工件加工位置进行精确加工,提高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式带定位功能的立式加工中心
本技术涉及立式加工中心
,具体为复合式带定位功能的立式加工中心。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复合式带定位功能的立式加工中心设有的加工台面都是固定式,要是对工件的多个点进行连续化加工作业,就会发现问题即不便于对加工台的工件的多个加工位置进行确定,易导致降低工件在加工中心内部的稳定性,从而不能够对工件加工位置进行精确加工,降低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复合式带定位功能的立式加工中心,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复合式带定位功能的立式加工中心,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上方设有加工仓,所述加工仓和所述支撑底座之间设有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内部呈中空状,所述连接框架的中点位置设有通道,所述通道的内部设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的内部设有气缸一,所述气缸一和所述安装框架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所述气缸一的上方设有定位机构,所述气缸一的底部设有转动台,所述气缸一的底部嵌入在所述转动台的内部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所述转动台的下方设有伺服电机,所述转动台和所述伺服电机内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的上方轴对称设有气缸二,所述气缸二和气缸二之间设有夹块一,所述夹块一和所述气缸二内的活塞杆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框架的内部轴对称设有夹块二,所述夹块二位于所述气缸一的两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框架的内部设有气缸三,夹块二和所述气缸三内的活塞杆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缸二外部设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和所述加工台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该复合式带定位功能的立式加工中心在利用气缸一和伺服电机的协调工作下便于对加工台的工件的加工位置进行确定,并且设有的气缸一利用气缸三控制夹块三对其固定,能够提高工件在加工仓内部的稳定性,从而能够对工件加工位置进行精确加工,提高了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复合式带定位功能的立式加工中心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复合式带定位功能的立式加工中心的安装框架内部结构连接示意图。图中:支撑底座1、加工仓2、连接框架3、通道4、安装框架5、气缸一6、定位机构7、转动台8、伺服电机9、加工台10、气缸二11、夹块一12、夹块二13、气缸三14、固定框架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复合式带定位功能的立式加工中心,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方设有加工仓2,所述加工仓2和所述支撑底座1之间设有连接框架3,所述连接框架3的内部呈中空状,所述连接框架3的中点位置设有通道4,所述通道4的内部设有安装框架5,所述安装框架5的内部设有气缸一6,所述气缸一6和所述安装框架5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所述气缸一6的上方设有定位机构7,所述气缸一6的底部设有转动台8,所述气缸一6的底部嵌入在所述转动台8的内部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所述转动台8的下方设有伺服电机9,所述转动台8和所述伺服电机9内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固定。请参阅图1,所述定位机构7包括加工台10,所述加工台10的上方轴对称设有气缸二11,所述气缸二11和气缸二11之间设有夹块一12,所述夹块一12和所述气缸二11内的活塞杆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固定,通过在加工台10的内部增设的气缸二11能够对工件进行固定,从而便于进行加工。请参阅图1-2,所述安装框架5的内部轴对称设有夹块二13,所述夹块二13位于所述气缸一6的两侧,通过增设的夹块二13能够对气缸一6进行固定,提高气缸一6在工作过程当中的稳定性。请参阅图1-2,所述安装框架5的内部设有气缸三14,夹块二11和所述气缸三14内的活塞杆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固定,通过增设的气缸三14能够对夹块二13进行控制。请参阅图1,所述气缸二11外部设有固定框架15,所述固定框架15和所述加工台10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通过增设的固定框架15能够对气缸二11进行安装固定。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式带定位功能的立式加工中心的技术原理是:通过在加工台10的上方设有夹块二13在气缸二11的作用下,首先对放置在加工台10上的工件进行固定,然后再气缸一6的作用下把加工台10移动到加工仓2的内部,此时利用伺服电机9控制加工台10转动,以便于对工件的加工位置进行调整,对工件的位置确定之后,气缸一6和伺服电机9停止工作,此时控制气缸三14进行工作,使用气缸三14对夹块三13进行控制,使用夹块三13对气缸一6进行固定,最后利用加工中心对其内部加工台10上的工件进行加工即可。本技术的支撑底座1、加工仓2、连接框架3、通道4、安装框架5、气缸一6、定位机构7、转动台8、伺服电机9、加工台10、气缸二11、夹块一12、夹块二13、气缸三14、固定框架15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复合式带定位功能的立式加工中心设有的加工台面都是固定式,要是对工件的多个点进行连续化加工作业,就会发现问题即不便于对加工台的工件的多个加工位置进行确定,易导致降低工件在加工中心内部的稳定性,从而不能够对工件加工位置进行精确加工,降低了产品质量的问题。本技术该复合式带定位功能的立式加工中心在利用气缸一和伺服电机的协调工作下便于对加工台的工件的加工位置进行确定,并且设有的气缸一利用气缸三控制夹块三对其固定,能够提高工件在加工仓内部的稳定性,从而能够对工件加工位置进行精确加工,提高了产品质量。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复合式带定位功能的立式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方设有加工仓(2),所述加工仓(2)和所述支撑底座(1)之间设有连接框架(3),所述连接框架(3)的内部呈中空状,所述连接框架(3)的中点位置设有通道(4),所述通道(4)的内部设有安装框架(5),所述安装框架(5)的内部设有气缸一(6),所述气缸一(6)和所述安装框架(5)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所述气缸一(6)的上方设有定位机构(7),所述气缸一(6)的底部设有转动台(8),所述气缸一(6)的底部嵌入在所述转动台(8)的内部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所述转动台(8)的下方设有伺服电机(9),所述转动台(8)和所述伺服电机(9)内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式带定位功能的立式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方设有加工仓(2),所述加工仓(2)和所述支撑底座(1)之间设有连接框架(3),所述连接框架(3)的内部呈中空状,所述连接框架(3)的中点位置设有通道(4),所述通道(4)的内部设有安装框架(5),所述安装框架(5)的内部设有气缸一(6),所述气缸一(6)和所述安装框架(5)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所述气缸一(6)的上方设有定位机构(7),所述气缸一(6)的底部设有转动台(8),所述气缸一(6)的底部嵌入在所述转动台(8)的内部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所述转动台(8)的下方设有伺服电机(9),所述转动台(8)和所述伺服电机(9)内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带定位功能的立式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7)包括加工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
申请(专利权)人:全椒县金台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