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钉柱半自动贴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357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钉柱半自动贴合设备,包括机架以及若干定位工装位,所述机架上设置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回流工装机构、涂底涂剂机构以及贴胶片机构;所述回流工装机构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上的第一底座、设置于底座内的四组移动机构,两两相邻的移动机构垂直设置;所述涂底涂剂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驱动组件、第二固定座、第一竖直气缸、点胶机针筒以及底涂头;所述贴胶片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座、第一水平气缸、第四固定座、第二竖直气缸、第五固定座、旋转气缸、第六固定座、吸板以及第三竖直气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钉柱半自动贴合设备
本技术涉及设备的
,特别是一种钉柱半自动贴合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钉柱的贴合并没有专用设备,大多采用人工涂底涂剂,然而采用人工涂底涂剂会产生以下问题:第一,人工涂底涂剂不够均匀,影响产品品质;第二,全部人工作业效率较低;第三,人工涂底涂剂劳动强度大。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设计了一种钉柱半自动贴合设备,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钉柱半自动贴合设备,包括机架以及若干定位工装位,所述机架上设置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回流工装机构、涂底涂剂机构以及贴胶片机构;所述回流工装机构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上的第一底座、设置于底座内的四组移动机构,两两相邻的移动机构垂直设置,四组所述移动机构带动定位工装位在水平面上沿着X轴、Y轴的正方向与反方向移动;所述涂底涂剂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驱动组件、第二固定座、第一竖直气缸、点胶机针筒以及底涂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通过第一固定座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二固定座设置于第二驱动组件上,且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固定座沿着X轴与Y轴方向反复移动,所述第一竖直气缸设置于底座上,所述第一竖直气缸输出端与点胶机针筒连接,且点胶机针筒底部与所述底涂头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气缸驱动点胶机针筒在竖直方向上反复移动;所述贴胶片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座、第一水平气缸、第四固定座、第二竖直气缸、第五固定座、旋转气缸、第六固定座、吸板以及第三竖直气缸,所述第一水平气缸通过第三固定座设置于工作台上,所述第一水平气缸输出端与第四固定座连接,且驱动第四固定座在第三固定座上反复移动,所述第二竖直气缸设置于第四固定座上,所述第二竖直气缸输出端与第五固定座连接,且驱动第五固定座在第四固定座的竖直方向上反复移动,所述旋转气缸设置于第五固定座上,所述第六固定座设置于旋转气缸上,所述旋转气缸驱动第六固定座旋转,所述第三竖直气缸设置于第六固定座上,其输出端穿过第六固定座与吸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烘烤机构;所述烘烤机构包括烘烤罩子、热风机,所述热风机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烘烤罩子设置于回流工装机构上方,且通过连接管与热风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热风机通过固定架与机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烘烤罩子一侧通过两合页与回流工装机构转动连接,另一侧设置把手。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设置于第一气缸上的限位座以及两根推杆,两所述推杆并排设置于限位座上,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用于推杆移动的长条孔,所述第一气缸驱动限位座与推杆移动,利用推杆带动定位工装位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第二固定座往Y轴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固定座往X轴反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一驱动装置上,所述第二固定座设置于第二驱动装置上。本技术钉柱半自动贴合设备采用涂底涂剂机构以及贴胶片机构,可实现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涂底涂剂的均匀度大大提高;第二,增加烘烤机构,提升产品贴合品质;第三,设备自动贴胶片能保证压力统一,提高贴合品质;第四,人工只需上料,大大提高了贴合效率,减低了劳动强度。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是本技术半自动贴合设备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半自动贴合设备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回流工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涂底涂剂机构结构示意图一;图7是本技术涂底涂剂机构结构示意图二;图8是本技术贴胶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9是本技术贴胶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标号说明:10-机架,20-工作台,30-回流工装机构,31-第一底座,311-长条孔,32-移动机构,321-第一气缸,322-限位座,323-推杆,40-定位工装位,50-涂底涂剂机构,51-第一固定座,52-第一驱动组件,521-第一驱动装置,522-第二驱动装置,53-第二固定座,54-第一竖直气缸,55-点胶机针筒,56-底涂头,60-贴胶片机构,61-第三固定座,62-第一水平气缸,63-第四固定座,64-第二竖直气缸,65-第五固定座,66-旋转气缸,67-第六固定座,68-吸板,69-第三竖直气缸,70-烘烤机构,71-热风机,72-连接管,73-烘烤罩子,74-固定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9,是作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的一种钉柱半自动贴合设备,包括机架10以及若干定位工装位40,机架10上设置工作台20,工作台20上还设置回流工装机构30、涂底涂剂机构50以及贴胶片机构60,本技术中为了实现定位工装位40循环,定位工装位40设置五个,呈2*3排布。回流工装机构30包括设置于工作台20上的第一底座31、设置于底座内的四组移动机构32,两两相邻的移动机构32垂直设置,四组移动机构32带动定位工装位40在水平面上沿着X轴、Y轴的正方向与反方向移动;其中X轴、Y轴定义如下:从上到下俯视工作台20建立坐标轴,水平向右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上即为Y轴正方向。涂底涂剂机构50包括第一固定座51、第一驱动组件52、第二固定座53、第一竖直气缸54、点胶机针筒55以及底涂头56,第一驱动组件52通过第一固定座51设置于机架10上,第二固定座53设置于第二驱动组件上,且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固定座53沿着X轴与Y轴方向反复移动,第一竖直气缸54设置于底座上,第一竖直气缸54输出端与点胶机针筒55连接,且点胶机针筒55底部与底涂头56连接,第一竖直气缸54驱动点胶机针筒55在竖直方向上反复移动,其中点胶机针筒55与底涂头56可更换。贴胶片机构60包括第三固定座61、第一水平气缸62、第四固定座63、第二竖直气缸64、第五固定座65、旋转气缸66、第六固定座67、吸板68以及第三竖直气缸69,第一水平气缸62通过第三固定座61设置于工作台20上,第一水平气缸62输出端与第四固定座63连接,且驱动第四固定座63在第三固定座61上反复移动,第二竖直气缸64设置于第四固定座63上,第二竖直气缸64输出端与第五固定座65连接,且驱动第五固定座65在第四固定座63的竖直方向上反复移动,旋转气缸66设置于第五固定座65上,第六固定座67设置于旋转气缸66上,旋转气缸66驱动第六固定座67旋转,第三竖直气缸69设置于第六固定座67上,其输出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钉柱半自动贴合设备,包括机架以及若干定位工装位,所述机架上设置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回流工装机构、涂底涂剂机构以及贴胶片机构;/n所述回流工装机构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上的第一底座、设置于底座内的四组移动机构,两两相邻的移动机构垂直设置,四组所述移动机构带动定位工装位在水平面上沿着X轴、Y轴的正方向与反方向移动;/n所述涂底涂剂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驱动组件、第二固定座、第一竖直气缸、点胶机针筒以及底涂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通过第一固定座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二固定座设置于第二驱动组件上,所述第一竖直气缸设置于底座上,所述第一竖直气缸输出端与点胶机针筒连接,且点胶机针筒底部与所述底涂头连接;/n所述贴胶片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座、第一水平气缸、第四固定座、第二竖直气缸、第五固定座、旋转气缸、第六固定座、吸板以及第三竖直气缸,所述第一水平气缸通过第三固定座设置于工作台上,所述第一水平气缸输出端与第四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竖直气缸设置于第四固定座上,所述第二竖直气缸输出端与第五固定座连接,所述旋转气缸设置于第五固定座上,所述第六固定座设置于旋转气缸上,所述旋转气缸驱动第六固定座旋转,所述第三竖直气缸设置于第六固定座上,其输出端穿过第六固定座与吸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钉柱半自动贴合设备,包括机架以及若干定位工装位,所述机架上设置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回流工装机构、涂底涂剂机构以及贴胶片机构;
所述回流工装机构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上的第一底座、设置于底座内的四组移动机构,两两相邻的移动机构垂直设置,四组所述移动机构带动定位工装位在水平面上沿着X轴、Y轴的正方向与反方向移动;
所述涂底涂剂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驱动组件、第二固定座、第一竖直气缸、点胶机针筒以及底涂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通过第一固定座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二固定座设置于第二驱动组件上,所述第一竖直气缸设置于底座上,所述第一竖直气缸输出端与点胶机针筒连接,且点胶机针筒底部与所述底涂头连接;
所述贴胶片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座、第一水平气缸、第四固定座、第二竖直气缸、第五固定座、旋转气缸、第六固定座、吸板以及第三竖直气缸,所述第一水平气缸通过第三固定座设置于工作台上,所述第一水平气缸输出端与第四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竖直气缸设置于第四固定座上,所述第二竖直气缸输出端与第五固定座连接,所述旋转气缸设置于第五固定座上,所述第六固定座设置于旋转气缸上,所述旋转气缸驱动第六固定座旋转,所述第三竖直气缸设置于第六固定座上,其输出端穿过第六固定座与吸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建平连爱民叶火水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攸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