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用桑叶切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347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蚕用桑叶切碎装置,其包括:壳体件,其为筒状结构,所述壳体件的左端设置有端部板以将壳体件分隔成左部壳体件和右部壳体件,所述右部壳体件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以将所述右部壳体件分隔成前壳体件和后壳体件,所述前壳体件一侧的端部板处设置有进料口;传输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件中以将桑叶输送至进料口;第一切割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进料口处以将通过进料口的桑叶切碎;集料装置,其包括密封板和下料斗,所述密封板将壳体件的左端封闭,并在下方形成出料口,所述下料斗倾斜的设置在所述出料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将桑叶切成不同大小以及切碎效率高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蚕用桑叶切碎装置
本技术涉及桑蚕养殖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小蚕用桑叶切碎装置。
技术介绍
蚕是鳞翅目的昆虫,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蚕是变态类昆虫,以桑叶为食料,其一生经过蚕卵-蚕-蚕蛹-蚕蛾4个时期。蚕卵孵化后,蚕体较小,为便于给桑均匀以及便于小蚕摄食,需要将桑叶切碎。然而,传统的手工切割桑叶模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因此,对桑叶进行机械化切碎,将能大大降低劳动强度,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小蚕用桑叶切碎装置,其能够对桑叶进行切碎,使切出的桑叶大小适于1-3龄蚕摄食。为了实现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小蚕用桑叶切碎装置,包括:壳体件,其为筒状结构,所述壳体件的左端设置有端部板以将壳体件分隔成两部分,即左部壳体件和右部壳体件,所述右部壳体件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以将所述右部壳体件分隔成前壳体件和后壳体件,所述前壳体件一侧的端部板处设置有进料口;传输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件中以将桑叶输送至进料口;第一切割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进料口处以将通过进料口的桑叶切碎;集料装置,其包括密封板和下料斗,所述密封板将壳体件的左端封闭,并在下方形成出料口,所述下料斗倾斜的设置在所述出料口处。在本技术方案中,桑叶放到传输机构上后,经传输机构输送至进料口,桑叶经过进料口时,被进料口处的第一切割机构切割,即可完成对桑叶的切碎;为满足不同蚕龄对桑叶不同大小的要求,桑叶经过多次反复切割即可满足不同蚕龄对不同桑叶大小的需求。优选的是,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件的底部,所述第二传送带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件的顶部,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分隔板与壳体件的前侧板围成传送空间,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上表面高于所述进料口的下边缘。通过设置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有效提高了传输料率。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传送带上设置有若干间隔板,所述间隔板沿着下传送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长度大于所述壳体件的长度,所述壳体件的右侧设置有支撑板,壳体件外部的所述第一传送带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支撑板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挡料板。通过设置间隔板,提高了桑叶与第一传送带之间的阻力,使得桑叶更容易被输送至进料口。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右端设置有料台,所述料台的台面高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上表面,所述料台的两侧设置挡料沿。通过设置料台,便于工作人员快速的将料台上的桑叶推到第一传送带上,提高了桑叶切割效率优选的是,所述壳体件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架以支撑固定所述壳体件,所述料台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料台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接槽,所述挡料板的外侧设置有卡接杆,所述料台使用时,所述卡接杆卡接在所述卡接槽中以将料台水平固定在第一传送带的右端。将料台铰接设置,使得在未切料时,可将料台放下并靠近在支撑板的下方,减小了装置未使用时所占据得空间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切割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刀具,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后壳体件中,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端部板后与第一刀具连接。优选的是,所述下料斗包括集料斗和输出管,所述输出管倾斜的设置在所述集料斗的下方。密封板使得切碎的桑叶只能往下掉落,进入到集料斗并通过输出管输出,避免桑叶切碎过程中的叶片乱飞。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二切割机构,所述第二切割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刀具,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刀具连接,所述第二刀具设置在所述集料斗的下方以将集料斗输出的桑叶再次进行切割。通过在集料斗的下方设置第二切割机构对桑叶进行再次切割,使得桑叶经一次切割后即可满足1-2龄幼蚕对摄食叶片大小的需求。优选的是,还包括控制面板,其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后侧,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一电机电性连接。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一、本技术能够将桑叶切碎成不同的大小,使切碎后的桑叶适于1-3龄幼蚕的摄食。二、本技术通过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将桑叶输送至进料口,避免桑叶在传送空间中发生堵塞无法通过进料口,提高了传输效率,并且,在密封板的阻挡作用下,切碎的桑叶汇集在集料斗中,并通过输出管输出,避免了桑叶切碎时,叶片的到处飞溅。三、本技术通过在第一传送带的右端,即上料的始端设置料台,便于工作人员快速的将堆积在料台上的桑叶推到料台上,使得桑叶切碎效率大大提高。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小蚕用桑叶切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说明的是小蚕用桑叶切碎装置的密封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说明的是小蚕用桑叶切碎装置的第一切割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说明的是第二切割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说明的是第二电机的安装右侧示意图。1、壳体件;2、集料装置;3、第二传送带;4、第一传送带;5、挡料板;6、料台;7、控制面板;8、连接杆;9、支撑架;10、密封板;11、第一刀具;12、进料口;13、集料斗;14、输出管;15、第二电机;16、第二刀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小蚕用桑叶切碎装置,包括:壳体件1,其为筒状结构,所述壳体件1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壳体件1的左端设置有端部板以将壳体件1分隔成两部分,即左部壳体件1和右部壳体件1,所述右部壳体件1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以将所述右部壳体件1分隔成前壳体件1和后壳体件1,所述前壳体件1一侧的端部板处设置有进料口12;传输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件1中以将桑叶输送至进料口12;第一切割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进料口12处以将通过进料口12的桑叶切碎;集料装置2,其包括密封板10和下料斗,所述密封板10将壳体件1的左端封闭,并在左部壳体件1的下方形成出料口,即左部壳体件的底侧板上设置有开口形成所述出料口,使桑叶被切碎后从出料口排出,所述下料斗倾斜的设置在所述出料口处。在本技术方案中,桑叶放到传输机构上后,经传输机构输送至进料口12,桑叶经过进料口12时,被进料口12处的第一切割机构切割,即可完成对桑叶的切碎;为满足不同蚕龄对桑叶不同大小的要求,可将桑叶进行多次反复切割以满足不同蚕龄对不同桑叶大小的需求。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第一传送带4和第二传送带3,所述第一传送带4设置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蚕用桑叶切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件,其为筒状结构,所述壳体件的左端设置有端部板以将壳体件分隔成左部壳体件和右部壳体件,所述右部壳体件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以将所述右部壳体件分隔成前壳体件和后壳体件,所述前壳体件一侧的端部板处设置有进料口;/n传输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件中以将桑叶输送至进料口;/n第一切割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进料口处以将通过进料口的桑叶切碎;/n集料装置,其包括密封板和下料斗,所述密封板将壳体件的左端封闭,并在下方形成出料口,所述下料斗倾斜的设置在所述出料口处;其中,所述下料斗包括集料斗和输出管,所述输出管倾斜的设置在所述集料斗的下方;/n第二切割机构,所述第二切割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刀具,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刀具连接,所述第二刀具设置在所述集料斗的下方以将集料斗输出的桑叶再次进行切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蚕用桑叶切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件,其为筒状结构,所述壳体件的左端设置有端部板以将壳体件分隔成左部壳体件和右部壳体件,所述右部壳体件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以将所述右部壳体件分隔成前壳体件和后壳体件,所述前壳体件一侧的端部板处设置有进料口;
传输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件中以将桑叶输送至进料口;
第一切割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进料口处以将通过进料口的桑叶切碎;
集料装置,其包括密封板和下料斗,所述密封板将壳体件的左端封闭,并在下方形成出料口,所述下料斗倾斜的设置在所述出料口处;其中,所述下料斗包括集料斗和输出管,所述输出管倾斜的设置在所述集料斗的下方;
第二切割机构,所述第二切割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刀具,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刀具连接,所述第二刀具设置在所述集料斗的下方以将集料斗输出的桑叶再次进行切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蚕用桑叶切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件的底部,所述第二传送带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件的顶部,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分隔板与壳体件的前侧板围成传送空间,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上表面高于所述进料口的下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蚕用桑叶切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月霞汤庆坤兰艳妮李枫烨莫炳巧叶建蔚吴静颜黄扬玉谭福洋莫柳静罗坚磨长寅杨杰陈枝施祖珍冉艳萍黄尚勇欧冰冰李梓茜彭业成梁小静覃萍苏艳环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