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元前驱体合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334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元前驱体合成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溶解釜、储罐、混流器和合成釜;所述储罐与所述混流器之间设置气动开关阀、输送泵及流量计;所述储罐与所述输送泵之间的管路设置气动调节阀及压力变送器;所述气动调节阀与所述压力变送器匹配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溶解后的镍钴锰盐不再经过配料釜配置混合,取消合成用的高位槽,采用恒压管道供液,质量流量和气动调节阀稳定每种盐液流量,汇入混流器混合后直接进入合成釜与氨碱反应,每台合成釜所需盐液配比可单独进行,提高生产灵活性,减少配料釜和高位槽投资,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土建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元前驱体合成系统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三元前驱体合成系统。
技术介绍
三元前驱体产品以其压实率高、碱含量低和电池表达性能优异的优势作为锂电池的首选正极原材料。现有的三元前驱体合成时要先将溶解后的镍钴锰盐经过配料釜配置混合,再通入高位槽,以此保持输液压力的稳定,工艺复杂,涉及设备较多,空间设备布局非常紧凑且投资较大,并且一条产线只能生产同一种产品,产品品种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
技术介绍
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三元前驱体合成系统。本技术可减少三元前驱体合成用设备,并提高合成工艺灵活性。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三元前驱体合成系统,包括第一溶解釜、第一储罐、第二溶解釜、第二储罐、第三溶解釜、第三储罐、混流器和合成釜;所述第一溶解釜、第一储罐、混流器及合成釜之间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溶解釜、第二储罐、混流器及合成釜之间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三溶解釜、第三储罐、混流器及合成釜之间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储罐与所述混流器之间设置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分别设置第一气动开关阀、第一输送泵、第一流量计及第二气动开关阀;所述第一储罐与所述第一输送泵及所述第一流量计之间的所述第一管路之间设置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分别设置第一气动调节阀及第一压力变送器;所述第一气动调节阀与所述第一压力变送器匹配连接;所述第二储罐与所述混流器之间设置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分别设置第三气动开关阀、第二输送泵、第二流量计及第四气动开关阀;所述第二储罐与所述第二输送泵及所述第二流量计之间的所述第三管路之间设置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分别设置第二气动调节阀及第二压力变送器;所述第二气动调节阀与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匹配连接;所述第三储罐与所述混流器之间设置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分别设置第五气动开关阀、第三输送泵、第三流量计及第六气动开关阀;所述第三储罐与所述第三输送泵及所述第三流量计之间的所述第五管路之间设置第六管路;所述第六管路分别设置第三气动调节阀及第三压力变送器;所述第三气动调节阀与所述第三压力变送器匹配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泵、第二输送泵、第三输送泵均为齿轮泵。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第三流量计均通过PID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溶解后的镍钴锰盐不再经过配料釜配置混合,取消合成用的高位槽,采用恒压管道供液,质量流量和气动调节阀稳定每种盐液流量,汇入混流器混合后直接进入合成釜与氨碱反应,每台合成釜所需盐液配比可单独进行,提高生产灵活性,减少配料釜和高位槽投资,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土建投资。(2)本技术通过对锂电前驱体合成系统进行优化,可减少设备投资,并可在同一产线同时生产不同产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三元前驱体合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个附图标记的对应的部件名称是:1-第一溶解釜;2-第一储罐;3-第二溶解釜;4-第二储罐;5-第三溶解釜;6-第三储罐;7-混流器;8-合成釜;9-第一管路;10-第一气动开关阀;11-第一输送泵;12-第一流量计;13-第二气动开关阀;14-第二管路;15-第一气动调节阀;16-第一压力变送器;17-第三管路;18-第三气动开关阀;19-第二输送泵;20-第二流量计;21-第四气动开关阀;22-第四管路;23-第二气动调节阀;24-第二压力变送器;25-第五管路;26-第五气动开关阀;27-第三输送泵;28-第三流量计;29-第六气动开关阀;30-第六管路;31-第三气动调节阀;32-第三压力变送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所述的内容后,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动或调整,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三元前驱体合成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溶解釜1、第一储罐2、第二溶解釜3、第二储罐4、第三溶解釜5、第三储罐6、混流器7和合成釜8;所述第一溶解釜1、第一储罐2、混流器7及合成釜8之间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溶解釜3、第二储罐4、混流器7及合成釜8之间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三溶解釜5、第三储罐6、混流器7及合成釜8之间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储罐2与所述混流器7之间设置第一管路9;所述第一管路9分别设置第一气动开关阀10、第一输送泵11、第一流量计12及第二气动开关阀13;所述第一储罐2与所述第一输送泵11及所述第一流量计12之间的所述第一管路9之间设置第二管路14;所述第二管路14分别设置第一气动调节阀15及第一压力变送器16;所述第一气动调节阀15与所述第一压力变送器16匹配连接;所述第二储罐4与所述混流器7之间设置第三管路17;所述第三管路17分别设置第三气动开关阀18、第二输送泵19、第二流量计20及第四气动开关阀21;所述第二储罐4与所述第二输送泵19及所述第二流量计20之间的所述第三管路17之间设置第四管路22;所述第四管路22分别设置第二气动调节阀23及第二压力变送器24;所述第二气动调节阀23与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24匹配连接;所述第三储罐6与所述混流器7之间设置第五管路25;所述第五管路25分别设置第五气动开关阀26、第三输送泵27、第三流量计28及第六气动开关阀29;所述第三储罐6与所述第三输送泵27及所述第三流量计28之间的所述第五管路之间设置第六管路30;所述第六管路30分别设置第三气动调节阀31及第三压力变送器32;所述第三气动调节阀31与所述第三压力变送器32匹配连接。第一溶解釜1及第一储罐2含有硫酸镍溶液;第二溶解釜3及第二储罐4含有硫酸钴溶液;第三溶解釜5及第三储罐6含有硫酸锰溶液。通过如上设置,溶解后的镍钴锰盐不再经过配料釜配置混合,取消合成用的高位槽,采用恒压管道供液,质量流量和气动调节阀稳定每种盐液流量,汇入混合器7混合后直接进入合成釜8与氨碱反应,每台合成釜8所需盐液配比可单独进行,提高生产灵活性,减少配料釜和高位槽投资,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土建投资。所述第一输送泵11、第二输送泵19、第三输送泵27均为齿轮泵。所述第一流量计12、第二流量计20、第三流量计28均通过PID控制。本实施例三元前驱体合成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施例可减少能耗,节约设备成本,节省空间;(2)本实施例产品生产灵活;(3)本实施例可简化生产流程。本实施例三元前驱体合成系统的运行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1)人工将固态镍钴锰三种硫酸盐分别投入到第一溶解釜1、第二溶解釜3、第三溶解釜5中,并加入一定量的纯水,搅拌一定时间后,调制完成;(2)将调制完成后的三种硫酸盐分别打入第一储槽2、第二储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元前驱体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溶解釜(1)、第一储罐(2)、第二溶解釜(3)、第二储罐(4)、第三溶解釜(5)、第三储罐(6)、混流器(7)和合成釜(8);所述第一溶解釜(1)、第一储罐(2)、混流器(7)及合成釜(8)之间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溶解釜(3)、第二储罐(4)、混流器(7)及合成釜(8)之间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三溶解釜(5)、第三储罐(6)、混流器(7)及合成釜(8)之间依次通过管路连接;/n所述第一储罐(2)与所述混流器(7)之间设置第一管路(9);所述第一管路(9)分别设置第一气动开关阀(10)、第一输送泵(11)、第一流量计(12)及第二气动开关阀(13);所述第一储罐(2)与所述第一输送泵(11)及所述第一流量计(12)之间的所述第一管路(9)之间设置第二管路(14);所述第二管路(14)分别设置第一气动调节阀(15)及第一压力变送器(16);所述第一气动调节阀(15)与所述第一压力变送器(16)匹配连接;/n所述第二储罐(4)与所述混流器(7)之间设置第三管路(17);所述第三管路(17)分别设置第三气动开关阀(18)、第二输送泵(19)、第二流量计(20)及第四气动开关阀(21);所述第二储罐(4)与所述第二输送泵(19)及所述第二流量计(20)之间的所述第三管路(17)之间设置第四管路(22);所述第四管路(22)分别设置第二气动调节阀(23)及第二压力变送器(24);所述第二气动调节阀(23)与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24)匹配连接;/n所述第三储罐(6)与所述混流器(7)之间设置第五管路(25);所述第五管路(25)分别设置第五气动开关阀(26)、第三输送泵(27)、第三流量计(28)及第六气动开关阀(29);所述第三储罐(6)与所述第三输送泵(27)及所述第三流量计(28)之间的所述第五管路之间设置第六管路(30);所述第六管路(30)分别设置第三气动调节阀(31)及第三压力变送器(32);所述第三气动调节阀(31)与所述第三压力变送器(32)匹配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元前驱体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溶解釜(1)、第一储罐(2)、第二溶解釜(3)、第二储罐(4)、第三溶解釜(5)、第三储罐(6)、混流器(7)和合成釜(8);所述第一溶解釜(1)、第一储罐(2)、混流器(7)及合成釜(8)之间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溶解釜(3)、第二储罐(4)、混流器(7)及合成釜(8)之间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三溶解釜(5)、第三储罐(6)、混流器(7)及合成釜(8)之间依次通过管路连接;
所述第一储罐(2)与所述混流器(7)之间设置第一管路(9);所述第一管路(9)分别设置第一气动开关阀(10)、第一输送泵(11)、第一流量计(12)及第二气动开关阀(13);所述第一储罐(2)与所述第一输送泵(11)及所述第一流量计(12)之间的所述第一管路(9)之间设置第二管路(14);所述第二管路(14)分别设置第一气动调节阀(15)及第一压力变送器(16);所述第一气动调节阀(15)与所述第一压力变送器(16)匹配连接;
所述第二储罐(4)与所述混流器(7)之间设置第三管路(17);所述第三管路(17)分别设置第三气动开关阀(18)、第二输送泵(19)、第二流量计(20)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振杰莫及国谭先能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