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过滤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褶式高效过滤器,包括滤芯、外围框架和初效过滤组件,外围框架包括外侧板和过滤框架,各过滤框架之间设置有进风口,过滤框架包括底板、顶板、外护网、中间隔架和内护网,滤芯包括前置初效滤芯和后置高效滤芯,前置初效滤芯固定于内护网和中间隔架之间,后置高效滤芯固定于外护网和中间隔架之间,初效过滤组件固定于底板的底面上;气体从进风口通入,流经滤芯时,先经过前置初效滤芯进行初效过滤,然后经后置高效滤芯进行高效过滤,初滤时,较大的固态颗粒附着于前置初效滤芯的表面,经前置初效滤芯过滤后的气体可得到二次滤芯的再次过滤,使得过滤器的过滤效果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褶式高效过滤器
本技术属于过滤器
,尤其涉及一种密褶式高效过滤器。
技术介绍
密褶式过滤器是空气过滤器的一种,其过滤原理是采用吸附法,结构紧凑,节省空间,有效过滤面积大,阻力低、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通常用于中央空调或者集中通风系统当中。密褶式过滤器主要由多片无隔板滤芯固定在多个V型框连接而成的外围框架内制成,现有的密褶式高效过滤器中所用的滤芯为高效滤芯,滤芯在长时间过滤下容易遭受较大固态颗粒的污染而需即时更换,但由于高效滤芯价格较高,导致该过滤器的使用成本较高。另外,现有的密褶式过滤器从净化系统当中取下和安装时,均需采用人工操作,但由于净化系统的空间紧凑,使得现有的密褶式过滤器的安装效率不高,安装时容易对过滤器的框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褶式高效过滤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密褶式高效过滤器的滤芯容易受到污染,更换频繁,进而导致过滤器的使用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褶式高效过滤器,包括滤芯和外围框架,所述外围框架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外侧板和若干依次连接的并呈夹角设置的过滤框架,各所述过滤框架之间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过滤框架包括底板、顶板、外护网、中间隔架和内护网,两块所述外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两端,所述内护网、所述中间隔架和所述外护网依序固定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所述内护网位于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滤芯包括前置初效滤芯和后置高效滤芯,所述前置初效滤芯固定于所述内护网和所述中间隔架之间,所述后置高效滤芯固定于所述外护网和所述中间隔架之间,所述密褶式高效过滤器还包括初效过滤组件,所述初效过滤组件固定于所述顶板的顶面上。可选地,所述外围框架还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架围合所述顶板并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初效过滤组件包括过滤边框和固定于所述过滤边框内的活性炭滤芯,所述过滤边框固定于所述顶板的顶面上并位于所述固定框内。可选地,所述初效过滤组件还包括两块无纺布,两块所述无纺布分别位于所述活性炭滤芯的两侧并固定于所述过滤边框上。可选地,所述固定框的侧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外侧板的一侧。可选地,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竖直固定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可选地,所述固定框的厚度在20mm~25mm之间。可选地,所述固定框靠近所述外护网一侧的长度在280mm之间。可选地,所述固定框靠近所述外侧板一侧的长度在255mm~555mm之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褶式高效过滤器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过滤框架之间呈夹角设置可使各过滤框架之间形成V型结构,以增大过滤器的过滤面积,各过滤框架之间设置有进风口,气体从进风口通入,并经滤芯过滤后通出,过滤框架包括底板、顶板、外护网、中间隔架、和内护网,前置初效滤芯固定于内护网和中间隔架之间,后置高效滤芯固定于外护网和中间隔架之间,中间隔架可间隔前置初效滤芯和后置高效滤芯,内护网和外护网可分别对前置初效滤芯和后置高效滤芯进行保护,空气流经过滤器时,可先经过初效过滤组件进行第一次初效过滤,经初效过滤组件过滤后流至滤芯,并经过前置初效滤芯进行二次初效过滤,然后经后置高效滤芯进行高效过滤,初效过滤时,较大的固态颗粒被过滤且附着于初效过滤组件和前置初效滤芯的表面,仅有少部分体积较小的固态颗粒进入后置高效滤芯,因此可有效的减少滤芯过滤时对后置高效滤芯造成的污染,使得密褶式高效过滤器的使用成本降低,同时,使得过滤器的过滤效果显著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褶式高效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褶式高效过滤器的隐藏结构二次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褶式高效过滤器的过滤框架的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褶式高效过滤器的初效过滤组件的截面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滤芯11—前置初效滤芯12—后置高效滤芯20—外围框架21—外侧板22—过滤框架23—固定框24—进风口30—初效过滤组件31—过滤边框32—活性炭滤芯33—无纺布221—底板222—顶板223—外护网224—中间隔架225—内护网231—安装槽232—加强板421—轴向限位槽422—周向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块或两块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块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块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提供一种密褶式高效过滤器,包括滤芯10和外围框架20,所述外围框架20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外侧板21和若干依次连接的并呈夹角设置的过滤框架22,各所述过滤框架22之间设置有进风口24,所述过滤框架22包括底板221、顶板222、外护网223、中间隔架224和内护网225,两块所述外侧板21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221和所述顶板222的两端,所述内护网225、所述中间隔架224和所述外护网223依序固定于所述底板221和所述顶板222之间,所述内护网225位于靠近所述进风口24的一侧,所述滤芯10包括前置初效滤芯11和后置高效滤芯12,所述前置初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褶式高效过滤器,包括滤芯和外围框架,所述外围框架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外侧板和若干依次连接的并呈夹角设置的过滤框架,各所述过滤框架之间设置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架包括底板、顶板、外护网、中间隔架和内护网;/n两块所述外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两端,所述内护网、所述中间隔架和所述外护网依序固定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所述内护网位于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滤芯包括前置初效滤芯和后置高效滤芯,所述前置初效滤芯固定于所述内护网和所述中间隔架之间,所述后置高效滤芯固定于所述外护网和所述中间隔架之间;/n所述密褶式高效过滤器还包括初效过滤组件,所述初效过滤组件固定于所述顶板的顶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褶式高效过滤器,包括滤芯和外围框架,所述外围框架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外侧板和若干依次连接的并呈夹角设置的过滤框架,各所述过滤框架之间设置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架包括底板、顶板、外护网、中间隔架和内护网;
两块所述外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两端,所述内护网、所述中间隔架和所述外护网依序固定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所述内护网位于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滤芯包括前置初效滤芯和后置高效滤芯,所述前置初效滤芯固定于所述内护网和所述中间隔架之间,所述后置高效滤芯固定于所述外护网和所述中间隔架之间;
所述密褶式高效过滤器还包括初效过滤组件,所述初效过滤组件固定于所述顶板的顶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褶式高效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框架还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架围合所述顶板并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褶式高效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效过滤组件包括过滤边框和固定于所述过滤边框内的活性炭滤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信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凯诚净化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