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73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将组装对象容易地组装于组装部件的组装体。在组装构造(10)中,将插入体(24)插入到组装体(12)内,插入体(24)的插入爪(26)使组装体(12)的刚性部件(14)的组装爪(16)倾动,并且组装体(12)的弹性部件(22)允许组装爪(16)的倾动,由此将插入爪(26)插入组装爪(16)的插入孔(16A),将插入体(24)组装于组装体(12)。这里,在刚性部件(14)的组付爪(16)周围贯通形成有狭缝(18)。因此,组装爪(16)能够借助插入爪(26)而容易地倾动,能够容易地将插入体(24)组装于组装体(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组装对象组装于组装部件的组装体。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防水壳体中,在前壳中弹性材料包覆塑料材料的外侧,后壳的被卡止片弹性变形,前壳内(塑料材料内)的卡止爪与被卡止片的卡止槽卡合,由此将后壳组装于前壳(塑料材料以及弹性材料)。这里,在这样的防水壳体中,优选在假设被卡止片难以弹性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后壳容易地组装于前壳(塑料材料以及弹性材料)。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919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上述事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能够将组装对象容易地组装于组装部件的组装体。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组装体具备:组装部件,设置有组装部,并且在上述组装部的周围设置有贯通孔,使上述组装部位移而将上述组装部与组装对象的卡合部卡合,由此组装上述组装对象;和包覆部件,将上述组装部件的与上述卡合部相反的一侧包覆,并且使弹性比上述组装部件高,借助弹性而允许上述组装部的位移。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组装体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组装体的基础上,上述组装部能够倾动,并且从上述组装部的倾动前端侧直至比上述组装部的与上述卡合部的卡合部分靠倾动基端侧地配置上述贯通孔。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组装体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组装体的基础上,上述组装体具备通过部,上述通过部设置于上述组装部件,供上述卡合部通过而到达上述组装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的组装体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第三方式中的任一个组装体的基础上,将上述组装部设置在上述组装部件的筒状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的组装体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第四方式中的任一个组装体的基础上,上述包覆部件限制液体向上述组装部件侧的浸入。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组装体中,使组装部件的组装部位移,组装部与组装对象的卡合部卡合,由此将组装对象组装于组装部件。另外,包覆部件将组装部件的与卡合部相反的一侧包覆,并且使弹性比组装部件高,包覆部件借助弹性而允许组装部的位移。这里,在组装部件的组装部周围设置有贯通孔。因此,组装部能够容易地位移,组装部能够容易地与卡合部卡合,能够将组装对象容易地组装于组装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组装体中,组装部能够倾动。这里,从组装部的倾动前端侧直至比组装部的与卡合部的卡合部分靠倾动基端侧地配置贯通孔。因此,组装部能够有效地倾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组装体中,卡合部通过组装部件的通过部而到达组装部。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卡合部到达组装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的组装体中,将组装部设置在组装部件的筒状部分。因此,即使在组装部件的筒状部分难以位移的情况下,由于在组装部件的组装部周围设置有贯通孔,因此组装部也能够容易地位移。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的组装体中,包覆部件限制液体向组装部件侧的浸入。因此,能够限制液体向组装部件侧的浸入。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构造的从左斜前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构造中的组装体的主要部分的从左斜前侧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构造的主要部分的从左侧观察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2…组装体;14…刚性部件(组装部件);16…组装爪(组装部);18…狭缝(贯通孔);20…通过槽(通过部);22…弹性部件(包覆部件);24…插入体(组装对象);26…插入爪(卡合部)。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以从左斜前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构造10。此外,在附图中,用箭头FR表示组装构造10的前侧,用箭头RH表示组装构造10的右侧,用箭头UP表示组装构造10的上侧。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构造10中设置有底矩形筒状的组装体12,组装体12内向前侧敞开。在组装体12的内侧部分设置有作为组装部件(一次部件)的有底矩形筒状的刚性部件14(参照图2以及图3),刚性部件14由具有刚性的树脂制成,并且构成组装体12的内表面。在刚性部件14的上壁以及下壁,在左部以及右部形成有作为组装部的大致矩形板状的组装爪16,组装爪16配置在刚性部件14的前端附近。在刚性部件14中,在组装爪16的周围贯通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正面观察下呈U字状的狭缝18,狭缝18配置在组装爪16的前侧、左侧以及右侧。在组装爪16的中央部形成有作为组装部位的长方体状的插入孔16A,狭缝18的左部以及右部延伸到比插入孔16A靠后侧(组装爪16的基端侧)。插入孔16A向组装体12内(刚性部件14内)敞开,插入孔16A的前表面与前后方向垂直地配置。在组装爪16中,在插入孔16A的前侧(组装爪16的前端侧)形成有截面呈梯形的抵接部16B,抵接部16B的前表面沿随着从组装爪16的前表面朝向后方而趋向组装体12的内侧的方向倾斜,并且抵接部16B的顶面与上下方向垂直地配置。抵接部16B的后表面构成插入孔16A的前表面,抵接部16B的左右方向中央位置与插入孔16A的左右方向中央位置一致,并且左右方向尺寸比插入孔16A的左右方向尺寸大。在刚性部件14中,在狭缝18的前侧形成有作为通过部的长方体状的通过槽20,通过槽20向刚性部件14内敞开。通过槽20将狭缝18和刚性部件14的前侧连通,通过槽20使狭缝18的左右方向整体向刚性部件14的前侧敞开。在组装体12的外侧部分设置有作为包覆部件(二次部件)的有底矩形筒状的弹性部件22(参照图2以及图3),弹性部件22构成组装体12的外表面。弹性部件22通过相对于刚性部件14双色成型而形成,固定于刚性部件14,弹性部件22包覆刚性部件14(包括组装爪16以及狭缝18)的外侧,将狭缝18的整体封闭。弹性部件22由TPE(Thermoplastic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制成,弹性部件22与刚性部件14相比弹性较高(刚性较低),并且限制水(液体)向组装体12内(刚性部件14侧)的浸入。在组装构造10设置有作为组装对象(卡合体)的大致长方体状的插入体24(参照图3),插入体24与组装体12的刚性部件14同样,由具有刚性的树脂制成。插入体24的后部从前侧插入组装体12内,插入体24的后部嵌合到组装体12内,并且向组装体12内(后侧)的进一步移动被限制。在插入体24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中,在左部以及右部一体形成有作为卡合部的截面呈梯形的插入爪26,插入爪26配置在插入体24的后部。插入爪26的后表面沿随着朝向前方而趋向插入体24的外侧的方向倾斜,插入爪26的顶面与上下方向垂直地配置,并且插入爪26的前表面与前后方向垂直地配置。插入爪26插入(卡合)于刚性部件14(组装爪16)的插入孔16A,插入爪26的前表面与插入孔16A的前表面抵接。因此,插入爪26向前侧的移动被插入孔16A限制,插入体24相对于组装体12向前侧的移动受到限制,组装体12和插入体24被组装。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在以上结构的组装构造10中,在组装组装体12(刚性部件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备:/n组装部件,设置有组装部,并且在所述组装部的周围设置有贯通孔,使所述组装部位移而将所述组装部与组装对象的卡合部卡合,由此组装所述组装对象;和/n包覆部件,将所述组装部件的与所述卡合部相反的一侧包覆,并且使弹性比所述组装部件高,借助弹性而允许所述组装部的位移。/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17 JP 2020-0063481.一种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组装部件,设置有组装部,并且在所述组装部的周围设置有贯通孔,使所述组装部位移而将所述组装部与组装对象的卡合部卡合,由此组装所述组装对象;和
包覆部件,将所述组装部件的与所述卡合部相反的一侧包覆,并且使弹性比所述组装部件高,借助弹性而允许所述组装部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装部能够倾动,并且从所述组装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井智川口健一高田康生中山达也木下清隆竹内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