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卫生用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73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包括依次设置的内表层、次表层、芯体层、防水透气层以及外底层;内表层、次表层以及芯体层均由若干细纤维和若干粗纤维编织形成,且内表层、次表层以及芯体层的亲水性能力由内至外呈递增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加快液体向芯体层渗透,以使液体能够及时吸收至芯体层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卫生用品
本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的
,特别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
技术介绍
现有纸尿裤大多在使用过程中,当尿液接触纸尿裤表层时,首先沿着表面扩散吸收,再向芯体方向渗透吸收,这样吸液速度慢并且芯体中高分子利用不充分,导致纸尿裤表面大面积潮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尿疹、红屁屁等皮肤问题;如果尿液不能及时吸收至芯体内层,还会造成表面积液,导致侧漏或者前后漏尿的情况发生,故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次性卫生用品,旨在达到加快液体向芯体层渗透,以使液体能够及时吸收至芯体层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包括依次设置的内表层、次表层、芯体层、防水透气层以及外底层;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均由若干细纤维和若干粗纤维编织形成,且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的亲水性能力由内至外呈递增设置。可选地,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的各层中的若干细纤维和若干粗纤维为亲水性不同的两种纤维,即弱亲水性纤维以及强亲水性纤维,且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的各层中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与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总和相同,弱亲水性纤维与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比由内至外逐渐减小。可选地,所述内表层中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为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1.0倍以上;所述次表层中强亲水性纤维为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1.0倍以上。可选地,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均由采用相同的编织方法编织,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的各层的若干细纤维和若干粗纤维之间形成若干过水间隙,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的过水间隙由内至外逐渐减小设置。可选地,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各层的细纤维数量相同,粗纤维数量由内至外逐渐增加设置;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由内至外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粗纤维的数量比为在0.8:1.0至0.9:1.0之间。可选地,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各层的粗纤维数量相同,细纤维数量由内至外逐渐增加设置;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由内至外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细纤维的数量比在0.8:1.0至0.9:1.0之间。可选地,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的各层的细纤维的直径在0.8D至1.5D之间,粗纤维的直径在2.0D至5.0D之间。可选地,所述内表层包括第一过水区域以及两第二过水区域,两所述第二过水区域分设于所述第一过水区域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过水区域中的过水间隙为所述第二过水区域中的过水间隙的4.0至7.0倍。可选地,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的粗纤维的转曲度和/或细纤维的转曲度由内至外递减设置。可选地,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的各层的粗纤维和细纤维的数量比在1.0:4.0与1.0:1.0之间。本技术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将内表层、次表层以及芯体层均由若干细纤维和若干粗纤维编织形成,使得液体接触内表层后,内表层上的细纤维有较为明显的毛细效应,通过毛细效应将液体快速吸收至内表层以下,以使得液体能够快速吸收至芯体层;另一方面,通过将内表层、次表层以及芯体层的亲水性能力由内至外呈递增设置,使得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各层因亲水性能力不同而产生吸收动力差,如此能够加快将液体垂直吸收至芯体层,使得液体接触内表层后快速渗透、慢速扩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加快液体向芯体层渗透,以使液体能够及时吸收至芯体层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次性卫生用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次性卫生用品一实施例中内表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0一次性卫生用品100内表层100a细纤维100b粗纤维100c过水间隙110第一过水区域120第二过水区域200次表层300芯体层400防水透气层500外底层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次性卫生用品1000。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一次性卫生用品100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次性卫生用品1000一实施例中内表层100的结构示意图。该一次性卫生用品1000包括依次设置的内表层100、次表层200、芯体层300、防水透气层400以及外底层500。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均由若干细纤维100a和若干粗纤维100b编织形成。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的亲水性能力由内至外呈递增设置。一次性卫生用品1000既可是尿不湿,也可以是卫生巾。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各层的若干细纤维100a和若干粗纤维100b经过梳理机梳理、铺网、加固成一块无纺布。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各层的材料可以有很多种,其可以由热风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纺熔无纺布或者其他材料制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上述的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的亲水性能力由内至外呈递增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次性卫生用品,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内表层、次表层、芯体层、防水透气层以及外底层;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均由若干细纤维和若干粗纤维编织形成,且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的亲水性能力由内至外呈递增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卫生用品,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内表层、次表层、芯体层、防水透气层以及外底层;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均由若干细纤维和若干粗纤维编织形成,且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的亲水性能力由内至外呈递增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的各层中的若干细纤维和若干粗纤维为亲水性不同的两种纤维,即弱亲水性纤维以及强亲水性纤维,且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的各层中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与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总和相同,弱亲水性纤维与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比由内至外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层中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为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1.0倍以上;所述次表层中强亲水性纤维为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1.0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均由采用相同的编织方法编织,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的各层的若干细纤维和若干粗纤维之间形成若干过水间隙,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的过水间隙由内至外逐渐减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各层的细纤维数量相同,粗纤维数量由内至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小惠乔娟
申请(专利权)人:比芭浙江护理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