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599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2
一种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涉及一种止血器。目的解决现有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的稳定性低的问题。止血器由腕带和压迫止血器构成;腕带端部固接在压迫止血器两侧,压迫止血器由条形板、隔板、压板和包覆层构成;条形板中心开有通孔,隔板水平设置在通孔中部,隔板的螺纹通孔内均设置有顶丝,压板设置在隔板下方,压板上表面中心开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在患者手腕移动时或压迫止血器被触碰后均能保证压迫力度和压迫位置的相对稳定,具有高的稳定性,降低了出血风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止血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模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高,见效快,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PCI穿刺入路有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经股动脉穿刺创伤大,穿刺点不易压迫,出血发生率高,并且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平卧;经桡动脉穿刺创伤小,穿刺点易压迫,出血发生率低,并且患者术后无需平卧。因此,经股动脉穿刺已很少应用,而经桡动脉穿刺越来越普及。桡动脉穿刺的并发症主要有穿刺点的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较为严重的为骨筋膜室综合征,需要切开减压甚至截肢。因此,经桡动脉PCI术后,对桡动脉穿刺点进行有效的压迫止血显得至关重要。现有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存在的缺陷较多,患者手腕移动时压迫位置极易发生改变,压迫力度会明显降低,增加出血风险,稳定性仍然较低,因此研发稳定、有效、舒适的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越来越受到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的稳定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本技术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由腕带和压迫止血器构成;腕带端部固接在压迫止血器两侧,压迫止血器由条形板、隔板、压板和包覆层构成;条形板上表面为弧形面,条形板中心开有通孔,隔板水平设置在通孔中部,隔板上设置有多个螺纹通孔,每个螺纹通孔内均设置有顶丝,顶丝的下端为球面,压板设置在条形板的中心通孔内隔板下方,压板上表面为弧形面,压板上表面中心开有凹槽,凹槽的底部为平面,顶丝的下端设置在凹槽内,条形板上表面覆盖有包覆层,包覆层为海绵;压板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压敏胶片,条形板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压敏胶片。本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使用前,桡动脉穿刺点先敷以纱布压迫止血,然后腕带套在腕部,调整压板使其对准穿刺点,将螺丝刀伸入至隔板的螺纹通孔内旋紧顶丝,穿刺点在压板的压力下实现止血,顶丝能够调整压迫力度,隔板中部设置有多个螺纹通孔,并且压板上表面中心开有凹槽,凹槽的底部为平面,顶丝的下端设置在凹槽内,因此顶丝的下端能够在凹槽内滑动,因此压板和条形板能够发生一定错动后顶丝仍能紧密接触压板,进而保证在条形板发生位置变化时压板的位置不发生改变,进而保证压迫力度不变;不同位置的顶丝还可以用于调整压板的角度;压板下表面设置的第一压敏胶片和条形板表面设置的第二压敏胶片能够防止条形板和压板位置发生移动,覆盖包覆层后,包覆层为海绵层,能够抵消一定的外力避免触碰压迫止血器后压板位置发生移动。本技术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在患者手腕移动时或压迫止血器被触碰后均能保证压迫力度和压迫位置的相对稳定,具有高的稳定性,降低了出血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合理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由腕带9和压迫止血器构成;腕带9端部固接在压迫止血器两侧,压迫止血器由条形板1、隔板2、压板4和包覆层5构成;条形板1上表面为弧形面,条形板1中心开有通孔,隔板2水平设置在通孔中部,隔板2上设置有多个螺纹通孔,每个螺纹通孔内均设置有顶丝3,顶丝3的下端为球面,压板4设置在条形板1的中心通孔内隔板2下方,压板4上表面为弧形面,压板4上表面中心开有凹槽6,凹槽6的底部为平面,顶丝3的下端设置在凹槽6内,条形板1上表面覆盖有包覆层5,包覆层5为海绵;压板4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压敏胶片7,条形板1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压敏胶片8。本实施方式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使用前,桡动脉穿刺点先敷以纱布压迫止血,然后腕带9套在腕部,调整压板4使其对准穿刺点,将螺丝刀伸入至隔板2的螺纹通孔内旋紧顶丝3,穿刺点在压板4的压力下实现止血,顶丝3能够调整压迫力度,隔板2中部设置有多个螺纹通孔,并且压板4上表面中心开有凹槽6,凹槽6的底部为平面,顶丝3的下端设置在凹槽6内,因此顶丝3的下端能够在凹槽6内滑动,因此压板4和条形板1能够发生一定错动后顶丝3仍能紧密接触压板4,进而保证在条形板1发生位置变化时压板4的位置不发生改变,进而保证压迫力度不变;不同位置的顶丝3还可以用于调整压板4的角度;压板4下表面设置的第一压敏胶片7和条形板1表面设置的第二压敏胶片8能够防止条形板1和压板4位置发生移动,覆盖包覆层5后,包覆层5为海绵层,能够抵消一定的外力避免触碰压迫止血器后压板4位置发生移动。本实施方式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在患者手腕移动时或压迫止血器被触碰后均能保证压迫力度和压迫位置的相对稳定,具有高的稳定性,降低了出血风险。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腕带9为弹力带。腕带9为弹力带能够随身体进行伸缩变化,既能保证压迫效果,又使得压力均匀。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所述第一压敏胶片7和第二压敏胶片8表面覆盖有离型纸。离型纸能够防止保护压敏胶片,在压迫止血器使用时需要去除离型纸。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条形板1上表面与包覆层5通过粘扣固定。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隔板2上设置有2~5个螺纹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所述条形板1、隔板2和压板4为透明材质。由于条形板1、隔板2、压板4和为透明材质,能够随时观察出血情况。实施例1: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例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由腕带9和压迫止血器构成;腕带9端部固接在压迫止血器两侧,压迫止血器由条形板1、隔板2、压板4和包覆层5构成;条形板1上表面为弧形面,条形板1中心开有通孔,隔板2水平设置在通孔中部,隔板2上设置有3个螺纹通孔,每个螺纹通孔内均设置有顶丝3,顶丝3的下端为球面,压板4设置在条形板1的中心通孔内隔板2下方,压板4上表面为弧形面,压板4上表面中心开有凹槽6,凹槽6的底部为平面,顶丝3的下端设置在凹槽6内,条形板1上表面覆盖有包覆层5,包覆层5为海绵;压板4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压敏胶片7,条形板1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压敏胶片8;所述腕带9为弹力带;第一压敏胶片7和第二压敏胶片8表面覆盖有离型纸;所述条形板1上表面与包覆层5通过粘扣固定;所述条形板1、隔板2和压板4为透明材质。本实施例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使用前,桡动脉穿刺点先敷以纱布压迫止血,然后腕带9套在腕部,调整压板4使其对准穿刺点,将螺丝刀伸入至隔板2的螺纹通孔内旋紧顶丝3,穿刺点在压板4的压力下实现止血,顶丝3能够调整压迫力度,隔板2中部设置有多个螺纹通孔,并且压板4上表面中心开有凹槽6,凹槽6的底部为平面,顶丝3的下端设置在凹槽6内,因此顶丝3的下端能够在凹槽6内滑动,因此压板4和条形板1能够发生一定错动后顶丝3仍能紧密接触压板4,进而保证在条形板1发生位置变化时压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由腕带(9)和压迫止血器构成;腕带(9)端部固接在压迫止血器两侧,压迫止血器由条形板(1)、隔板(2)、压板(4)和包覆层(5)构成;条形板(1)上表面为弧形面,条形板(1)中心开有通孔,隔板(2)水平设置在通孔中部,隔板(2)上设置有多个螺纹通孔,每个螺纹通孔内均设置有顶丝(3),顶丝(3)的下端为球面,压板(4)设置在条形板(1)的中心通孔内隔板(2)下方,压板(4)上表面为弧形面,压板(4)上表面中心开有凹槽(6),凹槽(6)的底部为平面,顶丝(3)的下端设置在凹槽(6)内,条形板(1)上表面覆盖有包覆层(5),包覆层(5)为海绵;压板(4)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压敏胶片(7),条形板(1)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压敏胶片(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器由腕带(9)和压迫止血器构成;腕带(9)端部固接在压迫止血器两侧,压迫止血器由条形板(1)、隔板(2)、压板(4)和包覆层(5)构成;条形板(1)上表面为弧形面,条形板(1)中心开有通孔,隔板(2)水平设置在通孔中部,隔板(2)上设置有多个螺纹通孔,每个螺纹通孔内均设置有顶丝(3),顶丝(3)的下端为球面,压板(4)设置在条形板(1)的中心通孔内隔板(2)下方,压板(4)上表面为弧形面,压板(4)上表面中心开有凹槽(6),凹槽(6)的底部为平面,顶丝(3)的下端设置在凹槽(6)内,条形板(1)上表面覆盖有包覆层(5),包覆层(5)为海绵;压板(4)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压敏胶片(7),条形板(1)下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思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