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可智能控制的新型马桶,包括马桶本体,所述马桶本体设置有马桶底座,所述马桶底座转动连接有坐圈、马桶盖,所述马桶盖上设置有空腔,所述马桶盖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马桶盖并延伸至空腔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轮,所述空腔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外壁分别转动套设有第二转动轮、第一转动板和第三转动轮,且第二转动轮、第一转动板和第三转动轮固定连接,且第一转动板位于第二转动轮、第和第三转动轮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电机、伺服电动夹爪、舵机和第二转动板等结构的配合,可以对座圈进行清洁,更卫生,更加适合在公共厕所推广智能马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智能控制的新型马桶
本技术涉及智能卫浴
,具体为一种可智能控制的新型马桶。
技术介绍
实用智能马桶拥有许多特别的功能:如臀部清净、下身清净、移动清净、坐圈保温、暖风烘干、自动除臭、静音落座等等。最方便的是,除了可以通过按钮面板来进行操作,还专门设有遥控装置以实现这些功能,消费者在使用的时候,只要手握遥控器轻轻一按,所有功能都可轻松实现。智能马桶起初用于医疗和老年保健,洁身功能可有效减少所有人群的肛门疾病以及女性下身部位的细菌感染,大大减少妇科疾病和肛肠类疾病的患病率。按摩功能不同强度的水势重复作用于净洗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相关疾病,尤其对便秘患者来说,具有促进通便的作用。经检索公告号为CN107302620A公开了一种“通过智能手机操作功能的智能马桶,属于智能卫浴
,包括马桶本体以及和马桶本体无线连接的支付平台和APP软件;马桶本体中设有电源、功能模块、控制器和无线接收器;手机通过扫描二维码后与微信平台和APP软件相连,微信平台和APP软件与无线接收器通过无线方式连接,无线接收器与控制器相连并将微信平台和APP软件中输入的指令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与功能模块连接,电源分别与功能模块、控制器和无线接收器相连。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工作原理清晰,通过与智能手机连接实现即时支付后体验智能马桶的相关功能,解决了现有智能马桶市场普及率不高,大部分人群因没有体验过智能马桶的好处而未能购置的问题,达到促成产品体验和销售的目的”基于上述对比文件检索发现,现有的智能马桶无法清洁座圈,在公共厕所使用不卫生,为了在公共厕所推广使用智能马桶,让更多的人群体验到智能马桶带来的好处,我专利技术了一种可智能控制的新型马桶。新型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智能控制的新型马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智能控制的新型马桶,包括马桶本体,所述马桶本体设置有马桶底座,所述马桶底座转动连接有坐圈、马桶盖,所述马桶盖上设置有空腔,所述马桶盖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马桶盖并延伸至空腔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轮,所述空腔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外壁分别转动套设有第二转动轮、第一转动板和第三转动轮,且第二转动轮、第一转动板和第三转动轮固定连接,且第一转动板位于第二转动轮、第和第三转动轮之间,且第二转动轮和第一转动轮的外壁套设有同一个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椭圆块,所述第一转动板的一侧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同步轮,且第四同步轮和第三转动轮的外壁套设有同一个第二同步带,所述第四同步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板,所述第三转动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二转动板的一侧底端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舵机,所述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动夹爪。优选地,所述电机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保护罩,有利于保护电机。优选地,所述马桶盖的内壁和椭圆块的外壁设置有椭圆槽所述滑块位于椭圆槽内,且滑块与椭圆槽滑动连接,有利于固定滑块的运动轨迹。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板固定镶嵌有轴承,所述第二固定轴的一端贯穿轴承内圈,且第二固定轴的外壁与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有利于减小第二固定轴和第一转动板之间的摩擦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打开马桶盖,把纸巾放到伺服电动夹爪的机械手处,机械手抓爪抓取纸巾之后,自动关上马桶盖,电机启动,电机带动第一转动轮转动,第一转动轮带动第一同步带转动,第一同步带带动第二转动轮转动、第一转动板、第三转动轮转动,第一转动板带动第二固定轴转动,第三转动轮带动第二同步带转动,所述第二同步带带动第四同步轮转动,第四同步轮带动第三转动板转动,第三转动板带动第二转动板转动,第二转动板带动滑块转动,滑块带动伺服电动夹爪转动,伺服电动夹爪带着抓取的纸巾围绕坐圈擦拭一圈后,舵机发生转动,带动伺服电动夹爪转动,伺服电动夹爪机械手张开,纸巾进入马桶底座内,被水冲走,马桶盖自动打开。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电机、伺服电动夹爪、舵机和第二转动板等结构的配合,可以对座圈进行清洁,更卫生,更加适合在公共厕所推广智能马桶。附图说明图1为马桶本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中:1、马桶底座;2、坐圈;3、马桶盖;4、空腔;5、椭圆块;6、椭圆槽;7、电机;8、保护罩;9、第一转动轮;10、第二转动轮;11、第一转动板;12、第三转动辊;13、舵机;14、第二同步带;15、第四同步轮;16、第二转动板;17、滑块;18、伺服电动夹爪;19、第一同步带;20、第二固定轴;21、第一固定轴;22、第三转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智能控制的新型马桶,包括马桶本体,马桶本体设置有马桶底座1,马桶底座1转动连接有坐圈2、马桶盖3,马桶盖3上设置有空腔4,马桶盖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轴贯穿马桶盖3并延伸至空腔4内,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轮9,空腔4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轴21,第一固定轴21的外壁分别转动套设有第二转动轮10、第一转动板11和第三转动轮12,且第二转动轮10、第一转动板11和第三转动轮12固定连接,且第一转动板11位于第二转动轮10、第和第三转动轮12之间,且第二转动轮10和第一转动轮9的外壁套设有同一个第一同步带19,第一固定轴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椭圆块5,第一转动板11的一侧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轴20,第二固定轴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同步轮15,且第四同步轮15和第三转动轮12的外壁套设有同一个第二同步带14,第四同步轮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板22,第三转动板2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板16,第二转动板16的一侧底端转动连接有滑块17,滑块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舵机13,舵机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动夹爪18,舵机13的型号为RDS3115MG,伺服电动夹爪18的型号为RM—GB。本技术中:电机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保护罩8,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智能控制的新型马桶,包括马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桶本体设置有马桶底座(1),所述马桶底座(1)转动连接有坐圈(2)、马桶盖(3),所述马桶盖(3)上设置有空腔(4),所述马桶盖(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贯穿马桶盖(3)并延伸至空腔(4)内,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轮(9),所述空腔(4)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轴(21),所述第一固定轴(21)的外壁分别转动套设有第二转动轮(10)、第一转动板(11)和第三转动轮(12),且第二转动轮(10)、第一转动板(11)和第三转动轮(12)固定连接,且第一转动板(11)位于第二转动轮(10)、第和第三转动轮(12)之间,且第二转动轮(10)和第一转动轮(9)的外壁套设有同一个第一同步带(19),所述第一固定轴(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椭圆块(5),所述第一转动板(11)的一侧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轴(20),所述第二固定轴(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同步轮(15),且第四同步轮(15)和第三转动轮(12)的外壁套设有同一个第二同步带(14),所述第四同步轮(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板(22),所述第三转动板(2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板(16),所述第二转动板(16)的一侧底端转动连接有滑块(17),所述滑块(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舵机(13),所述舵机(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动夹爪(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智能控制的新型马桶,包括马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桶本体设置有马桶底座(1),所述马桶底座(1)转动连接有坐圈(2)、马桶盖(3),所述马桶盖(3)上设置有空腔(4),所述马桶盖(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贯穿马桶盖(3)并延伸至空腔(4)内,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轮(9),所述空腔(4)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轴(21),所述第一固定轴(21)的外壁分别转动套设有第二转动轮(10)、第一转动板(11)和第三转动轮(12),且第二转动轮(10)、第一转动板(11)和第三转动轮(12)固定连接,且第一转动板(11)位于第二转动轮(10)、第和第三转动轮(12)之间,且第二转动轮(10)和第一转动轮(9)的外壁套设有同一个第一同步带(19),所述第一固定轴(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椭圆块(5),所述第一转动板(11)的一侧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轴(20),所述第二固定轴(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同步轮(15),且第四同步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群强,
申请(专利权)人:徐群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