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及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2350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及使用方法,属于水产设施领域,它包括微滤机单元、砂滤池单元、蛋白分离池单元、微生物处理池单元、消毒池单元、吸附池单元、蓄水池单元和生态处理池单元;各单元之间依次连通,所述的吸附池单元填充有吸附性材料,吸附池单元的上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洒水管,所述的洒水管为管状体,管状体上设有洒水孔,所述的洒水孔沿洒水管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的洒水孔为圆孔形,或长条形。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能够对养殖尾水中的粪便和残饵等实现固液分离,除臭,去除有机农药、醛类及油类等微量污染物,做到养殖尾水再利用,减少的水产养殖尾水污染,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设施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通常需要投放人工合成饵料或小杂鱼等鲜活饵料,而残剩饵料以及排泄物和动植物尸体,是造成养殖池内自身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污染产生的主要表现为:残剩饵料及排泄物和动植物尸体在微生物分解过程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并释放出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硫化物等产物,从而增加水体中COD、总氮、总磷、氨氮等的含量,容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增加水体底质耗氧量,降低底质氧化还原能力,导致底栖生物的组成与数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即使使用循环水养殖系统仍然有很多在泡沫分离、微滤机中排出大量养殖尾水,并且粪便和残饵极易在管道的运动中、处理时和微滤机旋转过滤的冲击下分解成更小的颗粒或分解成了有机和无机可溶物;如这些固体废弃物和可溶物再次进入养殖系统,必将导致养殖系统水环境的变化,引起养殖生物死亡,甚至导致养殖失败。因此,目前大部分流水式和循环使用后的尾水不能回收再利用。目前工业废水处理的基本单元技术有:混凝(化学除磷)、沉淀(澄清、气浮)、过滤、消毒等。对水质要求更高的深度处理单元技术有:离子交换、电渗析以及膜处理技术等,常规情况下可选用一种或几种组合。离子交换、电渗析等处理工艺在给水的处理中应用较多,主要满足特殊用户对水质的特殊要求上。膜处理技术近年来在已有广泛使用,但由于其建设和运营成本过高。水产养殖目前大部分采用流水式和循环水养殖模式,其排出的尾水污染物浓度高,因此以上处理方法并不适用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目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主要方式有贝藻生态净化、人工生态湿地等方式,但是由于水产养殖用水量较大,上述工艺占地面积太大,而且也做不到固液分离,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包括有机农药、醛类及油类等也无法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及使用方法,所述系统能够对养殖尾水中的粪便和残饵等实现固液分离,除臭,去除有机农药、醛类及油类等微量污染物,做到养殖尾水再利用,将大大降低天然海水或地下水的开采量,实现循环养殖,减少的水产养殖尾水污染,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它包括微滤机单元、砂滤池单元、蛋白分离池单元、微生物处理池单元、消毒池单元、吸附池单元、蓄水池单元和生态处理池单元;各单元之间依次连通,所述的吸附池单元填充有吸附性材料,吸附池单元的上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洒水管,所述的洒水管为管状体,洒水管上设有洒水孔,所述的洒水孔沿洒水管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的洒水孔为圆孔形,或长条形。进一步,所述的生物处理池包括多孔填料池和弹性填料池。进一步,所述的弹性填料池设有一个以上。进一步,所述的多孔填料池设有一个以上。进一步,所述的吸附池单元的填充有活性炭,蓄水池单元设置在吸附池单元的下部,中间有透水板隔开。进一步,所述的生态处理池单元中设有贝藻生物净化系统,以去除水体中的颗粒物质、微藻、氮元素和磷元素。进一个,所述的洒水管长条形洒水孔沿洒水管径向分布,长条形洒水孔的长度为圆周的1/3长。进一步,在蓄水池单元的底部设有充氧装置。进一步,所述的消毒池单元设有紫外消毒设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系统的使用方法:养殖池中的水经过微滤机处理单元后,清水重新进入循环水养殖系统,微滤机单元反冲洗后的养殖尾水进入砂滤池单元,养殖尾水中的颗粒物质留在砂滤池单元的上部,过滤后的水从下部进入蛋白分离池单元,经过去除蛋白后依次流经多孔填料池单元和弹性填料池单元,然后从上部经洒水管缓慢进入吸附池单元,经过吸附池处理后,进入吸附池单元下部的蓄水池单元,在蓄水池单元中充氧,然后进入消毒池单元,经过消毒后进入生态处理池单元,经过生态净化后进入水产养殖系统。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目前国内水产养殖行业还没有合适的尾水处理模式,本专利技术系统将尾水处理回用,同时做好防渗处理,保护当地土壤,形成新型零排放对虾生态养殖模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剖面图:1、水位,2、微滤机单元、3砂滤池单元、4、蛋白分离池单元,5、多孔填料单元,6、第一弹性填料池单元,7、第二弹性填料池单元,8、吸附池单元、9、蓄水池单元,10、消毒池单元,11、生态处理池单元;图2本专利技术系统中的洒水管结构示意图:12、洒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工厂化养殖东星斑尾水循环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它包括微滤机单元2、砂滤池单元3、蛋白分离池单元4、微生物处理池单元、消毒池单元8、吸附池单元9、蓄水池单元10和生态处理池单元11;各单元之间依次连通,所述的吸附池单元填充有吸附性材料,吸附池单元的上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洒水管,所述的洒水管为管状体,如图2所示,管状体上设有洒水孔,所述的洒水孔沿洒水管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的洒水孔为长条形12,长条形洒水孔的长度为圆周的1/3长;也可以为圆孔形。养殖系统中的水每4小时一个循环,处理水5000立方米,它包括微滤机每小时过滤悬浮物能力达到1250立方米以上1台或多台,以及1个300立方米蓄水池;70立方米砂滤池,分为三个池塘分别为30立方米、30立方米和10立方米;蛋白分离器每小时处理水能力达到1000立方米以上1台或多台,以及1个300立方米蓄水池;1个1500立方米多孔填料池和2个2000立方米弹性填料池,1个800立方米活性炭吸附池;1个150立方米的消毒池,配备有总功率大于2.4千瓦渠道式紫外线杀菌器,1个1000立方米生态处理池;以上各个单元之间依次连通;所述的微生物处理池单元包括1个多孔填料池和2个弹性填料池,多孔填料池中的填充材料为蜂窝状塑料,弹性填料池中的填充材料为毛刷;所述的吸附池单元填充有吸附性材料,吸附池单元的上部设有3个的洒水管,所述的洒水管为管状体,管状体上设有长条形洒水孔,长条形洒水孔沿洒水管径向分布,蓄水池单元设置在吸附池单元的下部,吸附池单元和蓄水池单元之间用透水的火山岩板面分隔。火山岩板面上设置有透水孔,吸附池单元的填充物为活性炭和碎石。下部的蓄水池单元设有纳米充氧管。所述的消毒池设有紫外消毒设备。所述的生态处理池中养殖有贝藻生物净化系统,合理增殖贝类和藻类,贝类包括牡蛎、杂色蛤、毛蚶等进行水质净化,贝类对尾水中的颗粒物质和微藻进行过滤净化,藻类包括海马齿、海篷子等,能够利用尾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一步净化尾水。养殖尾水的流动依次为:如图1所示,养殖尾水经过微滤机单元2处理后,清水重新进入东星斑工厂化养殖系统,微滤机反冲洗后的养殖尾水进入砂滤池,系统中的水位如图1中的虚线,养殖尾水中的颗粒物质留在砂滤池单元3的上部,过滤后的水从下部进入蛋白分离池单元4,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微滤机单元、砂滤池单元、蛋白分离池单元、微生物处理池单元、消毒池单元、吸附池单元、蓄水池单元和生态处理池单元;各单元之间依次连通,所述的吸附池单元填充有吸附性材料,吸附池单元的上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洒水管,所述的洒水管为管状体,洒水管上设有洒水孔,所述的洒水孔沿洒水管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的洒水孔为圆孔形,或长条形;/n所述的生物处理池包括多孔填料池和弹性填料池,所述的弹性填料池设有一个以上,所述的多孔填料池设有一个以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微滤机单元、砂滤池单元、蛋白分离池单元、微生物处理池单元、消毒池单元、吸附池单元、蓄水池单元和生态处理池单元;各单元之间依次连通,所述的吸附池单元填充有吸附性材料,吸附池单元的上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洒水管,所述的洒水管为管状体,洒水管上设有洒水孔,所述的洒水孔沿洒水管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的洒水孔为圆孔形,或长条形;
所述的生物处理池包括多孔填料池和弹性填料池,所述的弹性填料池设有一个以上,所述的多孔填料池设有一个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池单元的填充有活性炭,蓄水池单元设置在吸附池单元的下部,中间有透水板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处理池单元中设有贝藻生物净化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回收再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天时陈松林周波吴山林悦智李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万宁林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