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种接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987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菌种接种设备,包括管状的壳体,壳体内中部设置环状的隔断凸起,隔断凸起将壳体内部分割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的口径小于第二腔体的口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分别滑动安装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壳体靠近第一腔体一端的顶部铰接出料板,第二活塞远离第一活塞一侧固定连接连杆,壳体底部固定安装螺旋导线管,壳体底部固定安装蓄电池,蓄电池与螺旋导线管电连接,出料板靠近壳体侧面固定安装永磁体,壳体顶部开设螺纹通孔并螺纹配合安装有放菌塞,螺纹通孔与第一腔体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菌种接种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产生了提高菌种接种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种接种设备
本技术涉及菇类种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菌种接种设备。
技术介绍
在菇类种植中需要将菌种的原种接种至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将原种转移至培养基中时需要使用菌种接种设备,现有的菌种接种通过将培养基装袋后放置在接种箱中,先对接种箱内的培养基袋、接种钩和原种瓶进行消毒,消毒通过消毒粉实现,需要等待半小时,在消毒完成后操作人员的双手通过接种箱的两个入口伸入操作箱中,培养袋堆放在接种箱内,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将培养袋拿起进行一一接种菌种,通过接种钩进行菌种的接种,这种接种方式工序繁琐且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菌种接种设备,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菌种接种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菌种接种设备,包括管状的壳体,壳体内中部设置环状的隔断凸起,隔断凸起将壳体内部分割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的口径小于第二腔体的口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分别滑动安装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壳体靠近第一腔体一端的顶部铰接出料板,第二活塞远离第一活塞一侧固定连接连杆,壳体底部固定安装螺旋导线管,壳体底部固定安装蓄电池,蓄电磁与螺旋导线管电连接,出料板靠近壳体侧面固定安装永磁体,壳体顶部开设螺纹通孔并螺纹配合安装有放菌塞,螺纹通孔与第一腔体相通。本技术的技术原理为:将菌种通过放菌塞放置在第一腔体内,通过推动连杆,使得第二活塞推动第一活塞,进而推动菌种移动;通过调整螺旋导线管内电流流向,转换螺旋导线管所产生的磁极,使得出料板打开,进而将第一腔体内菌种接种至培养袋中。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省去操作人员将培养袋拿起后使用接种钩进行接种,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而提高菌种接种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区域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开关装置的电学原理图。上述附图中:1、壳体;2、出料板;3、隔断凸起;4、第一腔体;5、第二腔体;6、第一活塞;7、第二活塞;8、连杆;9、放菌塞;10、限位块;11、排气孔;12、永磁体;13、螺旋导线管;14、限位凸起;15、密封圈;16、开关装置;17、接线柱;18、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为提高菌种接种效率,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菌种接种设备,包括管状的壳体1,壳体1内中部设置环状的隔断凸起3,隔断凸起3将壳体1内部分割成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5,第一腔体4的口径小于第二腔体5的口径,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5内分别滑动安装第一活塞6和第二活塞7,壳体1靠近第一腔体4一端的顶部铰接出料板2,第二活塞7远离第一活塞6一侧固定连接连杆8,壳体1底部固定安装螺旋导线管13,壳体1底部固定安装蓄电池18,蓄电池18与螺旋导线管13电连接,出料板2靠近壳体1侧面固定安装永磁体12,壳体1顶部开设螺纹通孔并螺纹配合安装有放菌塞9,螺纹通孔与第一腔体4相通。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在接种室内,先将接种设备、培养袋和菌种瓶消毒,通过拧开放菌塞9,将菌种放置在第一腔体4内,拧紧放菌塞9,推动连杆8,第二活塞7随连杆8移动,第二活塞7压缩第二活塞7与第一活塞6之间的空气,使得第一活塞6移动并推动第一腔体4内的菌种,同时断开螺旋导线管13与蓄电池18之间的电连接,通过菌种推开出料板2,将菌种接种至培养袋中,完成一次的菌种接种;将一个培养袋关闭后拉动连杆8,第二活塞7拉动第一活塞6移动,使得第一活塞6回位,方便进行下一次菌种接种,将螺旋导线管13通电,螺旋导线管13配合永磁体12实现出料板2的关闭;通过活塞推动菌种时需要将固态的菌种缓慢的从壳体1内推出,因此采用第二活塞7压缩第二活塞7与第一活塞6之间的空气,进而推动第一活塞6移动,若取消第二活塞7,改为直接推动第一活塞6推动菌种,则可能因操作人员推动过快造成菌种的损坏,而采用第二活塞7推动的方式,在推动菌种的过程中有一个缓冲阶段,能够有效的保护菌种不因推动而损坏。如图4所示,为便于出料板2的开启,所述壳体1表面安装与所述螺旋导线管13电连接的开关装置16,开关装置16用于调节流入所述螺旋导线管13内电流的流向;出料板2处于关闭状态时,开关装置16与下方两个接线柱17连接,电流正向流入螺旋导线管13,螺旋导线管13配合永磁体12,保持出料板2关闭,在需要打开出料板2时,通过按压开关装置16,使得与开关装置16与上方两个接线柱17连接,使得流经螺旋导线管13的电流方向反向,螺旋导线管13所产生的磁极反向,将出料板2推起,便于菌种接种。如图2所示,由于接种箱内通过气雾消毒剂进行消毒,为减少接种箱内气体进入培养袋,所述壳体1顶部开设排气孔11,排气孔11与所述第一腔体4相通;在菌种接种时通过第二活塞7推动第一活塞6,第一活塞6在推动菌种时先将第一腔体4内多余的气体通过排气孔11排出,再将菌种接种设备插入培养袋中,进行菌种接种。如图2所示,为防止第一活塞6从第一腔体4内脱出,所述壳体1内壁固定安装限位块10,限位块10位于所述排气孔11与放菌塞9之间,限位块10限制第一活塞6的位移,当第二活塞7推动所需力过大时,表明第一活塞6已与限位块10接触,推动连杆8所做的功在压缩第一活塞6与第二活塞7之间的空气,同时防止在出料板2未开启状态下,推动连杆8导致菌种损坏,接种时打开放菌塞9,将第一腔体4内部填满菌种,第一活塞6与限位块10之间的空间内菌种的数量为单个培养袋接种所需菌种数量。如图2-3所示,为防止放菌塞9扭动过度,导致放菌塞9底部超出壳体1内顶面,使得第一活塞6无法有效的推动菌种,所述放菌塞9周面设置用于限制放菌塞9转动的限位凸起14,限位凸起14与壳体1之间设置密封圈15;同时密封圈15提高第一活塞6与第二活塞7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因第一活塞6与第二活塞7之间气体泄漏而无法使第一活塞6回位。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进一步提高第一活塞6与第二活塞7之间的密封性,所述第一活塞6和第二活塞7均套设有密封圈。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种接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的壳体(1),壳体(1)内中部设置环状的隔断凸起(3),隔断凸起(3)将壳体(1)内部分割成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5),第一腔体(4)的口径小于第二腔体(5)的口径,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5)内分别滑动安装第一活塞(6)和第二活塞(7),壳体(1)靠近第一腔体(4)一端的顶部铰接出料板(2),第二活塞(7)远离第一活塞(6)一侧固定连接连杆(8),壳体(1)底部固定安装螺旋导线管(13),壳体(1)底部固定安装蓄电池(18),蓄电池(18)与螺旋导线管(13)电连接,出料板(2)靠近壳体(1)侧面固定安装永磁体(12),壳体(1)顶部开设螺纹通孔并螺纹配合安装有放菌塞(9),螺纹通孔与第一腔体(4)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种接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的壳体(1),壳体(1)内中部设置环状的隔断凸起(3),隔断凸起(3)将壳体(1)内部分割成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5),第一腔体(4)的口径小于第二腔体(5)的口径,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5)内分别滑动安装第一活塞(6)和第二活塞(7),壳体(1)靠近第一腔体(4)一端的顶部铰接出料板(2),第二活塞(7)远离第一活塞(6)一侧固定连接连杆(8),壳体(1)底部固定安装螺旋导线管(13),壳体(1)底部固定安装蓄电池(18),蓄电池(18)与螺旋导线管(13)电连接,出料板(2)靠近壳体(1)侧面固定安装永磁体(12),壳体(1)顶部开设螺纹通孔并螺纹配合安装有放菌塞(9),螺纹通孔与第一腔体(4)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种接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表面安装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民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