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脂松脂原料林培育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89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松树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产脂松脂原料林培育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围绕松树脂用林提质经营与增效采脂角度出发,针对脂用林增效经营方面的问题,开展了脂用林密度调控和配方施肥等技术研究,限制了松脂原料林的施肥方法以及采脂林种植密度,形成了高产脂松脂原料林培育技术、有效解决了脂用林经营管护粗放、松脂单位面积产量少、松脂采集效率低等问题,形成了高产脂松脂原料林培育技术。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进行实施后,脂用林配方施肥产脂量提高9%以上,积极促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产脂松脂原料林培育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松树种植
,尤其是一种高产脂松脂原料林培育技术。
技术介绍
松脂是一种天然树脂,是松属树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理代谢产物,是一种含油天然树脂,是无色、透明的黏性液体。聚集于松树的树脂道中,具有松树的香气和苦味。其主要成分是:树脂酸、脂肪酸、不皂化物。松脂是重要的人工林非木质林产资源,我国是松脂原料林经营及产品加工大国,但目前国内外松脂采集及加工产业普遍存在原料林经营不规范、产量和品质不稳定,松脂采集及生产加工技术落后、水耗量大、废水得不到有效控制等问题,亟需进行松脂原料林增产提质经营以及松脂减排减损加工利用相关的研究工作。实现松脂资源的高效综合加工与利用。目前,需要寻找一种能够有效解决脂用林经营管护粗放、松脂单位面积产量少、松脂采集效率低的高产脂松脂原料林培育技术,以积极促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产脂松脂原料林培育技术,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产脂松脂原料林培育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施肥方法:①将松树分为未采脂林和采脂林,其中未采脂林又细分幼林、中龄林、近熟林;②针对幼林:施肥时间为第一次在3~5月进行,第二次在7~8月进行,施肥方法为每年施肥前对林地进行松土、除草,采用环形沟施肥方法,沿树冠外缘滴水线处环状开沟,施肥沟长随树苗生长逐年增加,施肥后及时盖土压实,配方施肥采用总养分25%~40%的复混肥,其中要求养分P>K>N,并且其中各养份含量为:P:10~16%、N:7~11%、K:8~13;,并适当添加铁、硼等微量元素;复混肥施用量为0.5kg/株;③针对中龄林、近熟林:配方施肥采用总养分45~60%的复混肥,施用量为0.5kg/株;④针对采脂林:配方施肥采用总养分45~60%的复混肥,施用量为2kg/株;(2)采脂林密度控制:采脂林密度控制在70株/亩~80株/亩的保留密度采脂。进一步的,所述幼林,是≤5年的林分。进一步的,所述中龄林,是指6-10年的林分。进一步的,所述近熟林,是11-15年的林分。进一步的,所述松树,是马尾松。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针对幼林的施肥沟,其规格为长40cm~120cm,宽20cm,深20cm。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针对幼林的复混肥,其中铁、硼等微量元素的添加总量≤0.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针对幼林的复混肥,其中各养份含量为:P:14%、N:10%、K: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针对中龄林、近熟林、采脂林的复混肥其养份含量为:P:30%、N:15%、K: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围绕松树脂用林提质经营与增效采脂以及松脂减排减损绿色加工角度出发,针对脂用林增效经营方面的问题,开展了脂用林密度调控和配方施肥等技术研究,规范脂用林采脂技术,形成了高产脂松脂原料林培育技术、有效解决了脂用林经营管护粗放、松脂单位面积产量少、松脂采集效率低等问题,形成了高产脂松脂原料林培育技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案进行实施后,脂用林配方施肥产脂量提高9%以上,积极促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实施例脂用林增效经营技术研究以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对未采脂林(幼林、中龄林、近熟林)和采脂林,开展配方施肥试验,对采脂林开展密度控制试验,具体实施情况如下。1.松树脂用林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肥料的施用遵循“按需、平衡和环保”原则,在养分需求和供应平衡的基础上,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微量元素等相结合,开展配方施肥研究与技术集成。1.1幼林配方施肥技术研究马尾松脂用林幼林配方施肥,根据广西地方标准《马尾松人工林幼林配方施肥技术规程》(DB45/T1373-2016)的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起草),进行马尾松脂用林技术集成的配方施肥。施肥时间为第一次在3~5月进行,第二次在7~8月进行。施肥方法为每年施肥前对林地进行松土、除草,采用环形沟施肥方法,沿树冠外缘滴水线处环状开沟,施肥沟长随树苗生长逐年增加,规格为长40cm~120cm,宽20cm,深20cm,施肥后及时盖土压实。根据土壤特性、肥料特性、植物营养特性、肥料资源等综合因素确定肥料种类及用量,马尾松幼林配方施肥采用总养分25%~40%的复混肥,其中要求养分P>K>N,并适当添加铁、硼等微量元素(添加总量≤0.20%)。马尾松人工幼林施用肥料种类及配方如下表:表1马尾松人工幼林使用肥料配方马尾松人工幼林施用肥料量如下表:表2马尾松人工幼林施用肥料量本试验林地为广西玉林北流市大伦镇,林分为2年生马尾松脂用林,进行2次施肥,施肥时间为3月和7月。根据实地林地土壤分析,土壤养分为Ⅱ级,根据的肥力情况决定施用量为0.5kg/株,采用肥料配方如下表所示:表3肥料配方总养分及比例施肥1年前后松林生长效果及未施肥对比如下表:表4施肥1年及未施肥松林生长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施肥树高增加15.46%、胸径增加12.5%、冠幅增加10.16%,说明马尾松幼林配方施肥的效果较显著。1.2中龄林、近熟林配方施肥技术在玉林北流市大伦镇选择10年左右马尾松人工林作为试验林,该松林于2011年3月营造,株行距2.0m×2.0m,明火炼山,挖坎规格30cm×30cm×30cm,基肥无,截止试验前,林分平均胸径13.5cm,平均树高10.0m。试验设计:设置N、P、K等不同配比施肥试验,共设置8个处理,对照组为未进行配方施肥的处理,每处理400m2,重复4次。肥料施用量为0.5kg/株。样地基础数据收集:施肥前及施肥后,分别对样地内活立木进行每木检尺,分别测定胸径、树高。表5中龄林、近熟林配方施肥及效果结果表明,中龄林、近熟林配方施肥的实验树高相对于不施肥空白略有增加,增加最多的处理为T4、T6和T7,分别增加了11.55%、11.54%和15.38%;胸径的变化也是整体略有增加但不明显。1.3采脂林配方施肥技术研究1.3.1北流基地试验在玉林北流基地选择12-16年左右马尾松人工林,在6月至11月期间进行采脂,每30天称脂一次。为研究施肥对采脂林分松脂产量和生长的促进作用,设置N、P、K等不同配比施肥试验,共设置8个处理,对照组为未进行配方施肥处理,每处理400m2,重复4次。以平均产脂量作为考核指标,结果如表8所示。表6采脂林配方施肥配比试验采脂林配方施肥试验实验表明,T4、T5、T6、T7的处理对松脂产量增加较明显,相对于未施肥的对照组分别增加10.8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产脂松脂原料林培育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施肥方法:/n①将松树分为未采脂林和采脂林,其中未采脂林又细分幼林、中龄林、近熟林;/n②针对幼林:施肥时间为第一次在3~5月进行,第二次在7~8月进行,施肥方法为每年施肥前对林地进行松土、除草,采用环形沟施肥方法,沿树冠外缘滴水线处环状开沟,施肥沟长随树苗生长逐年增加,施肥后及时盖土压实,配方施肥采用总养分25%~40%的复混肥,其中要求养分P>K>N,并且其中各养份含量为:P:10~16%、N:7~11%、K:8~13;,并适当添加铁、硼等微量元素;复混肥施用量为0.5kg/株;/n③针对中龄林、近熟林:配方施肥采用总养分45~60%的复混肥,施用量为0.5kg/株;/n④针对采脂林:配方施肥采用总养分45~60%的复混肥,施用量为2kg/株;/n(2)采脂林密度控制:采脂林密度控制在70株/亩~80株/亩的保留密度采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产脂松脂原料林培育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施肥方法:
①将松树分为未采脂林和采脂林,其中未采脂林又细分幼林、中龄林、近熟林;
②针对幼林:施肥时间为第一次在3~5月进行,第二次在7~8月进行,施肥方法为每年施肥前对林地进行松土、除草,采用环形沟施肥方法,沿树冠外缘滴水线处环状开沟,施肥沟长随树苗生长逐年增加,施肥后及时盖土压实,配方施肥采用总养分25%~40%的复混肥,其中要求养分P>K>N,并且其中各养份含量为:P:10~16%、N:7~11%、K:8~13;,并适当添加铁、硼等微量元素;复混肥施用量为0.5kg/株;
③针对中龄林、近熟林:配方施肥采用总养分45~60%的复混肥,施用量为0.5kg/株;
④针对采脂林:配方施肥采用总养分45~60%的复混肥,施用量为2kg/株;
(2)采脂林密度控制:采脂林密度控制在70株/亩~80株/亩的保留密度采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脂松脂原料林培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幼林,是≤5年的林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米陆顺忠郭飞黎贵卿欧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