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密型电缆用纵向阻水导体及其涂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720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3:07
一种水密型电缆用纵向阻水导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单丝、外层单丝和阻水胶;以纵向阻水导体的横截面为参考,所述纵向阻水导体、中心单丝和外层单丝均为圆形,所述中心单丝的直径小于外层单丝的直径,所述中心单丝位于阻水导体的中心位置,各所述外层单丝在中心单丝的周向呈中心对称互相紧密均匀分布,所述中心单丝和各外层单丝之间的空隙、各所述外层单丝互相之间的缝隙均填充阻水胶,所述阻水胶紧密包覆中心单丝;以纵向阻水导体的纵截面为参考,阻水胶连续填充于中心单丝和各外层单丝之间的空隙、各所述外层单丝互相之间的缝隙中。各所述外层单丝互相之间的缝隙中。各所述外层单丝互相之间的缝隙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密型电缆用纵向阻水导体及其涂胶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用电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密型电缆用纵向阻水导体及其涂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密型电缆是一种适用于舰船、海上石油平台、深海资源探测等领域的高水密、耐曲绕多芯综合电缆,同时适用于各种类型潜水电机引接线,负责潜水泵及各种水下工作电器由水下到水上的电源连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海洋探险的不断深入,对水密型电缆需求越来越大。
[0003]水密型电缆按照密封方式可分为横向水密型电缆和纵向水密型电缆。纵向水密型电缆一般用在水密穿舱部分,在护套破损情况下,依靠电缆护套以及电缆内部密封填料来延缓进入电缆内部的水的流动速度,提高设备用的可靠性。
[0004]然而,纵向水密型电缆在水下是否能正常工作,其关键还是在于导体的水密性,即阻水性能。现有的纵向阻水导体在制作时,一般采用7根相同直径的单丝(中心1根+四周6根)进行正规绞合(如附图1所示),并使用阻水纱或者阻水油膏在绞合时进行填充。阻水油膏多为双组分材料,加工困难,容易在模具口交联,需要清理,导致阻水油膏填充效果连续性不佳、无法保障百分百填充,使得在单丝和单丝之间填充不连续,并且影响阻水导体的可加工长度。
[0005]由此,如何得到一种阻水性能更佳的水密型电缆用纵向阻水导体是本次技术的研究主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密型电缆用纵向阻水导体及其涂胶设备,其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纵向阻水导体阻水胶填充不连续导致的阻水性能受限的问题。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密型电缆用纵向阻水导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单丝、多根外层单丝和阻水胶;
[0008]纵向阻水导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且中心单丝和外层单丝的横截面亦为圆形;所述中心单丝的直径小于外层单丝的直径,所述中心单丝位于阻水导体的中心位置,各所述外层单丝在中心单丝的周向呈中心对称分布,且互相紧密贴合;同时,各所述外层单丝均与中心单丝间隙配合;
[0009]其中,所述中心单丝和各所述外层单丝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阻水胶,构成所述阻水胶紧密包覆中心单丝;各所述外层单丝之间的缝隙均填充有阻水胶;
[0010]从纵向阻水导体的纵截面观察,阻水胶连续填充于中心单丝和各外层单丝之间的空隙、各所述外层单丝互相之间的缝隙中。
[0011]一种水密型电缆用纵向阻水导体的涂胶设备,其特征在于:
[0012]用于上述纵向阻水导体的中心单丝进行外周的涂胶,以及对各外层单丝之间的缝
隙进行涂胶;
[0013]所述涂胶设备包括胶筒、加热圈、第一模具;
[0014]所述胶筒为横向放置的瓶状结构,所述瓶状结构的底部设有线芯进口,所述瓶状结构的瓶身一周设有加热圈,所述瓶状结构的瓶口处设有一用于确定产品外径的第一模具,所述胶筒还设有一注胶口,所述注胶口设于所述瓶状结构的侧部且位于加热圈和第一模具之间。
[0015]1.上述方案中,所述中心单丝和外层单丝均为铜单丝。
[0016]2.上述方案中,以纵向阻水导体的横截面为参考,所述外层单丝有6根。
[0017]3,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一第二模具,定义阻水导体涂胶时为从前向后移动,所述第二模具位于所述第一模具的后方,用于去除产品表面多余的胶料和毛刺。
[0018]本技术的有关解释说明:
[0019]1.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是横截面越小电阻越大,本技术方案将中心单丝直径减小0.05mm~0.1mm,将外层单丝直径增大0.05mm~0.1mm,再将中心单丝外径涂阻水胶,使外径与外层单丝一致,再与外层单丝进行正规绞合,以此满足电阻值不变的要求。
[0020]2.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阻水胶为单组份绝缘阻水胶,白色粘稠,加热至170℃~180℃时变为流动体,挤出后遇空气中水分发生固化,固化过程中无物质析出,固化后变为热固性材料,耐温等级为150℃。
[0021]3. 上述方案中,所述涂胶设备使用时,从注胶口放入已熔化的阻水胶使其充满胶桶,线芯从线芯进口进入,从第一模具伸出。
[0022]4. 上述方案中,可以使用两个模具,定义阻水导体涂胶时为从前向后移动;
[0023]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一前一后设置,其中,前侧的第一模具用于确定产品的外径,后侧的第二模具用于去除产品表面多余的胶料和毛刺。
[0024]5. 上述方案中,所述纵向阻水导体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5]①
拉丝:采用拉丝设备拉制两种规格的铜单丝(即,中心单丝和外层单丝,其中,中心单丝的直径小于外层单丝);
[0026]②
中心单丝涂胶:选取与外层单丝直径的拉丝模具,将中心单丝通过所述涂胶设备,使得在中心单丝外层涂覆一层阻水胶,涂覆阻水胶后的外径与外层单丝的直径一致;
[0027]③
绞合:将涂覆阻水胶的中心单丝与6根外层单丝采用单绞设备进行正规紧压绞合,使阻水胶紧密填充中心单丝和各外层单丝之间的空隙,得到初加工导体;
[0028]④
导体涂胶:选择比初加工导体外径大0.1mm~0.2mm的模具,将在初加工导体再次经过通过所述涂胶设备,使阻水胶填满导体外层单丝之间的缝隙,得到所述纵向阻水导体。
[0029]使用拉丝、单绞设备的方法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0030]6. 本技术采用调整导体结构(减小中心单丝,增大外层单丝)和二步法涂胶(中心单丝涂胶+初加工导体涂胶),可明显提高小截面导体涂胶稳定性和生产长度(理论上可达到无限长),即可以使阻水胶在导体的纵向是连续填充的状态,使后续产品水密电缆长度由现有的1~2km以内延长至10km以上,大大减少了水密接线盒的使用,提高了水密稳定性。同时由于阻水胶有极好的附着力和阻水特性,可以紧密填充导体间隙,按照GJB 1916的水密实验方法进行测试,可达到10MPa(1000m水深)以上,远超现有常规的3.5MPa~5MPa,大大提高了导线的水密能力。
附图说明
[0031]附图1 为现有技术纵向阻水导体横截面示意图;
[0032]附图2为本技术纵向阻水导体横截面示意图;
[0033]附图3 为本技术纵向阻水导体涂胶设备示意图。
[0034]以上附图中:1.中心单丝;2.外层单丝;3.阻水胶;4.胶筒;41.线芯进口;42.注胶口;5.加热圈;6.第一模具;7.第二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6]实施例:一种水密型电缆用纵向阻水导体
[0037]如图2所示,一种水密型电缆用纵向阻水导体,包括中心单丝1、多根外层单丝2和阻水胶3;
[0038]纵向阻水导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且中心单丝1和外层单丝2的横截面亦为圆形;所述中心单丝1的直径小于外层单丝2的直径,所述中心单丝1位于阻水导体的中心位置,各所述外层单丝2在中心单丝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密型电缆用纵向阻水导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单丝(1)、多根外层单丝(2)和阻水胶(3);纵向阻水导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且中心单丝(1)和外层单丝(2)的横截面亦为圆形;所述中心单丝(1)的直径小于外层单丝(2)的直径,所述中心单丝(1)位于阻水导体的中心位置,各所述外层单丝(2)在中心单丝(1)的周向呈中心对称分布,且互相紧密贴合;同时,各所述外层单丝(2)均与中心单丝(1)间隙配合;其中,所述中心单丝(1)和各所述外层单丝(2)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阻水胶(3),构成所述阻水胶(3)紧密包覆中心单丝(1);各所述外层单丝(2)之间的缝隙均填充有阻水胶(3);从纵向阻水导体的纵截面观察,阻水胶(3)连续填充于中心单丝(1)和各外层单丝(2)之间的空隙、各所述外层单丝(2)互相之间的缝隙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密型电缆用纵向阻水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单丝(1)和外层单丝(2)均为铜单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伟王庆吕东洋杨锦涛王雨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电子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