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57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52
本申请提供一种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涉及压力检测设备领域。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包括:壳体、底座、压杆、钩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的开口连接形成容置腔,所述底座的中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气孔,所述底座的第一侧设置有卡爪;所述压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二侧铰接;所述钩体的一端与所述压杆靠近第一端的位置铰接;其中,所述容置腔中设置有与所述气孔连接的压力检测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所述卡爪用于卡在总风管接头的一侧,通过转动压杆将钩体的另一端压在所述总风管接头的另一侧,使所述总风管接头与所述底座密封对接。所述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能够用于对总风管进行压力加查。力加查。力加查。

Train main air duct pressure moni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


[0001]本申请涉及压力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

技术介绍

[0002]铁路客车整备所根据规定要求,对进入客车整备所的客车进行整备时,需要进行试风作业检查,对列车车辆的总风管进行性能试验,达到规定标准要求,列车车辆方可继续运行。
[0003]其中,该总风管是用于为列车的车门、卫生间等气动设备提供压力气体的管路。目前用于试风作业检查的设备仅能够用于制动管的检查,当对总风管进行检查时,需要将总风管的连接器通过制动管的连接器转接之后才能够使用当前的试风作业设备进行检查,此种检查的作业方式很繁琐,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内容。
[0004]所以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能够直接适用于总风管检查的仪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使其能够解决当前没有能够直接用于对总风管检查的仪器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包括:
[0008]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开口;
[0009]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的开口连接形成容置腔,所述底座的中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气孔,所述底座的第一侧设置有卡爪;
[0010]压杆,所述压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二侧铰接;
[0011]钩体,所述钩体的一端与所述压杆靠近第一端的位置铰接;
[0012]其中,所述容置腔中设置有与所述气孔连接的压力检测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所述卡爪用于卡在总风管接头的一侧,通过转动压杆将钩体的另一端压在所述总风管接头的另一侧,使所述总风管接头与所述底座密封对接,并使所述底座的气孔与所述总风管接头连通。
[0013]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4]可选地,前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中所述底座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的中部设置有圆台状凸台,所述气孔设置在所述凸台的中部;
[0015]其中,所述凸台用于插接在所述总风管接头的接口中,并与所述总风管接头密封连接。
[0016]可选地,前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中所述卡爪为楔形,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为平面,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为斜面。
[0017]可选地,前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中底座的第二侧设置有突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压杆铰接
[0018]可选地,前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中所述钩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钩臂、第二钩臂以及第三钩臂,所述第一钩臂、所述第二钩臂以及所述第三钩臂围成一侧开口的弧形钩。
[0019]可选地,前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还包括:
[0020]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并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压力检测模组设置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底座之间,且所述压力检测模组与所述底座的气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21]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0022]可选地,前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中所述壳体背离开口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天线容置腔,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的天线设置在所述天线容置腔中。
[0023]可选地,前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中所述壳体为塑胶材料制造,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金属屏蔽层;
[0024]所述底座为铝合金材料制造。
[0025]可选地,前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中所述壳体的开口边沿朝向所述底座方向设置有一周凸沿,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配合的位置设置有一周凹槽,且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弹性密封垫,所述凸沿与所述凹槽配并挤压所述弹性密封垫,以使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
[0026]可选地,前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还包括:
[0027]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用于为所述压力检测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供电;
[0028]两个接电铜柱,所述底座于气孔的两侧设置有通孔,两个所述接电铜柱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通孔中并与所述底座绝缘,两个所述接电铜柱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次电池的两个充电端连接;
[0029]其中,两个接电铜柱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面平齐。
[0030]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通过使用底座和壳体形成容置腔,在底座上设置连通容置腔中压力检测模组的气孔,并且在底座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卡爪和能够通过压杆控制转动的钩体,这样当需要检查总风管压力时,可以通过卡爪和钩体将总风管的接头压紧并连接在底座上,使底座的气孔与总风管接头连通,进而使总风管与本技术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的气孔连通,此时容置腔中的压力检测模组可以对总风管的风压进行检测,并通过无线通信模组将检测的结构发送给接收器,用于工作人员判断总风管的风压是否正常。
[0032]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33]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0034]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与总风管的接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1

图3中各标号为:
[0038]壳体1、天线容置腔11、凸沿12、底座2、气孔21、卡爪22、凸台23、连接部24、凹槽25、容置腔3、压杆4、钩体5、第一钩臂51、第二钩臂52、第三钩臂53、压力检测模组6、电路板7、密封圈8、接电铜柱9、弹性密封垫10、总风管接头20。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40]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41]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包括:壳体1、底座2、压杆4、钩体5;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底座2与所述壳体1的开口连接形成容置腔3,所述底座2的中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的开口连接形成容置腔,所述底座的中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气孔,所述底座的第一侧设置有卡爪;压杆,所述压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二侧铰接;钩体,所述钩体的一端与所述压杆靠近第一端的位置铰接;其中,所述容置腔中设置有与所述气孔连接的压力检测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所述卡爪用于卡在总风管接头的一侧,通过转动压杆将钩体的另一端压在所述总风管接头的另一侧,使所述总风管接头与所述底座密封对接,并使所述底座的气孔与所述总风管接头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的中部设置有圆台状凸台,所述气孔设置在所述凸台的中部;其中,所述凸台用于插接在所述总风管接头的接口中,并与所述总风管接头密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为楔形,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为平面,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为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底座的第二侧设置有突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压杆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钩臂、第二钩臂以及第三钩臂,所述第一钩臂、所述第二钩臂以及所述第三钩臂围成一侧开口的弧形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芳游泽赵世杰张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高铁三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