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式射频辨识装置及编辑该射频辨识装置的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142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可编辑式射频辨识装置及编辑该射频辨识装置的系统,其中,射频辨识装置包括天线装置、基板及形成于基板上相邻区域的可编辑区域与换能器,可编辑区域可供一写入装置将一代表一辨识码的样型定义于其上,天线装置用以接收外部的读取一电磁波,以由换能器将该电磁波转换为表面声波而传递至该可编辑区域,该写入装置可为光照设备、冲压器、压印机、或列印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射频辨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装置,尤指一种可编辑式射频辨识装置及编辑该射频辨识装置的系统
技术介绍
使用序列条码(Bar codes)以提供方便读取数字及符号的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例如,商品识别及标价,如图1所示,其在应用上是将条码11黏贴或标示于商品12上,并以一条码读取机(bar codereader)13接近于商品的条码,以读取条码所代表的数字或符号,再搭配一套资料库14来比对该数字或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以进行后续的处理。前述条码系统的缺点在于必需以条码读取机13接近商品(在几乎接触的状况下)才能读出其条码,因此,遂有发展出射频辨识技术,其可以非接触的方式读取一射频辨识装置上的资讯,图2所示为一射频辨识装置的示意图,其包括有一天线装置22及在一具有压电特性的基板21上制作一指状换能器24及一条状反射部23,前述天线装置22是连接于该换能器24,其中,不同样型的条状反射部23即代表不同的资讯,当欲读取此资讯时,由一读取机(图未示)发出读取电磁波,以由天线装置22接收该电波,并透过换能器24及搭配基板21所具有的压电特性,而将电磁波转换为表面声波而传递至该条状反射部23,经由该条状反射部23将表面声波反射而进一步由换能器24转换为电磁波,经由天线装置22传送出去,再由读取机接收之。于前述射频辨识技术中,是由不同样型的条状反射部23来产生不同的反射波,因而转换为代表不同资讯的电磁波,图3显示此种射频辨识装置的制作,其先在基板31上依序设置有金属层32及光阻层33(图3A),然后经由光罩制程而在光阻层32上定义出形成换能器24及条状反射部23所需的图样(图3B),再以蚀刻去除暴露的金属层(图3C),最后,去除剩余的光阻层32,而可在基板31上形成所需的换能器24及条状反射部23的金属图样。由于在前述射频辨识装置的条状反射部23是代表一特定的资讯,传统上,该条状反射部23在射频辨识装置制作时即以前述的半导体制程制作完成,因此,不但所需的制程复杂,且在使用上亦不具弹性,使用者必需购买已制作有代表所需资讯的条状反射部23的射频辨识装置来使用,无法自行更改射频辨识装置所带的资讯,此造成射频辨识装置的使用不便且价格高昂,而难以取代条码的使用。在已知的专利文献中,美国专利6,144,332“Passive surfacewave sensor which can be wirelessly interrogated”即提供一种可由无线方式询答的被动式表面声波感测器,其主要在于改善此感测器的运作不受外界因素(例如温度)的影响。美国专利6,206,292“Surface-printable RFID-transponder”是用以简化在产品、识别卡或密码卡上制作符号或标签的过程,其主要在一连续的聚合物薄膜带(Strip)上以微粒颜料及薄膜形成黏结剂来作为一可印刷/写入层(Printable/writable layer),以方便在列印该层时,感测器可侦测到在该聚合物薄膜带上的个别RFID回应器的起始及结束位置,而可实现高效率的大量生产,故其主要在改进RFID回应器的生产效率,该可印刷/写入层是在生产时即已完成资讯的写入,而无法提供使用者自行更改资讯的功能,仍会造成RFID回应器的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编辑式射频辨识装置及编辑该射频辨识装置的系统,以便能由使用者依其需求来写入射频辨识装置所带的资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编辑式射频辨识装置及编辑该射频辨识装置的系统,以便能简易地将所需资讯写入射频辨识装置。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编辑式射频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基板,其一表面上提供有相邻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一可编辑区域,形成于该基板的第一区域,其可供一写入装置将一代表一辨识码的样型定义于该可编辑区域;一换能器,形成于该基板的第二区域;以及一天线装置,连接于该换能器,以接收外部的读取电磁波,由该换能器将该电磁波转换为表面声波而传递至该第一区域。其中,该可编辑区域是为在该第一区域上形成有一感光材料层,以供以一光照设备由照射该感光材料层的预定部分来改变其化学性质而定义出代表辨识码的样型。其中,该可编辑区域是为在该第一区域上形成有一可塑材料层,以供以一具有预定样型的冲压器由冲压该可塑材料层来改变其外型而定义出代表辨识码的样型。其中,该可编辑区域是为在该第一区域上形成有一空白区,以供以一列印装置将所需样型列印于该空白区域,或以一具有预定样型的压印机由压印该空白区域而定义出代表辨识码的样型。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一种编辑射频辨识装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写入装置;以及一射频辨识装置,包括一基板,其一表面上提供有相邻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一可编辑区域,形成于该基板的第一区域,其可供该写入装置将一代表一辨识码的样型定义于该可编辑区域;一换能器,形成于该基板的第二区域;以及一天线装置,连接于该换能器,以接收外部的读取电磁波,由该换能器将该电磁波转换为表面声波而传递至该第一区域。其中,该写入装置为一光照设备,该可编辑区域是为在该第一区域上形成有一感光材料层,俾供以该光照设备由照射该感光材料层的预定部分来改变其化学性质而定义出代表辨识码的样型。其中,该写入装置为一具有预定样型的冲压器,该可编辑区域是为在该第一区域上形成有一可塑材料层,供以该冲压器由冲压该可塑材料层来改变其外型而定义出代表辨识码的样型。其中,该写入装置为一列印装置,该可编辑区域是为在该第一区域上形成有一空白区,供以该列印装置将所需样型列印于该空白区域。其中,该写入装置为一具有预定样型的压印机,该可编辑区域是为在该第一区域上形成有一空白区,供以该压印机藉由压印该空白区域而定义出代表辨识码的样型。附图说明为能让审查员能更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及图2是显示已知射频辨识装置的示意图。图3A至3D是为已知射频辨识装置的制作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可编辑式射频辨识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编辑射频辨识装置的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编辑射频辨识装置的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编辑射频辨识装置的系统的第三实施例。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编辑射频辨识装置的系统的第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方式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可编辑式射频辨识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其包括一基板40及一天线装置421,此基板40的一表面上区分为相邻的第一区域41及第二区域42;其中,第一区域41上形成有一可编辑区域411,而第二区域42上则形成有一指状换能器422,该天线装置421连接于该换能器422,其可接收外部的读取电磁波,以由该换能器422将该电磁波转换为表面声波而传递至该第一区域41,此换能器422可以传统射频辨识装置的制程制作于基板40上。前述基板40上的可编辑区域411是其可供使用者以一写入装置将一代表一辨识码的样型定义于其上,亦即,在可编辑式射频辨识装置制作完成时,该可编辑区域411是为一未带有资讯的空白区域,而可由使用者在实际使用时,依其需求而写入所需的资讯。图5说明用以编辑前述射频辨识装置的系统的一实施例,其中,写入装置为一光照设备51,而该可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编辑式射频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基板,其一表面上提供有相邻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一可编辑区域,形成于该基板的第一区域,其可供一写入装置将一代表一辨识码的样型定义于该可编辑区域;一换能器,形成于该基板 的第二区域;以及一天线装置,连接于该换能器,以接收外部的读取电磁波,由该换能器将该电磁波转换为表面声波而传递至该第一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程许铭修梁佩芳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