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294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27
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其包括:预制柱包括预制上柱、预制下柱、预制柱帽和第一后浇段,预制柱帽形成于预制下柱的上端,第一后浇段形成于预制柱帽的内部,预制上柱通过第一后浇段与预制下柱连接固定;连接钢板组设置于预制柱帽的外侧;以及预制梁间隔平行设置于预制柱帽的一侧,预制梁与预制柱帽通过第二后浇段连接,预制梁面向预制柱帽的端部伸出有梁纵筋组,梁纵筋组通过螺栓组件与连接钢板组锁紧固定。预制柱拼接通过预制上柱和预制下柱与在预制柱帽内形成的第一后浇段搭接连接实现,预制梁与预制柱连接通过梁纵筋组与连接钢板组在高强螺栓组件的预拉力作用下形成的摩檫力来实现梁纵筋组的锚固。的锚固。的锚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工程所在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业正在进行一场颠覆性的革命,也即向着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而方兴未艾的“装配式建筑”,正是实现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如今,推广装配式建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并成为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重要手段,以及推动建筑业向产业化、标准化、精细化和新型节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000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国家大力推广的三大装配式建筑体系之一,其主要构件可以在工厂加工预制,现场通过有效节点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0004]目前,现有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连接方式主要有灌浆套筒连接、浆锚搭接连接、预留二次浇筑带连接以及预埋钢节点连接这四种方式。其中,灌浆套筒连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多、技术较为成熟,但仍然存在现场对接困难、套筒内灌浆质量难以保证以及后期质量检测比较困难的问题;浆锚搭接适用面窄,根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

2014的明确规定:纵向钢筋采用浆锚搭接连接时,对预留孔成孔工艺、孔道形状和长度、构造要求、灌浆料和被连接钢筋,应进行力学性能以及适用性的试验验证。特别是直径大于20mm的钢筋不宜采用浆锚搭接连接,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构件的纵向钢筋不应采用浆锚搭接连接;预留二次浇筑带连接方式接近现浇效果,但现场施工不方便、难度大;预埋钢节点连接构造复杂,节点刚度也很难做到与纯混凝土节点等强。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构造简单、受力可靠、施工方便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连接结构。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其包括:
[0008]预制柱,所述预制柱包括预制上柱、预制下柱、预制柱帽和第一后浇段,所述预制柱帽形成于所述预制下柱的上端,所述第一后浇段形成于所述预制柱帽和所述预制上柱的内部,所述预制上柱通过所述第一后浇段与所述预制下柱连接固定;
[0009]连接钢板组,所述连接钢板组设置于所述预制柱帽的外侧;以及
[0010]预制梁,所述预制梁间隔平行设置于所述预制柱帽的一侧,且所述预制梁与所述预制柱帽通过第二后浇段连接,所述预制梁面向所述预制柱帽的端部伸出有梁纵筋组,所述梁纵筋组通过螺栓组件与所述连接钢板组锁紧固定。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柱帽与所述预制下柱一体预制成型,所述预制柱帽的顶面向内凹设形成有后浇凹腔,所述预制上柱开设有与所述后浇凹腔连通的后浇孔,
混凝土浆料从所述后浇孔注入所述后浇凹腔内以形成所述第一后浇段。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浇孔设置为至少一个,所述预制上柱还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后浇孔和所述排气孔均与所述后浇凹腔连通。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上柱的底端设有伸出端面的上柱预留纵筋,所述上柱预留纵筋伸入所述后浇凹腔内,所述预制下柱的顶端设有伸出端面的下柱预留纵筋,所述下柱预留纵筋位于所述后浇凹腔内,且所述下柱预留纵筋与所述上柱预留纵筋搭接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钢板组包括位于所述预制柱帽的顶部的上连接钢板和位于所述预制柱帽的底部的下连接钢板,所述梁纵筋组包括梁面筋和梁底筋,所述梁面筋紧贴设置于所述预制柱帽的顶面与所述上连接钢板之间,所述梁底筋紧贴设置于所述预制柱帽的底面与所述下连接钢板之间,所述螺栓组件穿设于所述上连接钢板、所述梁面筋、所述预制柱帽、所述梁底筋和所述下连接钢板后锁紧固定。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柱帽的顶面标高与所述梁面筋的底面标高相等,所述预制柱帽的底面标高与所述梁底筋的顶面标高相等。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钢板与所述梁面筋之间设置有第一增摩垫,所述下连接钢板与所述梁底筋之间设置有第二增摩垫。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钢板与所述梁面筋之间通过第一增摩结构接触配合,所述下连接钢板与所述梁底筋之间通过第二增摩结构接触配合。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梁与所述预制柱帽之间形成有后浇间隙,混凝土浆料注入所述后浇间隙内以形成所述第二后浇段;所述预制梁与所述预制柱帽的连接处外部贴设有封板,所述封板将所述后浇间隙的底侧开口以及水平方向的两相对侧开口封闭。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梁面向所述预制柱帽的端侧凹设有第一凹槽,和/或所述预制柱帽面向所述预制梁的端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后浇段的部分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凹槽内以形成键槽加固结构。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的节点连接结构采用预制柱帽同时解决预制柱拼接和预制梁柱连接的问题。预制柱拼接通过预制上柱和预制下柱与在预制柱帽内形成的第一后浇段搭接连接实现,预制梁与预制柱连接通过梁纵筋组与连接钢板组在高强螺栓组件的预拉力作用下与预制柱帽形成的摩檫力来实现梁纵筋组的锚固。
[0022]2、本专利技术现场湿作业少,基本不用支模板。预制柱、预制柱帽内的第一后浇段可以免模浇筑混凝土,预制梁与预制柱帽间的100

200mm间隙可通过在预制梁侧贴U形板来封闭。
[0023]3、本专利技术的节点连接结构现场零焊接,不需要高强水泥基灌浆料,仅需普通混凝土即可,施工速度快、质量有保证。
[0024]4、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柱、预制柱帽在工厂制作、现场吊装时实际是带中空的变截面柱,工厂制作工艺成熟,中空又大大减轻了构件自重,大大降低了运输、吊装难度。
[0025]5、本专利技术的梁纵筋组采用摩擦锚固措施,还可以起到梁纵筋组在强震作用下的摩擦耗能作用。
[0026]6、本专利技术的节点传力路径明确,现场零焊接、免支模、施工简单,连接工艺成熟,检
测方法可靠,质量有保障。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A

A处的剖面结构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0、预制上柱;11、后浇孔;12、上柱预留纵筋;20、预制下柱;21、下柱预留纵筋;30、预制柱帽;31、第二凹槽;40、第一后浇段;50、连接钢板组;51、上连接钢板;52、下连接钢板;60、预制梁;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柱,所述预制柱包括预制上柱、预制下柱、预制柱帽和第一后浇段,所述预制柱帽形成于所述预制下柱的上端,所述第一后浇段形成于所述预制柱帽和所述预制上柱的内部,所述预制上柱通过所述第一后浇段与所述预制下柱连接固定;连接钢板组,所述连接钢板组设置于所述预制柱帽的外侧;以及预制梁,所述预制梁间隔平行设置于所述预制柱帽的一侧,且所述预制梁与所述预制柱帽通过第二后浇段连接,所述预制梁面向所述预制柱帽的端部伸出有梁纵筋组,所述梁纵筋组通过螺栓组件与所述连接钢板组锁紧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帽与所述预制下柱一体预制成型,所述预制柱帽的顶面向内凹设形成有后浇凹腔,所述预制上柱开设有与所述后浇凹腔连通的后浇孔,混凝土浆料从所述后浇孔注入所述后浇凹腔内以形成所述第一后浇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孔设置为至少一个,所述预制上柱还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后浇孔和所述排气孔均与所述后浇凹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上柱的底端设有伸出端面的上柱预留纵筋,所述上柱预留纵筋伸入所述后浇凹腔内,所述预制下柱的顶端设有伸出端面的下柱预留纵筋,所述下柱预留纵筋位于所述后浇凹腔内,所述下柱预留纵筋与所述上柱预留纵筋搭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板组包括位于所述预制柱帽的顶部的上连接钢板和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