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边转动内曲线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183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轮边转动内曲线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由固定缸体组件、旋转马达壳体组件、刹车盘组件和速度传感器构成,旋转马达壳体组件绕着固定缸体组件旋转。采用端面配流形式,减少了内泄量并自动补偿磨损,提高容积效率,延长使用寿命;采用齿啮合刹车结构,通过弹簧及压力油实现齿啮合的开启从而实现刹车和松开。在转速和扭矩相同情况下,该马达具有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重量轻、操作灵活、安全可靠等特点;采用霍尔速度传感器检测矩形脉冲信号,实现马达测速功能。在行走工程机械、船舶、起重设备等行业应用广泛。起重设备等行业应用广泛。起重设备等行业应用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边转动内曲线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走工程机械、船舶、起重设备等
的低速扭矩液压马达,特别是涉及一种轮边转动内曲线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程车辆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如何提高车辆性能、降低成本、占有市场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工程车辆所用的车轮驱动液压马达有两种结构方式,一种结构是轴向柱塞液压马达驱动行星减速箱;一种是缸体(主轴)旋转,马达壳体固定不转的内曲线液压马达。第一种结构,其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既有液压损失又有机械损失、低速时容易爬行、故障率高等不足;第二种结构,缸体(主轴)旋转,马达壳体固定不转的内曲线液压马达,其占有空间大、重量重,在工程车辆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为此,通过改进结构,在保证车辆驱动性能的基础上,提高效率,降低故障率,减小占用空间,使得主机的布局更加合理,是本领域中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0003]在船舶、起重设备等行业中,传统的一种内曲线壳体旋转马达,其与所述的轮边转动内曲线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相比较,配流形式和刹车制动不同。常用的一种内曲线壳体旋转马达为径向配流形式,缸体与配油轴间通过相对运动产生的油膜实现密封,此配流形式对加工精度及配合间隙要求极为严格,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缸体和配油轴会有磨损,间隙增大,内泄量增大,额定压力降低,容积效率降低。
[0004]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液压马达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液压马达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一种轮边转动内曲线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改进结构,降低现有工程车辆中车轮驱动的行走液压马达结构的缺陷和不足,提高效率,降低故障率,减小占用空间,实现工程车辆车轮驱动所需的技术性能,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边转动内曲线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具有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重量轻、安装方便、低速性能好,在行走工程机械、船舶、起重设备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轮边转动内曲线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其包括固定的缸体组件、旋转的马达壳体组件、刹车盘组件和速度传感器构成,马达壳体组件绕着固定缸体组件旋转;其中,
[0008]所述的固定的缸体组件由缸体、过渡环和轴端端盖组成;
[0009]所述的旋转的马达壳体组件由壳体、内曲线环和尾端端盖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组成;
[0010]所述的液压马达刹车盘组件由刹车盘和刹车固定架组成,所述尾端端盖内圆周上
的花键与刹车盘连接,所述尾端端盖底部通过螺钉连接刹车固定架;
[0011]还包括:内曲线凸轮环、过渡环和配油盘,所述配油盘通过拨叉螺钉浮装在尾端端盖上;所述配油盘和尾端端盖间设有配油盘弹簧,配油盘通过拨叉螺钉随尾端端盖旋转,配油盘弹簧提供配油盘与缸体端面间初始贴紧力,随着高压油经油道流入配油盘产生介质压力推动配油盘向左移动,配油盘压紧在缸体端面上实现了端面配流。
[001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3]进一步,还包括柱塞和圆柱滚子,所述缸体左端外圆周上的花键与轴端端盖连接,所述缸体右内端面和过渡环用螺钉连为整体,所述缸体的圆周径上装有柱塞和圆柱滚子;壳体和缸体间设有组合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
[0014]进一步,所述缸体中柱塞孔数和所述内曲线凸轮环中曲线作用数均为偶数,作用在缸体上的径向力完全平衡;所述的油道包括高压进油油道和低压回油油道,所述缸体内设有第一轴向油道、第四轴向油道和第一径向直角油道和第二径向直角油道,过渡环内设有第二轴向油道、第三轴向油道、第五轴向油道和第六轴向油道,配油盘内设有第一半环形油道和第二半环形油道,缸体、过渡环和配油盘相互间端面贴合,依序形成第一轴向油道

第二轴向油道

第一半环形油道

第三轴向油道

第一径向直角油道高压进油油道和第二径向直角油道

第六轴向油道

第二半环形油道

第五轴向油道

第四轴向油道低压回油油道;高压油经第一轴向油道

第二轴向油道

第一半环形油道

第三轴向油道

第一径向直角油道高压进油油道进入缸体内柱塞腔,作用在柱塞上,圆柱滚子压在内曲线凸轮环曲面上产生切向分力,使壳体组件旋转,另一侧凸轮曲线柱塞,被曲面压入缸体上的柱塞孔,低压油经过第二径向直角油道

第六轴向油道

第二半环形油道

第五轴向油道

第四轴向油道低压回油油道排出;改变液压系统高低油压接口,高压油经第四轴向油道

第五轴向油道

第二半环形油道

第六轴向油道

第二径向直角油道进入柱塞孔,低压油经过油道第一径向直角油道

第三轴向油道

第一半环形油道

第二轴向油道

第一轴向油道排出,实现马达的反向旋转。
[0015]进一步,油道还包括刹车油道,所述缸体内设有第七轴向油道,过渡环设有第八轴向油道,配油盘内设有第一直角油道,尾端端盖内设有第三半环形油道,刹车固定架内设有第二直角油道,缸体、过渡环、配油盘和密封套相互间端面贴合,依序形成第七轴向油道

第八轴向油道

第一直角油道

第三半环形油道

第二直角油道刹车油道;所述缸体右端面和刹车盘左端面设有矩形齿;所述的尾端端盖和刹车盘设有刹车弹簧;所述的刹车盘上设有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随着液压油经刹车油道进入刹车盘端面,产生的介质压力克服刹车弹簧力,推动刹车盘后移到尾端端盖,刹车盘和缸体上的矩形齿啮合脱开;当卸掉刹车油压,在刹车弹簧力作用下,刹车盘向左移动,刹车盘和缸体上的矩形齿啮合,实现刹车制动。
[0016]进一步,所述的配油盘上设有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
[0017]所述的壳体与轴端端盖间设有浮动密封;轴端端盖和缸体间设有O型密封圈。
[0018]进一步。所述的尾端端盖上设有螺栓,在液压刹车系统失效的情况下能机械脱开刹车。
[0019]进一步,所述壳体左端面设有凸凹槽;所述的轴端端盖连接速度传感器,根据检测到的矩形信号波实现测速功能。
[002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壳体旋转、端面配流形式、齿啮合刹车结构,为内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边转动内曲线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的缸体组件、旋转的马达壳体组件、刹车盘组件和速度传感器构成,马达壳体组件绕着固定缸体组件旋转;其中,所述的固定的缸体组件由缸体(4)、过渡环(6)和轴端端盖(2)组成;所述的旋转的马达壳体组件由壳体(3)、内曲线环(5)和尾端端盖(7)用高强度螺栓(19)连接组成;所述的液压马达刹车盘组件由刹车盘(8)和刹车固定架(9)组成,所述尾端端盖(7)内圆周上的花键与刹车盘(8)连接,所述尾端端盖(7)底部通过螺钉(23)连接刹车固定架(9);还包括:内曲线凸轮环(5)、过渡环(6)和配油盘(11),所述配油盘(11)通过拨叉螺钉(22)浮装在尾端端盖(7)上;所述配油盘(11)和尾端端盖(7)间设有配油盘弹簧(14),配油盘(11)通过拨叉螺钉(22)随尾端端盖(7)旋转,配油盘弹簧(14)提供配油盘与缸体端面间初始贴紧力,随着高压油经油道流入配油盘(11)产生介质压力推动配油盘(11)向左移动,配油盘(11)压紧在缸体(4)端面上实现了端面配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边转动内曲线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柱塞(20)和圆柱滚子(21),所述缸体(4)左端外圆周上的花键与轴端端盖(2)连接,所述缸体(4)右内端面和过渡环(6)用螺钉连为整体,所述缸体(4)的圆周径上装有柱塞(20)和圆柱滚子(21);壳体(3)和缸体(4)间设有组合轴承(25)和圆锥滚子轴承(27)。3.根据权利要求1

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轮边转动内曲线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4)中柱塞孔数和所述内曲线凸轮环(5)中曲线作用数均为偶数,作用在缸体(4)上的径向力完全平衡;所述的油道包括高压进油油道和低压回油油道,所述缸体(4)内设有第一轴向油道(A1)、第四轴向油道(C1)和第一径向直角油道(A5)和第二径向直角油道(C5),过渡环(6)内设有第二轴向油道(A2)、第三轴向油道(A4)、第五轴向油道(C2)和第六轴向油道(C4),配油盘(11)内设有第一半环形油道(A3)和第二半环形油道(C3),缸体(4)、过渡环(6)和配油盘(11)相互间端面贴合,依序形成第一轴向油道(A1)

第二轴向油道(A2)

第一半环形油道(A3)

第三轴向油道(A4)

第一径向直角油道(A5)高压进油油道和第二径向直角油道(C5)

第六轴向油道(C4)

第二半环形油道(C3)

第五轴向油道(C2)

第四轴向油道(C1)低压回油油道;高压油经第一轴向油道(A1)

第二轴向油道(A2)

第一半环形油道(A3)

第三轴向油道(A4)

第一径向直角油道(A5)高压进油油道进入缸体(4)内柱塞腔,作用在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少博孙双桢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正时乐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