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恒速双轴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15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缸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单向恒速双轴气缸,包括缸座,缸座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缸筒,第一缸筒的前端设有第一端盖,第一缸筒内设有可活动的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的一端穿过第一端盖外露设置,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活塞,缸座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缸筒,第二缸筒的后端设有第二端盖,第二缸筒内设有可活动的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的一端穿过第二端盖外露设置,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活塞。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在缸座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气缸单元,也就是说,相当于沿轴向集成了两个气缸单元,且两个气缸单元之间相互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因此,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同时达到同时控制两扇门窗的效果。新型可以同时达到同时控制两扇门窗的效果。新型可以同时达到同时控制两扇门窗的效果。

One way constant speed double shaft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向恒速双轴气缸


[0001]本技术涉及气缸
,特指一种单向恒速双轴气缸。

技术介绍

[0002]气缸是常见的气动执行元件,在各行业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被人们所熟知和常见。气缸的结构通常包括缸筒、分别设于缸筒两端的前盖和后盖,缸筒内设置有活塞、与活塞固定连接的活塞杆,活塞杆的前端伸出于前盖的外部,前盖、后盖分别设有与缸筒内腔连通的气孔。当前盖的气孔进气时,活塞杆向后盖方向移动,而当后盖的气孔进气时,活塞杆向前盖方向移动,从而达到往复运动的效果。
[0003]在门窗系统中,也常常会用到气缸来控制门窗的启闭,目前,用于门窗系统的气缸,其结构与常规气缸基本相同。但是,现有用于门窗系统的气缸的缺陷在于无法达到开门快速、关门恒速缓行的效果,而且该气缸均为单轴结构,每个气缸只能控制一扇门窗,导致难以满足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向恒速双轴气缸,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单向恒速双轴气缸,包括缸座,缸座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缸筒,第一缸筒的前端设有第一端盖,第一缸筒内设有可活动的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的一端穿过第一端盖外露设置,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与第一端盖之间成型有第一腔体,第一活塞与缸座之间成型有第二腔体,缸座上设有第一气孔,第一气孔连通于第二腔体,第一活塞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第一活塞两端的第一活塞流道,第一活塞与第一腔体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一缓冲垫,第一缓冲垫与第一活塞之间设有使第一活塞流道与第一腔体连通的间隙,第一活塞与第二腔体对应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活塞流道配合实现单向阀作用的第二缓冲垫,第一端盖上设有第二气孔,第二气孔连通于第一腔体。
[0008]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第一活塞外壁与第一缸筒内壁之间设有第一耐磨环与第一Y形圈。
[0009]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第一端盖与第一缸筒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环。
[0010]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第一端盖与第一活塞杆连接处设有第一导向环。
[0011]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缸座与第一缸筒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环。
[0012]根据上述方案,缸座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缸筒,第二缸筒的后端设有第二端盖,第二缸筒内设有可活动的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的一端穿过第二端盖外露设置,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与第二端盖之间成型有第三腔体,第二活塞与缸座之间成型有第四腔体,缸座上设有第三气孔,第三气孔连通于第四腔体,第二活塞上设有沿
轴向贯穿第二活塞两端的第二活塞流道,第二活塞与第三腔体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三缓冲垫,第三缓冲垫与第二活塞之间设有使第二活塞流道与第三腔体连通的间隙,第二活塞与第四腔体对应的一端设有与第二活塞流道配合实现单向阀作用的第四缓冲垫,第二端盖上设有第四气孔,第四气孔连通于第三腔体。
[0013]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第二活塞外壁与第二缸筒内壁之间设有第二耐磨环与第二Y形圈。
[0014]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第二端盖与第二缸筒连接处设有第四密封环。
[0015]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第二端盖与第二活塞杆连接处设有第二导向环。
[0016]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缸座与第二缸筒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三密封环。
[0017]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在缸座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气缸单元,也就是说,相当于沿轴向集成了两个气缸单元,且两个气缸单元之间相互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因此,使得本技术可以同时达到同时控制两扇门窗的效果。另外,第一缸筒与第二缸筒还可达到快速开门的效果以及达到关门恒速缓行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第一缸筒结构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第二缸筒结构图。
[0022]1.缸座;11.第一气孔;12.第三气孔;2.第一缸筒;21.第一端盖;22.第一活塞;23.第一活塞杆;24.第二气孔;25.第一活塞流道;26.第一缓冲垫;27.第二缓冲垫;28.第一耐磨环;29.第一Y形圈;3.第二缸筒;31.第二端盖;32.第二活塞;33.第二活塞杆;34.第四气孔;35.第二活塞流道;36.第三缓冲垫;37.第四缓冲垫;38.第二耐磨环;39.第二Y形圈;41.第一腔体;42.第二腔体;43.第三腔体;44.第四腔体;61.第一导向环;62.第二导向环;71.第一密封环;72.第二密封环;73.第三密封环;74.第四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单向恒速双轴气缸,包括缸座1,缸座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缸筒2,第一缸筒2的前端设有第一端盖21,第一缸筒2内设有可活动的第一活塞杆23,第一活塞杆23的一端穿过第一端盖21外露设置,第一活塞杆23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活塞22,第一活塞22与第一端盖21之间成型有第一腔体41,第一活塞22与缸座1之间成型有第二腔体42,缸座1上设有第一气孔11,第一气孔11连通于第二腔体42,第一活塞22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第一活塞22两端的第一活塞流道25,第一活塞22与第一腔体41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一缓冲垫26,第一缓冲垫26与第一活塞22之间设有使第一活塞流道25与第一腔体41连通的间隙,第一活塞22与第二腔体42对应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活塞流道25配合实现单向阀作用的第二缓冲垫27,第一端盖21上设有第二气孔24,第二气孔24连通于第一腔体41。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其工作原理:当第一活塞杆23做伸出动作时,第一腔体41体积减小,第二腔体42体积增大,使得第一腔体41内气体压强增大,此时,第一腔体41内的空气大部分从第二
气孔24排出至大气,另一部分空气经第一活塞流道25反向作用于第二缓冲垫27(即气体可冲开第二缓冲垫27),第二缓冲垫27在气压作用下变形,解除对第一活塞流道25的密封,使得第一腔体41内的空气小部分从第一活塞流道25经第一气孔11排出至大气,从而实现第一活塞杆23快速伸出,达到快速开门的效果;而当第一活塞杆23做缩回动作时,由于第二腔体42体积减小,第一腔体41体积增大,使得第二腔体42内的气体压力增大,但是由于第二缓冲垫27对第一活塞流道25的单向阀作用,使得第二腔体42内的空气无法从第一活塞流道25流至第一腔体41,而仅能从第一气孔11排出至大气,在此过程中,第二腔体42阻尼较大,第一活塞杆23仅能以恒速缓慢缩回,从而达到关门恒速缓行的效果。
[0025]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缓冲垫27初始状态下与第一活塞流道25配合密封,当气体从第一活塞流道25流动时,可将第二缓冲垫27冲开,留有间隙,使少部分的气体可经第一活塞流道25流至第一气孔11排出至大气,当气体从第一气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恒速双轴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座(1),所述缸座(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缸筒(2),所述第一缸筒(2)的前端设有第一端盖(21),所述第一缸筒(2)内设有可活动的第一活塞杆(23),所述第一活塞杆(23)的一端穿过第一端盖(21)外露设置,所述第一活塞杆(23)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活塞(22),所述第一活塞(22)与第一端盖(21)之间成型有第一腔体(41),所述第一活塞(22)与缸座(1)之间成型有第二腔体(42),所述缸座(1)上设有第一气孔(11),所述第一气孔(11)连通于第二腔体(42),所述第一活塞(22)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第一活塞(22)两端的第一活塞流道(25),所述第一活塞(22)与第一腔体(41)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一缓冲垫(26),所述第一缓冲垫(26)与第一活塞(22)之间设有使第一活塞流道(25)与第一腔体(41)连通的间隙,所述第一活塞(22)与第二腔体(42)对应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活塞流道(25)配合实现单向阀作用的第二缓冲垫(27),所述第一端盖(21)上设有第二气孔(24),所述第二气孔(24)连通于第一腔体(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恒速双轴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22)外壁与第一缸筒(2)内壁之间设有第一耐磨环(28)与第一Y形圈(2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恒速双轴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21)与第一缸筒(2)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环(7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恒速双轴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21)与第一活塞杆(23)连接处设有第一导向环(6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恒速双轴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座(1)与第一缸筒(2)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环(72)。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忠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爱尔肯气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