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吸管表面高效抛光设备及其抛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097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竹吸管表面高效抛光设备及其抛光方法,涉及竹吸管领域,包括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与抛光机构连接,所述抛光机构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抛光外筒,抛光外筒内设置有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抛光内筒与转环通过差速传动机构传动连接,转环有两个,两个转环分别位于抛光内筒与抛光外筒两端,所述抛光外筒底部设置有排料口,通过抛光内筒与携带竹吸管的转环差速转动,实现抛光,抛光内筒上、下分别设置上料口、排料口的方式,能够连续进出料抛光效率高。光效率高。光效率高。

A high efficiency polishing equipment for bamboo straw surface and its polish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吸管表面高效抛光设备及其抛光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竹吸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吸管表面高效抛光设备及其抛光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竹吸管为天然竹材制成的吸管,可快速降解,相较于塑料吸管更加环保,相交于纸吸管结构更加牢固,不会由于长时间浸泡导致软换损坏,且具有可重复使用特性,竹吸管的制造方法是将竹材经过拉丝形成片材后,再将片材卷曲形成圆筒状,将片材两端胶合形成竹吸管,成型后的竹吸管还需要对表面的竹纤维进行处理才能形成表面光滑的竹吸管。
[0003]公开号为CN110171050A公开了一种粘接式竹木吸管及其生产方法和生产线,它由两个横截面为半圆弧形的,材质为竹子或木材的长条相对拼接成圆柱管状,拼接处设置有胶粘剂。生产方法中先对材料进行开槽定宽定厚处理,然后再将两半开槽材料进行涂胶压制成带孔状长方体,然后再进行外壁成型处理,最后经过打磨抛光消毒分选打包得成品。本专利技术不需要采用细长的钻头钻孔加工,而是采用将材料定宽定厚开槽后再粘接起来,再进行外型加工形成竹木吸管,可以实现细孔长吸管的加工,同时可以实现薄壁吸管的加工。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竹吸管表面进行抛光的设备,而采用现有的抛光设备效率较低,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高效的竹吸管抛光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吸管表面高效抛光设备及其抛光方法,以用于对竹吸管高效抛光,提高生产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竹吸管表面高效抛光设备,包括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与抛光机构连接,所述抛光机构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抛光外筒,抛光外筒内设置有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抛光内筒与转环通过差速传动机构传动连接,转环有两个,两个转环分别位于抛光内筒与抛光外筒两端,所述抛光外筒底部设置有排料口;
[0007]竹吸管经上料机构逐个进入到抛光机构中,抛光内筒相对于抛光外筒转动,使抛光内筒与转环上携带的竹吸管相互摩擦产生实现抛光,能够连续进出料,抛光效率高。
[0008]优选的,所述差速传动机构包括与抛光内筒同轴固定连接且与底座转动连接的内筒轴,所述内筒轴上设置有与传动齿轮啮合的外齿圈,所述传动齿轮与底座转动连接,传动齿轮另一侧与转环侧面固定连接的内齿圈啮合;
[0009]通过差速传动机构使抛光内筒连接的内筒轴带动转环转动,进而使抛光内筒与抛光外筒之间的竹吸管与抛光内筒外壁、抛光外筒内壁摩擦以实现竹吸管表面抛光。
[0010]优选的,所述转环截面为U形,转环内侧滑动连接有若干以转环轴线为中心呈线性阵列的插杆,插杆贯穿转环内侧且插杆位于转环内的部分连接有压缩弹簧,转环外侧与抛光外筒端部的挡环贴合;
[0011]在转环上设置滑动连接的插杆,用于连接竹吸管与转环,使竹吸管随转环转动。
[0012]优选的,所述挡环内侧设置有与插杆抵触的弹簧钢板;
[0013]在挡环内侧设置弹簧钢板,通过插杆与弹簧钢板相抵触使插杆与竹吸管两端插接。
[0014]优选的,所述抛光内筒包括与内筒轴上固定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呈环形阵列的内磨杆,相邻所述内磨杆之间留有间隙。
[0015]优选的,所述内模杆轴线为螺旋线状;
[0016]内抛光筒设置为环形阵列的螺旋线状的内磨杆连接形成,使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粉末能够进入到抛光内筒中。
[0017]优选的,所述内筒轴中部设置有通孔,内筒轴外端与导气管转动连接,所述导气管与底座上固定的气泵连通。
[0018]优选的,所述气泵的排气端口连接有滤网;
[0019]在内同轴上设置通孔并连接气泵,能够将抛光内筒中的空气排出,避免抛光内筒与抛光外筒之间堆积抛光过程中形成的粉料。
[0020]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与底座上支杆固定连接的料斗,所述料斗一侧为倾斜面。
[0021]一种竹吸管表面高效抛光设备的抛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S1、将待抛光竹吸管不断添加到上料机构中,上料机构将竹吸管逐渐送入到抛光机构;
[0023]S2、抛光机构中的抛光内筒转动,转环与抛光内筒差速传动连接,使转环上固定连接的抛光内筒固定于表面上,使竹吸管在抛光内筒与抛光外筒之间转动,使竹吸管在转动过程中与抛光内筒表面摩擦,实现抛光;
[0024]S3、抛光完成的竹吸管由抛光外筒底部的排料口排出,完成抛光。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通过抛光内筒与携带竹吸管的转环差速转动,实现抛光,抛光内筒上、下分别设置上料口、排料口的方式,能够连续进出料抛光效率高;
[0027]2、在转环上设置滑动连接的插杆,用于连接竹吸管与转环,使竹吸管随转环转动,转环上的插杆与挡环上的弹簧钢板配合,实现定量进出料;
[0028]3、将抛光内筒设置为环形阵列的螺旋线形的磨杆连接的方式,能够使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粉末物质进入到抛光内筒中并由抛光内筒连通的内筒轴中心通孔处排出,避免粉末堆积影响抛光效果。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差速传送机构、转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挡环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抛光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排气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1、上料机构;11、料斗;12、倾斜板;2、底座;21、支杆;22、轴座;3、抛光机构;31、抛光外筒;311、挡环;312、弹簧钢板;32、抛光内筒;321、内筒轴;3211、通孔;4、排气
机构;41、导气管;42、气泵;43、排气筒;44、排屑口;45、滤网;5、差速传动机构;51、外齿圈;52、传动齿轮;53、内齿圈;6、转环;61、插杆;62、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36]实施例1
[0037]如图1

5所示,一种竹吸管表面高效抛光设备,包括上料机构1,上料机构1与抛光机构3连接,抛光机构3包括与底座2固定连接的抛光外筒31,抛光外筒31内设置有与底座2转动连接,抛光内筒32与转环6通过差速传动机构5传动连接,转环6有两个,两个转环6分别位于抛光内筒32与抛光外筒31两端,抛光外筒31底部设置有排料口。
[0038]将上料机构1与抛光机构3连接,抛光机构3中的抛光外筒31与抛光内筒32同轴转动连接,在抛光外筒31与抛光内筒32之间形成一定宽度的间隙,使上料机构1中的竹吸管能够依次进入到该间隙中,由抛光外筒31内侧转动连接的转环6带动竹吸管以转环6的轴线为中心转动,此过程中,抛光内筒32在外置电机的驱动下转动,抛光内筒32与转环6通过差速传动机构5连接,使抛光内筒32与转环6之间差速转动,转环6上携带的竹吸管在抛光内筒32高速转动下被磨光表面毛刺等缺陷,过程中,需要使转环6上携带的竹吸管与抛光内筒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吸管表面高效抛光设备,包括上料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1)与抛光机构(3)连接,所述抛光机构(3)包括与底座(2)固定连接的抛光外筒(31),抛光外筒(31)内设置有与底座(2)转动连接,所述抛光内筒(32)与转环(6)通过差速传动机构(5)传动连接,转环(6)有两个,两个转环(6)分别位于抛光内筒(32)与抛光外筒(31)两端,所述抛光外筒(31)底部设置有排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吸管表面高效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传动机构(5)包括与抛光内筒(32)同轴固定连接且与底座(2)转动连接的内筒轴(321),所述内筒轴(321)上设置有与传动齿轮(52)啮合的外齿圈(51),所述传动齿轮(52)与底座(2)转动连接,传动齿轮(52)另一侧与转环(6)侧面固定连接的内齿圈(53)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吸管表面高效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环(6)截面为U形,转环(6)内侧滑动连接有若干以转环(6)轴线为中心呈线性阵列的插杆(61),插杆(61)贯穿转环(6)内侧且插杆(61)位于转环(6)内的部分连接有压缩弹簧(62),转环(6)外侧与抛光外筒(31)端部的挡环(311)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竹吸管表面高效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环(311)内侧设置有与插杆(61)抵触的弹簧钢板(31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吸管表面高效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鸿叶集团生态竹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