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崇平专利>正文

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配套液压装置和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0951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08
一种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配套液压装置和使用方法,包含有用于对矿用锚杆索施加拔出作用力的滑移伸缩缸(2)、设置在滑移伸缩缸(2)上并且用于对矿用锚杆索进行合拢和分离运动的爪盘装置,通过爪盘装置,实现了对矿用锚杆索进行间断性夹持,通过滑移伸缩缸(2),实现了带动矿用锚杆索进行间断性抽出运动,因此提高了矿用锚杆索的拔出效率。了矿用锚杆索的拔出效率。了矿用锚杆索的拔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配套液压装置和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拆卸装置、配套液压装置和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配套液压装置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矿用锚杆索是巷道进行支护的部件,当井下锚网巷道回采时,需提前处理两顺槽巷道支护的锚杆,处理失当或者不处理将严重威胁施工人员安全,采煤机硬割锚杆、钢带或将锚杆、钢带缠绕在滚筒上作业也会对滚筒造成损坏,增加截齿消耗,因此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配套液压装置和使用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矿山装置,在现有的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配套液压装置和使用方法中,还没有一种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配套液压装置和使用方法,还都是通过人工操作液压钳对矿用锚杆索进行拔出,由于液压钳需要操作空间大,不适合在井下锚网巷道回采上进行操作,从而影响了矿用锚杆索的拔出效率,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专利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配套液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配套液压装置的使用方法。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配套液压装置和使用方法,因此提高了矿用锚杆索的拔出效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包含有用于对矿用锚杆索施加拔出作用力的滑移伸缩缸、设置在滑移伸缩缸上并且用于对矿用锚杆索进行合拢和分离运动的爪盘装置。
[0006]由于设计了滑移伸缩缸和爪盘装置,通过爪盘装置,实现了对矿用锚杆索进行间断性夹持,通过滑移伸缩缸,实现了带动矿用锚杆索进行间断性抽出运动,因此提高了矿用锚杆索的拔出效率。
[0007]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带动矿用锚杆索进行间断性抽出运动的方式把滑移伸缩缸和爪盘装置相互联接。
[0008]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液压运动实现对矿用锚杆索进行间断性抽出运动的方式把滑移伸缩缸与爪盘装置联接。
[0009]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爪盘装置包含有抓具或锁紧伸缩缸。
[0010]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矿用锚杆索的连续性抽取直线运动。
[001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滑移伸缩缸和爪盘装置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支撑座。
[001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集成。
[0013]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在支撑座上分别设置有滑移伸缩缸和锁紧伸缩缸,在滑移伸缩缸上设置有抓具。
[001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支撑座、滑移伸缩缸、抓具和锁紧伸缩缸,组成了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
[0015]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支撑座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盘状体并且支撑座的其中一个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滑移伸缩缸联接,支撑座的其中另一个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锁紧伸缩缸联接。
[001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锁紧伸缩缸的环形布置安装。
[0017]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滑移伸缩缸设置为包含有内筒部、中间筒部、外筒部、进液接头和回液接头并且中间筒部设置在内筒部和外筒部之间,中间筒部的内端头的外周边面设置为与外筒部的内壁接触式联接并且中间筒部的内端头的内周边面设置为与内筒部的外壁接触式联接,进液接头设置为与外筒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并且回液接头设置为与外筒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联接,内筒部的内端头和外筒部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支撑座联接并且内筒部的外端头和外筒部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中间筒部接触式联接,中间筒部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抓具联接并且内筒部设置为外端头具有外环缘的管状体,外筒部设置为外端头具有内环缘的管状体并且中间筒部设置为内端头具有环盘的管状体,进液接头设置为管接头并且回液接头设置为Y字形管接头,内筒部和外筒部设置为呈具有密封环形腔体分布并且进液接头和回液接头分别设置为与位于内筒部和外筒部之间的密封环形腔体连通。
[001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三缸筒布置,由中间缸筒作为动力运动部,提高了滑移伸缩缸的运动性能。
[0019]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抓具设置为包含有壳部、舌块部、复位弹簧部和封盖部并且壳部设置为与舌块部容纳式联接,壳部的内端端口部设置为与滑移伸缩缸联接并且壳部的外端端口部设置为与封盖部螺纹式联接,复位弹簧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舌块部接触式联接并且复位弹簧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封盖部接触式联接,壳部设置为具有锥形孔的筒状体并且舌块部设置为具有至少两个分体的锥形管状体,复位弹簧部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封盖部设置为T字形管状体。
[002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三个舌块对矿用锚杆索的环绕夹持。
[002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抓具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卡爪、第二卡爪、固定轴和卡紧油缸并且固定轴的内端头设置为与中间筒部的的外端头联接,固定轴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卡爪的中间部和第二卡爪的中间部贯串式联接并且卡紧油缸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卡爪的下端头联接,卡紧油缸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卡爪的下端头联接并且在第一卡爪的上端头和第二卡爪的上端头之间设置有钳口体,钳口体的横向中心线和中间筒部的的横向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在钳口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纵向牙,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分别设置为W字形板状体并且固定轴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卡紧油缸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卡紧油缸的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配套液压装置输出端口部联接,钳口体设置为菱形孔状体。
[002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三个卡爪对矿用锚杆索的环绕夹持。
[0023]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抓具设置为包含有筒壳、偏心轮和回位弹簧并且在筒壳的周边侧面部设置有安装窗口体,在筒壳的中间孔壁上设置有容纳孔体并且容纳孔体的敞口部设置
为与安装窗口体呈连通式分布,安装窗口体设置为与偏心轮联接并且容纳孔体设置为与回位弹簧联接,回位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偏心轮的上端侧面部接触式联接并且回位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容纳孔体的底壁接触式联接,筒壳的内端头设置为与中间筒部的的外端头联接并且筒壳的横向中心线和中间筒部的的横向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容纳孔体的中心线与筒壳的横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
‑°
并且一个偏心轮和一个回位弹簧设置为组成一组卡轮部件,至少三个卡轮部件设置为沿筒壳的周边线间隔排列分布,筒壳设置为凸字形管状体并且偏心轮设置为具有平直上端侧面部和具有牙体下端侧面部的盘状体,回位弹簧设置为柱式弹簧,安装窗口体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并且容纳孔体设置为圆形盲孔。
[002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矿用锚杆索的压点夹持。
[0025]本专利技术设计了,锁紧伸缩缸设置为包含有缸壳部、柱塞部和回位弹簧部并且缸壳部设置为与柱塞部容纳式联接,回位弹簧部设置为与柱塞部套装式联接并且回位弹簧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柱塞部接触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对矿用锚杆索施加拔出作用力的滑移伸缩缸(2)、设置在滑移伸缩缸(2)上并且用于对矿用锚杆索进行合拢和分离运动的爪盘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带动矿用锚杆索进行间断性抽出运动的方式把滑移伸缩缸(2)和爪盘装置相互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其特征是:按照液压运动实现对矿用锚杆索进行间断性抽出运动的方式把滑移伸缩缸(2)与爪盘装置联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其特征是:爪盘装置包含有抓具(3)或锁紧伸缩缸(4),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滑移伸缩缸(2)和爪盘装置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支撑座(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其特征是:在支撑座(1)上分别设置有滑移伸缩缸(2)和锁紧伸缩缸(4),在滑移伸缩缸(2)上设置有抓具(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其特征是:支撑座(1)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盘状体并且支撑座(1)的其中一个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滑移伸缩缸(2)联接,支撑座(1)的其中另一个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锁紧伸缩缸(4)联接,或,滑移伸缩缸(2)设置为包含有内筒部(21)、中间筒部(22)、外筒部(23)、进液接头(24)和回液接头(25)并且中间筒部(22)设置在内筒部(21)和外筒部(23)之间,中间筒部(22)的内端头的外周边面设置为与外筒部(23)的内壁接触式联接并且中间筒部(22)的内端头的内周边面设置为与内筒部(21)的外壁接触式联接,进液接头(24)设置为与外筒部(23)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并且回液接头(25)设置为与外筒部(2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联接,内筒部(21)的内端头和外筒部(23)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支撑座(1)联接并且内筒部(21)的外端头和外筒部(23)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中间筒部(22)接触式联接,中间筒部(22)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抓具(3)联接并且内筒部(21)设置为外端头具有外环缘的管状体,外筒部(23)设置为外端头具有内环缘的管状体并且中间筒部(22)设置为内端头具有环盘的管状体,进液接头(24)设置为管接头并且回液接头(25)设置为Y字形管接头,内筒部(21)和外筒部(23)设置为呈具有密封环形腔体分布并且进液接头(24)和回液接头(25)分别设置为与位于内筒部(21)和外筒部(23)之间的密封环形腔体连通,或,抓具(3)设置为包含有壳部(31)、舌块部(32)、复位弹簧部(33)和封盖部(34)并且壳部(31)设置为与舌块部(32)容纳式联接,壳部(31)的内端端口部设置为与滑移伸缩缸(2)联接并且壳部(31)的外端端口部设置为与封盖部(34)螺纹式联接,复位弹簧部(33)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舌块部(32)接触式联接并且复位弹簧部(3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封盖部(34)接触式联接,壳部(31)设置为具有锥形孔的筒状体并且舌块部(32)设置为具有至少两个分体的锥形管状体,复位弹簧部(33)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封盖部(34)设置为T字形管状体,或,抓具(3)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卡爪(35)、第二卡爪(36)、固定轴(37)和卡紧油缸(38)并且固定轴(37)的内端头设置为与中间筒部(22)的的外端头联接,固定轴(37)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卡爪(35)的中间部和第二卡爪(36)的中间部贯串式联接并且卡紧油缸(38)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卡爪(35)的下端头联接,卡紧油缸(38)的其中另一个端
头设置为与第二卡爪(36)的下端头联接并且在第一卡爪(35)的上端头和第二卡爪(36)的上端头之间设置有钳口体(39),钳口体(39)的横向中心线和中间筒部(22)的的横向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在钳口体(39)的内壁上设置有纵向牙,第一卡爪(35)和第二卡爪(36)分别设置为W字形板状体并且固定轴(37)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卡紧油缸(38)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卡紧油缸(38)的矿用锚杆索的拆卸装置配套液压装置输出端口部联接,钳口体(39)设置为菱形孔状体,或,抓具(3)设置为包含有筒壳(91)、偏心轮(92)和回位弹簧(93)并且在筒壳(91)的周边侧面部设置有安装窗口体(94),在筒壳(91)的中间孔壁上设置有容纳孔体(95)并且容纳孔体(95)的敞口部设置为与安装窗口体(94)呈连通式分布,安装窗口体(94)设置为与偏心轮(92)联接并且容纳孔体(95)设置为与回位弹簧(93)联接,回位弹簧(93)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偏心轮(92)的上端侧面部接触式联接并且回位弹簧(9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容纳孔体(95)的底壁接触式联接,筒壳(91)的内端头设置为与中间筒部(22)的的外端头联接并且筒壳(91)的横向中心线和中间筒部(22)的的横向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容纳孔体(95)的中心线与筒壳(91)的横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25

38
°
并且一个偏心轮(92)和一个回位弹簧(93)设置为组成一组卡轮部件,至少三个卡轮部件设置为沿筒壳(91)的周边线间隔排列分布,筒壳(91)设置为凸字形管状体并且偏心轮(92)设置为具有平直上端侧面部和具有牙体下端侧面部的盘状体,回位弹簧(93)设置为柱式弹簧,安装窗口体(94)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并且容纳孔体(95)设置为圆形盲孔,或,锁紧伸缩缸(4)设置为包含有缸壳部(41)、柱塞部(42)和回位弹簧部(43)并且缸壳部(41)设置为与柱塞部(42)容纳式联接,回位弹簧部(43)设置为与柱塞部(42)套装式联接并且回位弹簧部(43)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柱塞部(42)接触式联接,回位弹簧部(4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缸壳部(41)接触式联接并且缸壳部(41)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支撑座(1)联接,缸壳部(41)设置为具有凸字形腔体的筒状体并且柱塞部(42)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在柱塞部(42)的外端头设置有V字形槽状体并且回位弹簧部(43)设置为柱式弹簧,或,支撑座(1)和滑移伸缩缸(2)与抓具(3)和锁紧伸缩缸(4)设置为按照双夹紧点的方式分布并且支撑座(1)的中心线、滑移伸缩缸(2)的中心线和抓具(3)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三个锁紧伸缩缸(4)设置为沿支撑座(1)的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壳部(31)设置为与中间筒部(22)联接,或,滑移伸缩缸(2)设置为还包含有封头部(26)并且封头部(26)的外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外筒部(23)的外端头内壁联接,封头部(26)的内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内筒部(21)的外端头外壁联接,中间筒部(22)的外端头的外周边面设置为与外筒部(23)的内壁接触式联接并且中间筒部(22)的外端头的内周边面设置为与内筒部(21)的外壁接触式联接,中间筒部(22)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支撑座(1)联接并且内筒部(21)的内端头和外筒部(23)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中间筒部(22)接触式联接,内筒部(21)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抓具(3)联接并且中间筒部(22)的内壁设置为与抓具(3)接触式联接,内筒部(21)设置为内端头具有外环缘的管状体,外筒部(23)设置为内端头具有内环缘的管状体并且中间筒部(22)设置为外端头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崇平
申请(专利权)人:田崇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