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沉降监测路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027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沉降监测路灯,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固定设有监测箱,所述监测箱远离固定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支撑杆,所述斜支撑杆远离监测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灯座,所述灯座的底部设有路灯,且灯座的底部位于路灯外侧设有一圈灯罩,所述斜支撑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竖杆,且竖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部设有光伏发电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北斗系统定位实现沉降监测,省时省力,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通过光伏发电为自身供电,并可以作为路灯自动提供照明,节能环保,另外外部设有监测点可以做固定监测点,为其他未使用北斗定位的沉降监测点提供参照。位的沉降监测点提供参照。位的沉降监测点提供参照。

A settlement monitoring street lamp based on Beidou Position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沉降监测路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沉降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沉降监测路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筑物沉降监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0003]一般建筑物竣工后的在建筑物外立面水泥封设沉降监测点,然后每隔特定时间来进行测量,现有沉降监测方法,普遍采用全站仪监测和静力水准仪测量,监测仪器进度较低、环境适应能力差、自动化程度低、可操作性不强,全站仪监测时存在人工监测数据误差过大的问题,不具有实时性,运用静力水准仪监测时,比较笨重且对静力水准仪加水、排气泡时操作复杂,费时费力,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沉降监测路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沉降监测路灯。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沉降监测路灯,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固定设有监测箱,所述监测箱远离固定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支撑杆,所述斜支撑杆远离监测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灯座,所述灯座的底部设有路灯,且灯座的底部位于路灯外侧设有一圈灯罩,所述斜支撑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竖杆,且竖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部设有光伏发电板,所述光伏发电板远离转动杆的一侧设有光照感应器,所述监测箱靠近固定座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蓄电池,所述监测箱的底部内壁位于第一蓄电池一侧的位置设有贯穿监测箱底部的T型板,所述T型板位于监测箱外侧的的一端设有监测点,所述T型板位于监测箱内侧的一端内部设有北斗定位模块,所述监测箱的内部位于T型板上方的位置设有第一逆变器和定位接收单片机,所述灯座的内部设有第二蓄电池,所述第二蓄电池的上方设有第二逆变器,所述第二蓄电池的下方设有光照控制单片机。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四角均开设有螺栓孔。
[0008]优选的,所述竖杆的上方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转动杆套设并转动连接在圆杆的外壁上,所述转动杆的底部为圆弧形设计,且转动杆的底部设有卡齿,所述第一蓄电池的内部位于转动杆的下方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内滑动连接有配合卡齿使用的弧形齿条,所述弧形齿条的一侧设有第二圆柱,所述竖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矩形槽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一侧
外缘设有第一圆柱,所述第一圆柱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圆柱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矩形槽的内部位于连杆靠近灯座的一侧设有限位杆。
[0010]优选的,所述光伏发电板分别通过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与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电性连接,且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相互串联。
[0011]优选的,所述定位接收单片机与北斗定位模块电性连接,且定位接收单片机内设有蓝牙模块。
[0012]优选的,所述光照感应器、伺服电机和路灯均与光照控制单片机电性连接,且定位接收单片机设有光照控制程序。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专利技术中,将固定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建筑物的外立面上,装置整体固定在建筑物上,定位接收单片机上设有蓝牙模块,连接后可以将北斗定位模块的定位数据记录,可以实时进行沉降监测,一旦沉降超出限度可以很快发现;
[0015]2、本专利技术中,另外光伏发电板可以通过光照发电并存储在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内,并通过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对北斗定位模块、定位接收单片机、伺服电机、光照控制单片机和路灯进行供电,光照控制单片机内设有光照控制程序,通过光照感应器对光照的感应,当天黑周围没有光照时控制路灯启动,当天亮检测到光照时控制路灯关闭,还可以通过感应光照强度控制伺服电机转动,第一圆柱带动连杆推动第二圆柱,使弧形齿条在弧形槽内滑动,因为弧形齿条与卡齿啮合可以使转动杆转动,从而调节光伏发电板的朝向角度;
[0016]3、本专利技术中,监测点还可以固定监测点为其他沉降监测点提供参照。
[0017]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北斗系统定位实现沉降监测,省时省力,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通过光伏发电为自身供电,并可以作为路灯自动提供照明,节能环保,另外外部设有监测点可以做固定监测点,为其他未使用北斗定位的沉降监测点提供参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沉降监测路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沉降监测路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沉降监测路灯的监测箱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沉降监测路灯的竖杆和转动杆连接处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沉降监测路灯的竖杆和转动杆连接处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沉降监测路灯的灯座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沉降监测路灯的光照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0025]图中:1、固定座;2、螺栓孔;3、监测箱;4、斜支撑杆;5、竖杆;6、灯座;7、灯罩;8、伺
服电机;9、光伏发电板;10、光照感应器;11、T型板;12、监测点;13、北斗定位模块;14、第一逆变器;15、定位接收单片机;16、第一蓄电池;17、转动杆;18、卡齿;19、弧形齿条;20、弧形槽;21、圆杆;22、圆盘;23、第一圆柱;24、连杆;25、第二圆柱;26、矩形槽;27、限位杆;28、第二蓄电池;29、第二逆变器;30、光照控制单片机;31、路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

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沉降监测路灯,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的一侧固定设有监测箱3,监测箱3远离固定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支撑杆4,斜支撑杆4远离监测箱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灯座6,灯座6的底部设有路灯31,且灯座6的底部位于路灯31外侧设有一圈灯罩7,斜支撑杆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竖杆5,且竖杆5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7,转动杆17的顶部设有光伏发电板9,光伏发电板9远离转动杆17的一侧设有光照感应器10,监测箱3靠近固定座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蓄电池16,监测箱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沉降监测路灯,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一侧固定设有监测箱(3),所述监测箱(3)远离固定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支撑杆(4),所述斜支撑杆(4)远离监测箱(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灯座(6),所述灯座(6)的底部设有路灯(31),且灯座(6)的底部位于路灯(31)外侧设有一圈灯罩(7),所述斜支撑杆(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竖杆(5),且竖杆(5)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7),所述转动杆(17)的顶部设有光伏发电板(9),所述光伏发电板(9)远离转动杆(17)的一侧设有光照感应器(10),所述监测箱(3)靠近固定座(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蓄电池(16),所述监测箱(3)的底部内壁位于第一蓄电池(16)一侧的位置设有贯穿监测箱(3)底部的T型板(11),所述T型板(11)位于监测箱(3)外侧的的一端设有监测点(12),所述T型板(11)位于监测箱(3)内侧的一端内部设有北斗定位模块(13),所述监测箱(3)的内部位于T型板(11)上方的位置设有第一逆变器(14)和定位接收单片机(15),所述灯座(6)的内部设有第二蓄电池(28),所述第二蓄电池(28)的上方设有第二逆变器(29),所述第二蓄电池(28)的下方设有光照控制单片机(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沉降监测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一侧四角均开设有螺栓孔(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沉降监测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5)的上方设有矩形槽(26),所述矩形槽(2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圆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大江王斌赵坷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