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热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引射管将混合气体从连接口中输入至混合腔内,由于均流凸台的一部分位于混合腔内,且与连接口相对设置,因此,从连接口流出的混合气体在均流凸台的阻流作用下,不会直接流入均流器中的混流槽中,而是向四周的混合腔中进行分流,使得燃气和空气在混合腔充分混合,同时,也保证混合后的气体在混合腔内分配均衡;混合后,气流从混合腔中流入混流槽中,使得燃气与空气再次混合与分配,保证火孔排出的混合气体混合与分配均衡,从而有效提升火焰燃烧的稳定性。同时,混合腔与混合腔之间相互独立,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单独控制每层混合腔与混流槽中的供气,使得燃烧装置实现分段式燃烧。分段式燃烧。分段式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装置及燃气热水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热水设备
,特别是涉及燃烧装置及燃气热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燃烧装置是使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混合燃烧的装置统称,按一次空气分类,有扩散式燃烧装置、大气式燃烧装置和完全预混式燃烧装置之分。目前市场燃气热水器通用的主要由燃烧装置外壳、若干个燃烧装置单片、燃烧装置侧板及安装部件组装而成,不同的负荷需求则用不同的燃烧装置单片数量进行组合,结构较为复杂,生产工序较多。传统燃烧器受限于结构、使用环境、成本等设计要素,很容易出现燃气与空气混合不均的问题,从而影响了燃烧器燃烧的稳定性,影响了燃烧特性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燃烧装置,实现多段燃烧,满足不同种负荷燃烧的需求;同时,有利于燃气混合气体分配均衡,提高火焰燃烧的稳定性。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热水设备,实现多段燃烧,满足不同种负荷燃烧的需求;同时,有利于燃气混合气体分配均衡,提高火焰燃烧的稳定性。
[0005]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0006]一种燃烧装置,所述燃烧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混合腔、连接口和第一空气流道,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混合腔中一个所述混合腔环设于另一个所述混合腔之外,所述混合腔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一空气流道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混合腔之间;均流器,所述均流器叠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均流器上设有与所述混合腔连通的混流槽和与所述第一空气流道连通的第二空气流道,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混流槽中一个所述混流槽环设于另一个所述混流槽之外,所述第二空气流道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混流槽之间,所述均流器或者所述底座上设有均流凸台,所述均流凸台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混合腔内,并与所述连接口相对设置;火盖,所述火盖上设有与所述混流槽连通的火孔,所述火盖覆盖所述混流槽的槽口;引射管,所述引射管与所述连接口连通。
[0007]本技术所述的燃烧装置,与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引射管将混合气体从连接口中输入至混合腔内,由于均流凸台的一部分位于混合腔内,且与连接口相对设置,因此,从连接口流出的混合气体在均流凸台的阻流作用下,不会直接流入均流器中的混流槽中,而是向四周的混合腔中进行分流,使得燃气和空气在混合腔充分混合,同时,也保证混合后的气体在混合腔内分配均衡;混合后,气流从混合腔中流入混流槽中,使得燃气与空气再次混合与分配,保证火孔排出的混合气体混合与分配均衡,从而有效提升火焰燃烧的稳定性。同时,混合腔与混合腔之间、混流槽与混流槽之间、第一空气流道与第一空气流道之间以及第二空气流道与第二空气流道之间均相互独立,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单独控制每层混合腔与混流槽中的供气,使得燃烧装置实现分段式燃烧,
大大满足用户不同种负荷燃烧的需求。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均流凸台上设有阻流面和分别位于所述阻流面相对两侧的第一均流面与第二均流面,所述阻流面与所述连接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均流面、所述阻流面和所述第二均流面依次沿着所述混流槽的环形方向分布。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均流面与所述第二均流面之间的距离自所述均流凸台靠近所述阻流面的一侧至所述均流凸台远离所述阻流面的一侧逐渐增大。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流面上设有第一均流孔,所述第一均流孔与所述混流槽连通。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均流凸台朝向所述混流槽内的一侧面开设有均流槽,所述第一均流孔、所述均流槽及所述混流槽依次连通,对于所述均流槽靠近所述混流槽的一段中,所述均流槽的过流断面面积A从所述均流槽内至所述均流槽的槽口呈增大趋势。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流槽的槽壁间设有均流件,所述均流件沿着所述混流槽的环形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均流件上设有第二均流孔。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流槽内形成有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沿着所述混流槽的内槽壁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槽沿着所述混流槽的外槽壁延伸设置,所述火盖的内环板与外环板分别对应卡入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火盖中,位于内圈的一个所述火盖相对位于外圈的一个所述火盖凸起设置。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火盖的侧面设有传火孔。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气流道的内壁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空气流道的内壁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第二安装孔。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均流器之间。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点火组件,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第三空气流道,所述第三空气流道位于最内层的混合腔的包围内,且所述第三空气流道贯穿所述均流器,所述点火组件装入所述第三空气流道中。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至少两个调节孔,至少两个所述调节孔于最外层的混合腔的外围间隔设置。
[0020]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0021]一种燃气热水设备,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
[0022]本技术所述的燃气热水设备,与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采用以上的燃烧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引射管将混合气体从连接口中输入至混合腔内,由于均流凸台的一部分位于混合腔内,且与连接口相对设置,因此,从连接口流出的混合气体在均流凸台的阻流作用下,不会直接流入均流器中的混流槽中,而是向四周的混合腔中进行分流,使得燃气和空气在混合腔充分混合,同时,也保证混合后的气体在混合腔内分配均衡;混合后,气流从混合腔中流入混流槽中,使得燃气与空气再次混合与分配,保证火孔排出的混合气体混合与分配均衡,从而有效提升火焰燃烧的稳定性。同时,混合腔与混合腔之间、混流槽与混流槽之间、第一空气流道与第一空气流道之间以及第二空气流道与第二空气流道之
间均相互独立,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单独控制每层混合腔与混流槽中的供气,使得燃烧装置实现分段式燃烧,大大满足用户不同种负荷燃烧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燃烧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燃烧装置结构爆炸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100)包括:底座(110),所述底座(110)上设有混合腔(111)、连接口(1141)和第一空气流道(112),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混合腔(111)中一个所述混合腔(111)环设于另一个所述混合腔(111)之外,所述混合腔(111)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口(1141)连通,所述第一空气流道(112)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混合腔(111)之间;均流器(120),所述均流器(120)叠放于所述底座(110)上,所述均流器(120)上设有与所述混合腔(111)连通的混流槽(121)和与所述第一空气流道(112)连通的第二空气流道(122),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混流槽(121)中一个所述混流槽(121)环设于另一个所述混流槽(121)之外,所述第二空气流道(122)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混流槽(121)之间,所述均流器(120)或者所述底座(110)上设有均流凸台(123),所述均流凸台(12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混合腔(111)内,并与所述连接口(1141)相对设置;火盖(130),所述火盖(130)上设有与所述混流槽(121)连通的火孔(131),所述火盖(130)覆盖所述混流槽(121)的槽口;引射管(140),所述引射管(140)与所述连接口(114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凸台(123)上设有阻流面(1234)和分别位于所述阻流面(1234)相对两侧的第一均流面(1232)与第二均流面(1233),所述阻流面(1234)与所述连接口(114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均流面(1232)、所述阻流面(1234)和所述第二均流面(1233)依次沿着所述混流槽(121)的环形方向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流面(1232)与所述第二均流面(1233)之间的距离自所述均流凸台(123)靠近所述阻流面(1234)的一侧至所述均流凸台(123)远离所述阻流面(1234)的一侧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面(1234)上设有第一均流孔(1231),所述第一均流孔(1231)与所述混流槽(121)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凸台(123)朝向所述混流槽(121)内的一侧面开设有均流槽(1235),所述第一均流孔(1231)、所述均流槽(1235)及所述混流槽(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宇凡,廖振开,顾玉强,鲁信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