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空气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956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产车间空气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内桶、叶片和转口在电机的驱动下在外桶内转动,内桶上的转口围绕主轴转动时,转口轮流与进气管道中的一个细管口对齐,采样气流依次经过八个采气口中的一个采气口、八个进气管道中的一个喇叭口、八个进气管道中的一个细管口、转口、叶片、夹层、汇集管、过度管、防雨罩,然后朝车间外排出,通过八个进气管道轮流进气的方法可采集到车间内不同位置处的空气质量,本系统传感器的使用量不大,系统虽为固定式,却有移动式或多点采样式的测量效果,测量的区域范围较为全面,可实现多车间的集中监控和集中管理。集中监控和集中管理。集中监控和集中管理。

Air quality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in worksh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产车间空气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生产车间空气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属于环保


技术介绍

[0002]生产车间是企业的基础设施,一些现代化的车间均对地面进行处理,有的采用环氧树脂油漆,有的使用塑胶地平,有的铺设防静电地板,这些地平材料都会挥发甲醛,特别是当地平材料较新,车间内安装了一些新设备,为了防尘又关闭了门窗,此时车间内的甲醛对人体的危害不可忽视,虽然有些车间配备了通风设备或新风系统,可将室外的新鲜空气滤尘后通入车间,但现有的通风设备或新风系统因风口位置和数量所限,靠近风口处的风力较大,风量较多,换气效果较好,远离风口处的区域如墙角或墙边,风力较小,风量较少,车间内各处的换气效果不够均匀,所以生产车间的某些区域存在甲醛残留,如何全方位多角度的检测车间内的甲醛残留,目前有许多方法,有的采用便携移动式,有的采用多点传感器采样式,有的采用吊轨移动小车式。
[0003]这些技术各有特点,一定程度上都能检测甲醛残留,但便携式人工携带设备劳动强度较大,多点传感器需要使用若干传感器,附属电路复杂,成本较高,吊轨移动小车式的机械装置结构复杂,实施难度较大,费用开销也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式的,传感器使用量不大却有移动式或多点采集效果的生产车间空气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系统包括叶片26、外桶23、内桶21、转口22、夹层27、测量盒28和八个进气管道,进气管道在俯视图上为喇叭形,八个进气管道在俯视图上组成米字形且喇叭口朝外,八个进气管道的细管口朝内且在米字形中心通过外桶23互相联通,八个挡罩外侧均设有流线板39。
[0006]外桶23内设有内桶21,内桶21的开口朝下即内桶21呈倒扣状态,内桶21的侧壁上设有转口22,内桶21的顶面冲压成叶片26,叶片26与外桶23的顶面之间形成汇聚空气的夹层27,叶片26的中心与电机24的主轴25连接,即内桶21、叶片26和转口22能在电机24的驱动下在外桶23内转动,内桶21上的转口22围绕主轴25转动时,转口22轮流与八个进气管道中的一个细管口对齐。
[0007]采样气流依次经过八个采气口41中的一个采气口、八个进气管道中的一个喇叭口、八个进气管道中的一个细管口、转口22、叶片26、夹层27、汇集管11、过度管12、防雨罩13,然后朝车间外排出,八个进气管道轮流进气,可采集到车间内不同位置处的空气质量。
[0008]测量盒28外设有尘埃传感器29、含氧量传感器30、温度湿度传感器31和空气质量传感器32的传感器组,测量盒28内设有多路放大电路33、芯片34和载波器35,各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多路放大电路33的输入端连接,载波器35的信号出36与电力线路连接。
[0009]芯片34的存储器内预先烧录了信息处理所需的各种软件模块和系统编号,系统编号代表本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各传感器、多路放大电路33和芯片34构成空气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各传感器的信号经多路放大电路33的预放大和线性补偿后,由芯片34及其软件对各传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和信号处理,处理后的信号会同地理位置信息由芯片34及其软件编码成串行数据,通过载波器35和电力线路进行载波通信,由另置的基站或监控室的计算机对传输来的地理位置信息和空气质量信息作进一步汇总和处理,或进行显示、打印、存储和远程监控。
[0010]不同地理位置处的系统具有不同的编码信息,通过编码、载波、电力通信和另置的基站或监控室的数据集中和数据分析,实现多车间的集中监测和集中管理。
[0011]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系统的八个进气管道轮流进气可采集到车间内不同位置处的空气质量,本系统传感器的使用量不大,系统虽为固定式,却有移动式或多点采样式的测量效果,测量的区域范围较为全面,通过编码和载波可实现多车间的集中监测和集中管理。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有如下5幅附图:图1是本系统机械部分的主视图,图2是本系统机械部分的仰视图,图3是本系统传感器部分的位置图,图4是本系统机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系统电路部分的方框图。
[0013]附图中所标各数字分别表示如下:1.第一采集管,2.第一挡罩,3.第二采集管,4.第二挡罩,5.第三采集管,6.第三挡罩,7.第四采集管,8.第四挡罩,9.第五采集管,10.第五挡罩,11.汇集管,12.过度管,13.防雨罩,14.采样气流,15.第六采集管,16.第六挡罩,17.第七采集管,18.第七挡罩,19.第八采集管,20.第八挡罩,21.内桶,22.转口,23.外桶,24.电机,25.主轴,26.叶片,27.夹层,28.测量盒,29.尘埃传感器,30.含氧量传感器,31.温度湿度传感器,32.空气质量传感器,33.多路放大电路,34.芯片,35.载波器,36.信号出,37.垂墙,38.楼板,39.流线板,40.吊顶,41.采气口,42.吊筋,43.吊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1.根据图1至图5,本系统包括第一采集管1、第一挡罩2、第二采集管3、第二挡罩4、第三采集管5、第三挡罩6、第四采集管7、第四挡罩8、第五采集管9、第五挡罩10、汇集管11、过度管12、防雨罩13、第六采集管15、第六挡罩16、第七采集管17、第七挡罩18、第八采集管19、第八挡罩20、内桶21、转口22、外桶23、电机24、主轴25、叶片26、夹层27、测量盒28、尘埃传感器29、含氧量传感器30、温度湿度传感器31、空气质量传感器32、多路放大电路33、芯片34、载波器35和信号出36。
[0015]2.汇集管11、过度管12和防雨罩13连接成排气管道,第一采集管1、第二采集管3、第三采集管5、第四采集管7、第五采集管9、第六采集管15、第七采集管17和第八采集管19均
为进气管道,本系统安装在车间顶部的吊顶40内。
[0016]3.每个进气管道在俯视图上均为喇叭形且尺寸相同,八个进气管道在俯视图上组成米字形且喇叭口朝外,八个进气管道的细管口朝内且在米字形中心通过外桶23互相联通,八个进气管道的喇叭口的垂直面均设有防止老鼠进入管道的网状形挡罩,八个挡罩外侧均设有流线板39,八个流线板下方均设有采气口41。
[0017]4.外桶23内设有内桶21和电机24,内桶21的开口朝下即内桶21呈倒扣状态,内桶21的侧壁上设有转口22,内桶21的顶面冲压成叶片26,叶片26与外桶23的顶面之间形成汇聚空气的夹层27,叶片26的中心与电机24的主轴25连接,即内桶21、叶片26和转口22能在电机24的驱动下在外桶23内转动,内桶21上的转口22围绕主轴25转动时,转口22轮流与八个进气管道中的一个细管口对齐。
[0018]5.本系统中的采样气流14依次经过八个采气口41中的一个采气口、八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车间空气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包括叶片(26)、外桶(23)、内桶(21)、转口(22)、夹层(27)、测量盒(28)和八个进气管道,进气管道在俯视图上为喇叭形,八个进气管道在俯视图上组成米字形且喇叭口朝外,八个进气管道的细管口朝内且在米字形中心通过外桶(23)互相联通,八个挡罩外侧均设有流线板(39);其特征在于:外桶(23)内设有内桶(21),内桶(21)的开口朝下即内桶(21)呈倒扣状态,内桶(21)的侧壁上设有转口(22),内桶(21)的顶面冲压成叶片(26),叶片(26)与外桶(23)的顶面之间形成汇聚空气的夹层(27),叶片(26)的中心与电机(24)的主轴(25)连接,即内桶(21)、叶片(26)和转口(22)能在电机(24)的驱动下在外桶(23)内转动,内桶(21)上的转口(22)围绕主轴(25)转动时,转口(22)轮流与八个进气管道中的一个细管口对齐;采样气流依次经过八个采气口(41)中的一个采气口、八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东祥朱成云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