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808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该滤波器包括:壳体、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出端口,第一滤波支路、第二滤波支路、第三滤波支路和第四滤波支路。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支路与第一输出端口连接。第三滤波支路与第四滤波支路与第二输出端口连接。第一滤波支路、第二滤波支路、第三滤波支路和第四滤波支路划分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六列。因此,本申请所提供的滤波器中的滤波腔规则分布,减少滤波器的体积,且两滤波支路都为相同的输出端口,以减少滤波器中抽头的数量。滤波器中抽头的数量。滤波器中抽头的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所需的信号经过调制形成调制信号,并搭载在高频的载波信号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至空中,通过接收天线接收空中的信号,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中,不光包括所需的信号,而且还包括其它频率的谐波、噪声信号。对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需要用滤波器滤除不需要的谐波、噪声信号。因此,设计的滤波器必须精确地控制其带宽。
[0003]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长期的研发工作中发现,目前的滤波器中每条滤波支路均需要设置有独立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因此滤波器的抽头数量较多,并且滤波器中的滤波腔不规则排列,导致滤波器的体积大,且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滤波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滤波器的体积大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波器,滤波器包括:
[0006]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0007]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0008]第一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连接,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五个交叉耦合零点;
[0009]第二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连接,由依次耦合的九个滤波腔组成,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两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
[0010]第三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连接,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五个交叉耦合零点;
[0011]第四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连接,由依次耦合的九个滤波腔组成,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两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
[0012]所述第一滤波支路、所述第二滤波支路、所述第三滤波支路和所述第四滤波支路划分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六列。
[001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滤波器的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支路都与第一输出端口连接,第三滤波支路和第四滤波支路与第二输出端口连接,即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支路共用一个抽头;第三滤波支路和第四滤波支路共用一个抽头,以减少抽头的数量和焊接点,缩小滤波器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其中,第一滤波支路,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形成第一滤波支路的五个交叉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和第四滤波支路都是由依次耦合的九个滤波腔组成,形成第二滤波支路和第四滤波支路的两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
因此本申请第二滤波支路和第四滤波支路都只设置容性交叉耦合零点,提高物料的一致性,便于加工制造。且第一滤波支路、第二滤波支路、第三滤波支路和第四滤波支路划分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六列。因此,本申请所提供的滤波器的滤波腔之间规则分布,缩小滤波腔的体积,提高滤波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一滤波支路、第四滤波支路、第五滤波支路和第八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二滤波支路、第三滤波支路、第六滤波支路和第七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九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十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十一滤波支路和第十四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十二滤波支路和第十三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十五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0023]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十六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是本申请滤波器的第一仿真结果示意图;
[0025]图11是本申请滤波器的第二仿真结果示意图;
[0026]图12是本申请的通信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滤波器100,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滤波器1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滤波器100包括壳体110、第一输出端口Y1、第二输出端口Y2、第一滤波支路121、第二滤波支路122、第三滤波支路123和第四滤波支路 124。第一滤波支路121、第二滤波支路122、第三滤波支路123和第四滤波支路124 可以为接收滤波支路或者发射滤波支路。第一滤波支路121和第二滤波支路122同时与第一输出端口Y1连接。第三滤波支路123的第九滤波腔C9和第四滤波支路 124的第十一滤波腔D11均与第二输出端口Y2连接。其中,第一滤波支路121、第二滤波支路122、第三滤波支路123和第四滤波支路124划分为沿第一方向D排列的六列,以使得滤波器100中的滤波腔规则分布,缩小滤波器100的体积,提高滤波器100的稳定性。
[0028]具体地,请参考图1,第一滤波支路121包括第一滤波腔A1至第十一滤波腔A11,本实施例以及后续实施例分别以A1表示第一滤波腔、A2表示第二滤波腔、 A3表示第三滤波腔、A4表示第四滤波腔、A5表示第五滤波腔、A6表示第六滤波腔、A7表示第七滤波腔、A8表示第八滤波腔、A9表示第九滤波腔、A10表示第十滤波腔和A11表示第十一滤波腔。
[0029]第二滤波支路122包括第一滤波腔B1至第九滤波腔B9,本实施例以及后续实施例分别以B1表示第一滤波腔、B2表示第二滤波腔、B3表示第三滤波腔、B4表示第四滤波腔、B5
表示第五滤波腔、B6表示第六滤波腔、B7表示第七滤波腔、B8 表示第八滤波腔、B9表示第九滤波腔。
[0030]第三滤波支路122包括第一滤波腔C1至第九滤波腔C9,本实施例以及后续实施例分别以C1表示第一滤波腔、C2表示第二滤波腔、C3表示第三滤波腔、C4表示第四滤波腔、C5表示第五滤波腔、C6表示第六滤波腔、C7表示第七滤波腔、C8 表示第八滤波腔、C9表示第九滤波腔。
[0031]第四滤波支路122包括第一滤波腔D1至第十一滤波腔D11,本实施例以及后续实施例分别以D1表示第一滤波腔、D2表示第二滤波腔、D3表示第三滤波腔、 D4表示第四滤波腔、D5表示第五滤波腔、D6表示第六滤波腔、D7表示第七滤波腔、D8表示第八滤波腔、D9表示第九滤波腔、D10表示第十滤波腔和D11表示第十一滤波腔。
[0032]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波器100还包括第五滤波支路125、第六滤波支路126、第七滤波支路127和第八滤波支路128。
[0033]具体地,请参考图1,第五滤波支路125包括第一滤波腔E1至第十一滤波腔 E11,本实施例以及后续实施例分别以E1表示第一滤波腔、E2表示第二滤波腔、 E3表示第三滤波腔、E4表示第四滤波腔、E5表示第五滤波腔、E6表示第六滤波腔、 E7表示第七滤波腔、E8表示第八滤波腔、E9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第一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连接,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五个交叉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连接,由依次耦合的九个滤波腔组成,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两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第三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连接,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五个交叉耦合零点;第四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连接,由依次耦合的九个滤波腔组成,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两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所述第一滤波支路、所述第二滤波支路、所述第三滤波支路和所述第四滤波支路划分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六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七滤波腔、第九滤波腔和第十一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八滤波腔和第十滤波腔以及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和第八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和第七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和第七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七滤波腔、第九滤波腔、第十一滤波腔以及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和第八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八滤波腔和第十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十一滤波腔和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均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和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十一滤波腔均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与第九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与第九滤波腔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两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第三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与第九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与第五滤波腔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与第十一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五个交叉耦合零点;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与第九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与第九滤波腔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两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第三滤波腔之间、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以及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与第九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与第五滤波腔之间以及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与第十一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五个交叉耦合零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第三输出端口、第四输出端口、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五滤波支路、第六滤波支路、第七滤波支路和第八滤波支路,所述第五滤波支路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间隔设置;所述第五滤波支路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六滤波支路的结构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五滤波支路和所述第六滤波支路均与所述第三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结构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七滤波支路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世议周峰李华符其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