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路域降噪林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925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公路路域降噪林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由路基指向外侧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植被区;其中位于最上游的植被区为初始植被区,所述初始植被区为草本藤本类植被区,所述草本藤本类植被区的高度为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路域降噪林带


[0001]本技术属于交通噪声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路域降噪林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对沿线居民和环境产生的影响也随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探讨高速公路带来的环境问题时,噪音污染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带来的噪声污染会严重影响沿线居民的健康,因此对于存在噪声污染问题的路段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以消除噪音带来的不良影响。
[0003]现有技术中,种植降噪林是公路路域中常用的一种降噪措施,通过植物的遮挡作用,可降低车辆行驶产生的噪音。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624812A即提供了一种采用降噪林降低高速公路噪音的方法,该方法在填方路段和挖方路段的路边采用混合林带或纯林带种植来降低噪音,沿公路两旁按照先低后高的次序分层次种植,具体为:沿公路两旁按照先低后高的次序分层次种植灌木、小乔木、乔木,灌木种植宽度为5m~10m,平均种植密度为25株/m2,平均树冠高度为1m。在挖方路段采用常绿纯林带种植降噪林降低噪音,在靠近公路的区域栽植常绿小乔木,小乔木林带种植宽度为5~10m,平均种植密度为2m
×ꢀ
2m,平均树冠高度为2.5m,在边坡顶端栽植大乔木,大乔木林带种植宽度为 10m~30m,平均种植密度为5m
×
5m,平均树冠高度为5m,地被为草坪。
[0004]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降噪林采用的先低后高的植物设置方法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普遍采用的方法,其可起到良好的降噪效果,但是对于公路而言,一般降噪林的种植宽度不会超过40m,因此其两侧能够用于种植植物的范围往往有限,因此如拘泥于现有技术中的设置方式,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降噪林的降噪效果,而如何在有限的布置范围内,进一步提高降噪林的降噪效果,这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的降噪林降噪效果有限的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降噪效果更好的公路路域降噪林带。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公路路域降噪林带,包括沿由路基指向外侧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植被区;其中位于最上游的植被区为初始植被区,所述初始植被区为草本藤本类植被区,所述草本藤本类植被区的高度为0.2

0.6米;
[0008]位于初始植被区下游的植被区的高度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初始植被区的高度;且至少有一个植被区的高度低于与其相邻且位于其上游的植被区的高度。
[0009]所述降噪林带沿由路基指向外侧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植被区中,除了位于最上游的草本藤本类植被区,其它植被区在沿由路基指向外侧方向上的宽度为标准宽度的n倍,n≥1且为整数;所述标准宽度为5

5.5米。
[0010]所述位于最上游的草本藤本类植被区在沿由路基指向外侧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
述标准宽度,或者大于所述标准宽度但小于所述标准宽度的2倍。
[0011]当位于最上游的草本藤本类植被区在沿由路基指向外侧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标准宽度时,∑N
i
的值为质数;当位于最上游的草本藤本类植被区的宽度大于所述标准宽度但小于所述标准宽度的2倍时,∑N
i
的值为某一质数减1;其中N
i
表示沿降噪林带起始处向下游数排在第i个的植被区宽度除以标准宽度得到的值,i≥2。
[0012]当路基高于地面高度且落差大于2米时,所述降噪林带包括至少两个沿由路基指向外侧方向依次排列的组合植被区域,每个所述组合植被区域包括位于上游的第一区域和位于下游的第二区域,位于降噪林带最上游的所述第一区域为初始植被区,其余所述第一区域为草本藤本类植被区或灌木植被区;每个所述组合植被区域中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种植区的高度均高于所述第一区域;位于初始植被区下游且与所述初始植被区相邻的植被区为高度为5

7米的乔木类植被区。
[0013]沿由路基指向外侧方向依次排列的组合植被区域中,位于下游的所述组合植被区域中的第一区域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位于上游的所述组合植被区域中的第一区域的高度,同时位于下游的所述组合植被区域中的第一区域的高度小于位于其上游与其相邻的植被区的高度。
[0014]当路基与地面之间的落差小于或者等于2米时,所述降噪林带包括沿由路基指向外侧方向依次排列的初始植被区、中间区域和末端区域;所述中间区域包括至少一个植被区,所述中间区域中最高的一个植被区的高度高于所述初始植被区和末端区域的高度;且所述中间区域至少有一个种植区为高度3

8米的乔木类植被区;所述末端区域为高度高于所述初始植被区的灌木植被区。
[0015]所述中间区域中最低的一个植被区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初始植被区和末端区域的最高高度。
[0016]当所述路基低于地面高度且落差大于2米时,所述降噪林带包括位于最上游且种植在边坡上的初始植被区,以及位于边坡上方沿路基指向外侧方向依次排列的高植被区和低植被区,所述高植被区种植有乔木,所述低植被区种植有灌木。
[0017]在降噪林中的部分乔木植被区和/或部分灌木植被区中也种植有草本藤本类植被。
[0018]所述降噪林带的各个种植区的郁闭度为0.7~0.8。
[0019]乔木类植被区中的乔木类植物的植被叶片总面积S
t
与植被有效高度h
e
的比值大于2。
[0020]本技术所述公路路域降噪林带的优点在于:
[0021]与传统的利用降噪林进行遮挡不同的是,本技术中的降噪林在延伸方向上设置为高低起伏状态,即至少有一个植被区的高度低于与其相邻且位于其上游的植被区的高度。本技术在综合考虑植被叶片吸声、枝条吸声、植被对声音的扩散、散射和衍射的情况下,规定了路侧降噪林带的在不同路基和不同林带宽度情况下的设置方法,通过不同植被类型、高度的组合配置设计方法,有效提高了降噪林的噪声衰减量。本技术中的噪林带,利用公路两侧道路红线范围内设置降噪林带进行噪声防护,适用于公路路侧沿线,以1层和2层房屋为主的居民住宅。
[0022]对于公路噪音而言,由于低频噪声波长较长,波长体现声波的绕射能力,因此低频
噪声绕射能力非常强。现有的降噪林带,是通过设置植被,形成不同高度植被形成的茂盛的枝叶,对交通噪声声波传播过程中起到吸收的和阻隔作用来达到降噪林带设计效果,但由于植物的高度有限,因此其很难对噪声尤其是低频噪声起到衰减的作用。本技术在设置降噪林带起到利用茂盛枝叶进行吸声和隔声的同时,还利用路侧林带空间宽度,根据声波设置不同的林带高度层次,形成林带声波散射面,使得道路交通噪声在经过降噪林带的同时,不仅能够通过吸收和阻隔声波降低噪声,还能通过林带表面形成的散射面,通过衍射方式额外消减一部分声波能量,从而提高林带的降噪效果。
[0023]由于林带的宽度通常都远大于林带的高度,因此利用林带宽度形成植被表面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路域降噪林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由路基指向外侧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植被区;其中位于最上游的植被区为初始植被区,所述初始植被区为草本藤本类植被区,所述草本藤本类植被区的高度为0.2

0.6米;位于初始植被区下游的植被区的高度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初始植被区的高度;且至少有一个植被区的高度低于与其相邻且位于其上游的植被区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路域降噪林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林带沿由路基指向外侧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植被区中,除了位于最上游的草本藤本类植被区,其它植被区在沿由路基指向外侧方向上的宽度为标准宽度的n倍,n≥1且为整数;所述标准宽度为5

5.5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路域降噪林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最上游的草本藤本类植被区在沿由路基指向外侧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标准宽度,或者大于所述标准宽度但小于所述标准宽度的2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路域降噪林带,其特征在于,当位于最上游的草本藤本类植被区在沿由路基指向外侧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标准宽度时,∑N
i
的值为质数;当位于最上游的草本藤本类植被区的宽度大于所述标准宽度但小于所述标准宽度的2倍时,∑N
i
的值为某一质数减1;其中N
i
表示沿降噪林带起始处向下游数排在第i个的植被区宽度除以标准宽度得到的值,i≥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路路域降噪林带,其特征在于,当路基高于地面高度且落差大于2米时,所述降噪林带包括至少两个沿由路基指向外侧方向依次排列的组合植被区域,每个所述组合植被区域包括位于上游的第一区域和位于下游的第二区域,位于降噪林带最上游的所述第一区域为初始植被区,其余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旻忞张龙生马建荣韩根生黄述芳曾武邵社刚倪栋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