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气溶胶扩散吸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783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气溶胶扩散吸痰装置,其中:包括口部护罩以及吸痰管,口部护罩包括半弧形罩主体以及束带,半弧形罩主体的中部位置开设有穿孔,束带固定在半弧形罩主体上,半弧形罩主体的边缘设置有密封垫,吸痰管包括管主体、前对接头、后对接头、滴药气道湿化接头以及薄膜防护罩,管主体的前端从穿孔穿入半弧形罩主体弧内侧,前对接头固定在管主体前端,前对接头用于与从患者嘴中穿出的气管插管对接,后对接头固定在管主体后端,用于与负压源连接,薄膜防护罩罩在管主体导出段外部,薄膜防护罩前端与半弧形罩主体的外弧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防止患者吸痰时痰液飞溅到空气中,从而有效保护医护人员及其他人员。从而有效保护医护人员及其他人员。从而有效保护医护人员及其他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气溶胶扩散吸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非人工气道吸痰防护装置的
,尤其涉及一种防气溶胶扩散吸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吸痰术指经口腔鼻腔(非人工气道),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适应症于昏迷病人、痰液特别多有窒息可能的情况、需气管内给药,注入造影剂或稀释痰液的病人。
[0003]目前新冠肺炎正处于流行期,重症新冠患者的肺部损伤严重,痰液较多,需要吸痰,特别是早期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非人工气道的管理尤为重要(防止轻症转为重症)。然而,对于经口鼻吸痰(非人工气道)的新冠患者,在吸痰过程中患者呼吸道受到刺激,会应激性咳嗽,非常容易将痰液直接喷射到护士手上或身上,导致大量气溶胶扩散,污染病室及传播他人。因此,吸痰成为一件高风险但又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提供一种能防止经口鼻吸痰的患者将痰液咳出到外界空气中的防气溶胶扩散吸痰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防气溶胶扩散吸痰装置,其中:包括口部护罩以及吸痰管,口部护罩包括半弧形罩主体以及束带,半弧形罩主体的中部位置开设有穿孔,束带固定在半弧形罩主体上,束带能绕过患者后脑或耳朵后部,将半弧形罩主体完全罩住患者的嘴,半弧形罩主体的边缘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能使半弧形罩主体边缘与患者的皮肤密封接触,吸痰管包括管主体、前对接头、后对接头、滴药气道湿化接头以及薄膜防护罩,管主体的前端从穿孔穿入半弧形罩主体弧内侧,其中,位于半弧形罩主体弧内侧的部分为近嘴段,位于半弧形罩主体弧内侧的部分为导出段,前对接头固定在管主体前端,前对接头用于与从患者嘴中穿出的气管插管对接,后对接头固定在管主体后端,用于与负压源连接,滴药气道湿化接头接在管主体导出段,用于与注药器或湿化器连接,薄膜防护罩罩在管主体导出段外部,薄膜防护罩前端与半弧形罩主体的外弧面固定连接,且薄膜防护罩将穿孔完全覆盖在薄膜防护罩内侧,薄膜防护罩后端与管主体导出段的后部密封固定。
[0007]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0008]上述的薄膜防护罩为塑料罩。
[0009]上述的口部护罩为多层无纺布护罩。
[0010]上述的束带有两个,一左一右固定在口部护罩的边缘,束带通过绕过患上述的薄膜防护罩后端设置有收紧部,收紧部贴紧管主体,且收紧部外设置有若干个紧固圈,紧固圈绕在收紧部上使收紧部与管主体密封贴合。
[0011]上述的紧固圈为橡胶材料。
[0012]上述的吸痰管为硅胶管。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1、本装置在吸痰管上增设了口部护罩,可以直接罩在患者嘴部,吸痰管从口部护罩穿过,患者咳嗽时,痰液会被口部护罩阻挡,无法飞溅到空气中,从而阻止气溶胶扩散,有效保护医护人员和周围病人的安全。
[0015]2、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口部护罩可以通过口罩进行修改,材料易取得,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记名称:口部护罩1、半弧形罩主体11、束带12、穿孔13、吸痰管2、管主体21、前对接头22、后对接头23、滴药气道湿化接头24、薄膜防护罩25、紧固圈26。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本实施例的一种防气溶胶扩散吸痰装置,其中:包括口部护罩1以及吸痰管2,口部护罩1包括半弧形罩主体11以及束带12,半弧形罩主体11的中部位置开设有穿孔13,束带12固定在半弧形罩主体11上,束带12能绕过患者后脑或耳朵后部,将半弧形罩主体11完全罩住患者的嘴,半弧形罩主体11的边缘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能使半弧形罩主体11边缘与患者的皮肤密封接触,吸痰管2包括管主体21、前对接头22、后对接头23、滴药气道湿化接头24以及薄膜防护罩25,管主体21的前端从穿孔13穿入半弧形罩主体11弧内侧,其中,位于半弧形罩主体11弧内侧的部分为近嘴段,位于半弧形罩主体11弧内侧的部分为导出段,前对接头22固定在管主体21前端,前对接头22用于与从患者嘴中穿出的气管插管对接,后对接头23固定在管主体21后端,用于与负压源连接,滴药气道湿化接头24接在管主体21导出段,用于与注药器或湿化器连接,薄膜防护罩25罩在管主体21导出段外部,薄膜防护罩25前端与半弧形罩主体11的外弧面固定连接,且薄膜防护罩25将穿孔13完全覆盖在薄膜防护罩25内侧,薄膜防护罩25后端与管主体21导出段的后部密封固定。
[0020]实施例中,薄膜防护罩25为塑料罩。
[0021]实施例中,口部护罩1为多层无纺布护罩。
[0022]实施例中,束带12有两个,一左一右固定在口部护罩1的边缘,束带12通过绕过患者耳朵后部的方式将口部护罩1固定在患者嘴上。
[0023]实施例中,薄膜防护罩25后端设置有收紧部,收紧部贴紧管主体21,且收紧部外设置有若干个紧固圈26,紧固圈26绕在收紧部上使收紧部与管主体21密封贴合。
[0024]实施例中,紧固圈26为橡皮筋。
[0025]实施例中,吸痰管2为塑料管。
[0026]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7]需要对患者吸痰时,将本装置的前对接头22与气管插管对接,然后将半弧形罩主体11通过束带12戴在患者嘴上,以负压吸引器与后对接头23对接,产生负压吸引患者呼吸道中的痰液,如果患者咳嗽,口部护罩1能将飞溅的痰液限制在半弧形罩主体11内,防止飞
出。吸痰过程中如需滴药或者对气管湿化,则通过滴药气道湿化接头24注入药水。
[0028]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气溶胶扩散吸痰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口部护罩(1)以及吸痰管(2),所述的口部护罩(1)包括半弧形罩主体(11)以及束带(12),所述的半弧形罩主体(11)的中部位置开设有穿孔(13),所述的束带(12)固定在半弧形罩主体(11)上,束带(12)能绕过患者后脑或耳朵后部,将半弧形罩主体(11)完全罩住患者的嘴,所述的半弧形罩主体(11)的边缘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的密封垫能使半弧形罩主体(11)边缘与患者的皮肤密封接触,所述的吸痰管(2)包括管主体(21)、前对接头(22)、后对接头(23)、滴药气道湿化接头(24)以及薄膜防护罩(25),所述的管主体(21)的前端从穿孔(13)穿入半弧形罩主体(11)弧内侧,其中,位于半弧形罩主体(11)弧内侧的部分为近嘴段,位于半弧形罩主体(11)弧内侧的部分为导出段,前对接头(22)固定在管主体(21)前端,前对接头(22)用于与从患者嘴中穿出的气管插管对接,所述的后对接头(23)固定在管主体(21)后端,用于与负压源连接,所述的滴药气道湿化接头(24)接在管主体(21)导出段,用于与注药器或湿化器连接,所述的薄膜防护罩(25)罩在管主体(21)导出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小芳陈璐徐妍妍李红艳秦学娟李渊妹马云萍杨颖周淑宇王艺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鼓楼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