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修补料专用投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78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冶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修补料专用投料机,包括架体(1);在所述架体(1)的底部设有行走机构(2);在所述架体(1)的下部区域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动力电机(3)及第二动力电机(4);在所述架体(1)的上部区域纵向依次分别设有上传输机构(5)及下传输机构(6);在所述架体(1)后部设有车体仰角调整机构(7)。第一动力电机(3)通过动力输出端将动力传输至上皮带轮(506);第二动力电机(4)通过动力输出端将动力传输至下皮带轮(606);第一上传输带(505)的下部与第一下传输带(605)的上部平行且间隔一定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安全性理想,投料稳定强,生产速率高等特点。生产速率高等特点。生产速率高等特点。

Special feeding machine for converter repair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炉修补料专用投料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冶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修补料专用投料机。

技术介绍

[0002]转炉传统的护炉方法是通过镁碳砖、大面料等补炉、喷补措施进行补炉。补炉是指对均热炉突发性局部破坏或易损坏、易侵蚀部位进行的停炉或不停炉修理作业。一般采用不定型耐火材料做为补炉料。补炉通常有热补和冷补两种方法。热补通常用于均热炉口、炉盖、烟道等漏火部位的临时性修补。修补前先将炉温适当降低或停火,并将修补的部位进行清扫,去除杂物,也可剥出基层。用与基体成分相近的耐火材料修补成型。冷补时将炉子冷却至常温,对炉子被侵蚀、磨损或机械损坏的部位进行修补。一般对热补无法施工或修补面积较大的部位采用冷补。冷补前在要修补的范围内将受侵蚀和破损的墙面表皮剥离并清扫干净。可用支模板法浇注补炉料再加捣打修补成型;也可用喷补机进行墙体喷补。待修补的部位凝固并达到强度要求后,进行烘炉再投入使用。现有钢厂转炉修补添加修补料作业基本采用人工方式,存在着安全性差,投料稳定弱及生产速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安全性理想,投料稳定强,生产速率高的转炉修补料专用投料机。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转炉修补料专用投料机,包括架体;在所述架体的底部设有行走机构;在所述架体的下部区域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动力电机及第二动力电机;在所述架体的上部区域纵向依次分别设有上传输机构及下传输机构;所述上传输机构包括第一上皮带滚筒、第二上带滚筒、第一上滚筒轴、第二上滚筒轴及第一上传输带;所述第一上滚筒轴及第二上滚筒轴经轴承座与架体固定相接;在所述第上一滚筒轴的端部固定设有上皮带轮;所述第一上传输带位于所述第一皮带滚筒与第二带滚筒之间;所述下传输机构包括第一下皮带滚筒、第二下带滚筒、第一下滚筒轴、第二下滚筒轴及第一下传输带;在所述第二下滚筒轴的端部固定设有下皮带轮;所述第一下传输带位于第一下皮带滚筒与第二下带滚筒之间;所述第一下滚筒轴及第二下滚筒轴经轴承座与架体固定相接;所述第一动力电机通过动力输出端将动力传输至上皮带轮;所述第二动力电机通过动力输出端将动力传输至下皮带轮;所述第一上传输带的下部与第一下传输带的上部平行且间隔一定距离。
[000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在所述架体后部设有车体仰角调整机构。
[0006]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车体仰角调整机构包括手轮、丝杠、手轮架、底架及底轮;所述手轮固定设于丝杠的顶端;所述手轮架及底架的一端分别与架体活动轴接;所述手轮架
内横向固定设有轴承;轴承与丝杠固定套接;在所述底架后部设有螺母通孔;在所述螺母通孔的上部两侧固定设有轴管;在所述螺母通孔内活动设有螺母;在所述螺母的两侧固定设有销轴;所述销轴活动套接于轴管内;所述丝杠的底端与螺母螺纹相接;所述底轮固定设于底架的底部。
[0007]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在所述架体的后部固定设有手把。
[0008]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钢厂向转炉修补添加修补料。该投料机发射有效距离达到18~20m,直线距离达到13~15m,有效的保证了工人与转炉的安全距离。修补料每袋为2~2.5kg,该投料机输送能力稳定达到120~150kg/min,有效的保证生产速率。本专利技术通过车体仰角调整机构可准确调整修补料的发射角度,使其以精确的抛物线的姿态进入炉内。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下列内容的表述。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车体仰角调整机构手轮架装配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车体仰角调整机构手轮架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车体仰角调整机构底架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车体仰角调整机构底架侧视图。
[0011]图中:1、架体;2、行走机构;3、第一动力电机;4、第二动力电机;5、上传输机构;501、第一上皮带滚筒;502、第二上带滚筒;503、第一上滚筒轴;504、第二上滚筒轴;505、第一上传输带;506、上皮带轮;6、下传输机构;601、第一下皮带滚筒;602、第二下带滚筒;603、第一下滚筒轴;604、第二下滚筒轴;605、第一下传输带;606、下皮带轮;7、车体仰角调整机构;701、手轮;702、丝杠;703、手轮架;704、底架;705、底轮;706、轴承;707、螺母通孔;708、螺母;709、销轴;710、轴管;8、手把;9、轴承座;10、手轮轴承座;11、手轮轴承盖;12、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3所示,转炉修补料专用投料机,包括架体1;在所述架体1的底部设有行走机构2;在所述架体1的下部区域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动力电机3及第二动力电机4;在所述架体1的上部区域纵向依次分别设有上传输机构5及下传输机构6;所述上传输机构5包括第一上皮带滚筒501、第二上带滚筒502、第一上滚筒轴503、第二上滚筒轴504及第一上传输带505;所述第一上滚筒轴503及第二上滚筒轴504经轴承座9与架体1固定相接;在所述第上一滚筒轴503的端部固定设有上皮带轮506;所述第一上传输带505位于所述第一皮带滚筒501与第二带滚筒502之间;所述下传输机构6包括第一下皮带滚筒601、第二下带滚筒602、第一下滚筒轴603、第二下滚筒轴604及第一下传输带605;在所述第二下滚筒轴604的端部固定设有下皮带轮606;所述第一下传输带605位于第一下皮带滚筒601与第二下带滚筒602之间;所述第一下滚筒轴603及第二下滚筒轴604经轴承座9与架体1固定相接;
所述第一动力电机3通过动力输出端将动力传输至上皮带轮506;所述第二动力电机4通过动力输出端将动力传输至下皮带轮606;所述第一上传输带505的下部与第一下传输带605的上部平行且间隔一定距离。
[0013]本专利技术转炉修补料专用投料机在所述架体1后部设有车体仰角调整机构7。
[0014]参见图4~7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车体仰角调整机构7包括手轮701、丝杠702、手轮架703、底架704及底轮705;所述手轮701固定设于丝杠702的顶端;所述手轮架703及底架704的一端分别与架体1活动轴接,在实际设计时,可采用门轴结构;所述手轮架703内横向固定设有轴承706;轴承706与丝杠702固定套接;在所述底架704后部设有螺母通孔707;在所述螺母通孔707的上部两侧固定设有轴管710;在所述螺母通孔707内活动设有螺母708;在所述螺母708的两侧固定设有销轴709;所述销轴709活动套接于轴管710内,类似于门轴结构;所述丝杠702的底端与螺母708螺纹相接;所述底轮705固定设于底架704的底部。本专利技术在所述架体1的后部固定设有手把8。
[0015]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动力电机3及第二动力电机4固定设于架体1的下部区域。作为动力源,第一动力电机3及第二动力电机4分别通过V带将动力分别传输至上皮带轮506及下皮带轮606。作为主动轮的上皮带轮506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转炉修补料专用投料机,包括架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架体(1)的底部设有行走机构(2);在所述架体(1)的下部区域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动力电机(3)及第二动力电机(4);在所述架体(1)的上部区域纵向依次分别设有上传输机构(5)及下传输机构(6);所述上传输机构(5)包括第一上皮带滚筒(501)、第二上带滚筒(502)、第一上滚筒轴(503)、第二上滚筒轴(504)及第一上传输带(505);所述第一上滚筒轴(503)及第二上滚筒轴(504)经轴承座(9)与架体(1)固定相接;在所述第上一滚筒轴(503)的端部固定设有上皮带轮(506);所述第一上传输带(505)位于所述第一皮带滚筒(501)与第二带滚筒(502)之间;所述下传输机构(6)包括第一下皮带滚筒(601)、第二下带滚筒(602)、第一下滚筒轴(603)、第二下滚筒轴(604)及第一下传输带(605);在所述第二下滚筒轴(604)的端部固定设有下皮带轮(606);所述第一下传输带(605)位于第一下皮带滚筒(601)与第二下带滚筒(602)之间;所述第一下滚筒轴(603)及第二下滚筒轴(604)经轴承座(9)与架体(1)固定相接;所述第一动力电机(3)通过动力输出端将动力传输至上皮带轮(506);所述第二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冬于林辉陈树村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东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