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感应的控制电路及拱门状防水灯管,包括交流接入模块、电压驱动模块、无线控制模块及无线感应模块,交流接入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压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电压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用于接入LED灯体,无线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交流接入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无线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LED灯体电连接,无线感应模块与无线控制模块无线连接;无线感应模块包括无线单元、开关单元、指示单元及感应单元,开关单元、指示单元和感应单元分别与无线单元电连接,无线单元与无线控制模块无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通过设置无线单元及感应单元,能够在有人的时候就控制灯管亮起,没人的时候控制灯管关闭,从而可以实现节约电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感应的控制电路及拱门状防水灯管
本技术涉及防水灯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感应的控制电路及拱门状防水灯管。
技术介绍
灯管又称LED日光灯,是传统荧光灯管的替代品,相比于荧光灯,其在节能和环保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而且,LED日光灯的尺寸、安装方式与传统的荧光灯管并无差别,其最重要的区别在于LED日光灯的发光原是采用LED半导体芯片进行发光的,其发光的功率在90lm/W~200lm/W之间。现有的灯管常用于具有雨水或者水分比较大的环境中,而当处于这些环境中,则需要保证灯管的防水性能。在户外的环境中,一些灯管还用做环形的拱门,以方便游客进行出入和观赏。但是现有的拱形的灯管是一直处于亮灯的状态,当没有人经过的时候也处于亮灯的状态,浪费电能,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设计一款只有在人经过的时候才会亮起的拱门状防水灯管是本领域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动感应的控制电路及拱门状防水灯管,能够在有人的时候就控制灯管亮起,没人的时候控制灯管关闭,从而可以实现节约电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自动感应的控制电路,包括:交流接入模块、电压驱动模块、无线控制模块及无线感应模块,所述交流接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压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用于接入LED灯体,所述无线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接入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无线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LED灯体电连接,所述无线感应模块与所述无线控制模块无线连接;所述无线感应模块包括无线单元、开关单元、指示单元及感应单元,所述开关单元、所述指示单元和所述感应单元分别与所述无线单元电连接,所述无线单元与所述无线控制模块无线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感应模块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无线单元的供电端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池、电容C2和电容C3,所述电容C2的两端与所述电池的正负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3与所述电容C2并联连接,并且所述电池输出3.3V电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为可充电电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单元包括无线WIFI芯片U5及无线插接端,所述无线插接端与所述无线WIFI芯片U5电连接,所述无线插接端用于连接外部的天线,所述无线WIFI芯片U5还分别与所述开关单元、所述指示单元和所述感应单元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电阻R1及开关SW1,所述开关SW1的一端接地,所述开关SW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和所述无线WIFI芯片U5的一管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用于接入3.3V电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示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及电阻R2,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无线WIFI芯片U5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经所述电阻R2后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单元包括电阻R4、电阻R5和感应器PIR,所述感应器PIR与所述无线WIFI芯片U5的感应端电连接,所述感应器PIR还分别与所述电阻R4和所述电阻R5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流接入模块包括保险丝、压敏电阻、Z型滤波器、整流桥及π型滤波器,所述保险丝的输入端用于接入交流市电,所述保险丝的输出端经所述压敏电阻、所述Z型滤波器、所述整流桥及所述π型滤波器后与所述电压驱动模块电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拱门状防水灯管,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感应的控制电路。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为一种自动感应的控制电路及拱门状防水灯管,通过设置无线单元及感应单元,能够在有人的时候就控制灯管亮起,没人的时候控制灯管关闭,从而可以实现节约电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自动感应的控制电路的功能模块图;图2为图1所示的无线感应模块的供电单元的电路图;图3为图1所示的无线单元的无线插接端的电路图;图4为图1所示的自动感应的控制电路的无线感应模块的电路图;图5为图1所示的自动感应的控制电路的交流接入模块的功能模块图;图6为图4所示的交流接入模块的电路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拱门状防水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感应模块的电路图;图9为图1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感应模块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一种自动感应的控制电路,包括:交流接入模块100、电压驱动模块200、无线控制模块300及无线感应模块400,所述交流接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压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用于接入LED灯体,所述无线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接入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无线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LED灯体电连接,所述无线感应模块与所述无线控制模块无线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交流接入模块100用于对交流电滤波整流;所述电压驱动模块200用于驱动LED灯体的开或者关;所述无线控制模块300用于接收无线控制信号,并且对LED灯体实现无线控制;所述无线感应模块400用于感应人体,当有人的时候就控制灯管亮起,没人的时候控制灯管关闭。请参阅图1,所述无线感应模块400包括无线单元410、开关单元420、指示单元430及感应单元440,所述开关单元、所述指示单元和所述感应单元分别与所述无线单元电连接,所述无线单元与所述无线控制模块无线连接。所述无线单元410用于与无线控制模块300无线连接,所述开关单元420用于实现无线单元的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感应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接入模块、电压驱动模块、无线控制模块及无线感应模块,所述交流接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压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用于接入LED灯体,所述无线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接入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无线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LED灯体电连接,所述无线感应模块与所述无线控制模块无线连接;/n所述无线感应模块包括无线单元、开关单元、指示单元及感应单元,所述开关单元、所述指示单元和所述感应单元分别与所述无线单元电连接,所述无线单元与所述无线控制模块无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感应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接入模块、电压驱动模块、无线控制模块及无线感应模块,所述交流接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压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用于接入LED灯体,所述无线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接入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无线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LED灯体电连接,所述无线感应模块与所述无线控制模块无线连接;
所述无线感应模块包括无线单元、开关单元、指示单元及感应单元,所述开关单元、所述指示单元和所述感应单元分别与所述无线单元电连接,所述无线单元与所述无线控制模块无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感应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感应模块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无线单元的供电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感应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池、电容C2和电容C3,所述电容C2的两端与所述电池的正负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3与所述电容C2并联连接,并且所述电池输出3.3V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感应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可充电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感应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单元包括无线WIFI芯片U5及无线插接端,所述无线插接端与所述无线WIFI芯片U5电连接,所述无线插接端用于连接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军,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烁达德高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