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池的电池包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48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储能电池的电池包安装结构,包括:储能电池外壳、钣金壳体、以及电池包,储能电池外壳包括外壳前片以及外壳后片,外壳前片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外壳后片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柱,钣金壳体包括:第一安装钣金以及第二安装钣金,第二安装钣金设置有Z型翻折,上端的Z型翻折上设置有U型槽,下端的Z型翻折设置有固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钣金壳体对电池包进行固定,并将钣金壳体设置固定于储能电池外壳的外壳前片与外壳后片的接合位上,实现电池包的安装固定,防止电池包在储能电池的壳体内进行晃动,从而避免电池包因碰撞而发生燃烧甚至爆炸的危险事故,提高储能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电池的电池包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储能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电池的电池包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储能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是电池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为,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进行输出。因为用电器的日益完善以及普及,人们外出游玩、户外表演、户外参展等活动时,常常会使用储能电池为用电器进行供电。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的储能电池已配置有包含220VAC、USB、DC等输出电源接口,可用来解决手机、无人机、相机、电脑、风扇、空调、电视机等等数码设备用电问题,并且支持多台电子设备同时使用。现有的储能电池内,都是直接将电池包安装固定于储能电池的壳体内的电池仓内,这种设置方式不利于电池包进行散热,而且因为没有对电池包进行锁紧,导致电池包容易晃动,而锂电池在碰撞后有燃烧甚至爆炸的危险,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的电池包安装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的电池包安装结构,包括:储能电池外壳、设置于所述储能电池外壳内部的钣金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钣金壳体内的电池包,所述储能电池外壳包括外壳前片以及外壳后片,所述外壳前片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柱,所述外壳后片上对应第一连接柱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上设置有安装插槽,所述第一连接柱嵌入安装插槽中,所述钣金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安装钣金以及第二安装钣金,所述第一安装钣金的前后两端朝向第二安装钣金进行翻折形成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安装钣金的两端对应第一连接板进行翻折形成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对应第一连接孔设置有第二连接孔,通过螺丝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从而将第一安装钣金以及第二安装钣金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钣金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Z型翻折,上端的Z型翻折上对应第一连接柱设置有若干U型槽,下端的Z型翻折上对应第一连接柱设置有若干固定孔,所述U型槽以及固定孔分别套设于第一连接柱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钣金的上下两端朝向电池包进行翻折形成限位板,所述电池包的两侧分别设置于限位板以及Z型翻折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钣金壳体内的若干电芯组、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上的导电连接片,所述电芯组包括:相互连接若干单节电池包、设置于首个单节电池包上的第一端盖、以及设置于末尾单节电池包上的第二端盖,所述单节电池包上方设置有正极极耳以及负极极耳,所述导电连接片连接相邻的单节电池包的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上设置有若干连接槽,所述第一安装钣金与第二安装钣金上对应连接槽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槽内嵌入有螺母,通过螺丝穿过连接通孔锁紧于连接槽内的螺母中,从而将电芯组固定于钣金壳体内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钣金与第二安装钣金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孔,所述塑料盖板对应第二散热孔设置有第三散热孔。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钣金壳体对电池包进行固定,并将钣金壳体设置固定于储能电池外壳的外壳前片与外壳后片的接合位上,实现电池包的安装固定,防止电池包在储能电池的壳体内进行晃动,从而避免电池包因碰撞而发生燃烧甚至爆炸的危险事故,提高储能电池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钣金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相邻电池组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的电池包安装结构,包括:储能电池外壳1、设置于所述储能电池外壳1内部的钣金壳体2、以及设置于所述钣金壳体2内的电池包3。所述储能电池外壳1包括外壳前片11以及外壳后片12,所述外壳前片1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柱111,所述外壳后片12上对应第一连接柱111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柱121,所述第二连接柱121上设置有安装插槽,所述第一连接柱111嵌入安装插槽中。所述钣金壳体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安装钣金21以及第二安装钣金22。所述第一安装钣金21的前后两端朝向第二安装钣金22进行翻折形成第一连接板211,所述第二安装钣金22的两端对应第一连接板211进行翻折形成第二连接板221,所述第一连接板21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孔2111,所述第二连接板221上对应第一连接孔2111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211,通过螺丝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2111以及第二连接孔2211从而将第一安装钣金21以及第二安装钣金22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钣金2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Z型翻折222,上端的Z型翻折222上对应第一连接柱111设置有若干U型槽2222,下端的Z型翻折222上对应第一连接柱111设置有若干固定孔2221,所述U型槽2222以及固定孔2221分别套设于第一连接柱111上。安装时,先将电池包3安装固定于第一安装钣金21与第二安装钣金22之间,并通过螺丝将第一连接板211锁紧于第二连接板221上,实现钣金壳体2的安装。然后将钣金壳体2的U型槽2222卡在外壳前片11的相应第一连接柱111上,然后将外壳前片11扣合于外壳后片12上,使得第一连接柱111嵌入第二连接柱121的安装插槽中,此时,外壳前片11下部的第一连接柱111穿过固定孔2221并插入到安装插槽中,从而将第二安装钣金22下方的Z型翻折222固定于外壳前片11与外壳后片12的连接处,以此固定钣金壳体2,防止钣金壳体2在储能电池外壳1内晃动,提高电池包3的安全性,避免因电池包3碰撞而发生危险事故。所述第一安装钣金21的上下两端朝向电池包3进行翻折形成限位板,所述电池包3的两侧分别设置于限位板以及Z型翻折222之间。限位板和Z型翻折222相互配合以此为电池包2的上下方向提供限位,避免电池包3在移动储能电池的过程中发生上下窜动,从而提高储能电池的安全性。请参阅图2、图3,所述电池包3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钣金壳体2内的若干电芯组31、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芯组31上的导电连接片32,所述电芯组31包括:相互连接若干单节电池包311、设置于首个单节电池包311上的第一端盖312、以及设置于末尾单节电池包311上的第二端盖313,所述单节电池包311上方设置有正极极耳以及负极极耳,所述导电连接片32连接相邻的单节电池包311的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电池包3为若干个电芯组31连接组成的,如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觉得电芯组3的总容量不足以进行使用,可以通过增加接入电芯组31中的单节电池包311或直接增加电芯组31的方式进行扩容,从而避免因更换电池而导致原有电池浪费的情况。同时,当某一个电芯组31出现故障,可通过更换相应的电芯组31以保证储能电池的正常使用。所述第一端盖312及第二端盖313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电池的电池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电池外壳、设置于所述储能电池外壳内部的钣金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钣金壳体内的电池包,所述储能电池外壳包括外壳前片以及外壳后片,所述外壳前片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柱,所述外壳后片上对应第一连接柱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上设置有安装插槽,所述第一连接柱嵌入安装插槽中,所述钣金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安装钣金以及第二安装钣金,所述第一安装钣金的前后两端朝向第二安装钣金进行翻折形成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安装钣金的两端对应第一连接板进行翻折形成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对应第一连接孔设置有第二连接孔,通过螺丝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从而将第一安装钣金以及第二安装钣金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钣金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Z型翻折,上端的Z型翻折上对应第一连接柱设置有若干U型槽,下端的Z型翻折上对应第一连接柱设置有若干固定孔,所述U型槽以及固定孔分别套设于第一连接柱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电池的电池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电池外壳、设置于所述储能电池外壳内部的钣金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钣金壳体内的电池包,所述储能电池外壳包括外壳前片以及外壳后片,所述外壳前片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柱,所述外壳后片上对应第一连接柱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上设置有安装插槽,所述第一连接柱嵌入安装插槽中,所述钣金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安装钣金以及第二安装钣金,所述第一安装钣金的前后两端朝向第二安装钣金进行翻折形成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安装钣金的两端对应第一连接板进行翻折形成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对应第一连接孔设置有第二连接孔,通过螺丝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从而将第一安装钣金以及第二安装钣金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钣金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Z型翻折,上端的Z型翻折上对应第一连接柱设置有若干U型槽,下端的Z型翻折上对应第一连接柱设置有若干固定孔,所述U型槽以及固定孔分别套设于第一连接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的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朋飞曹龙张大华杨昌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美兴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