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感应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285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雷达感应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用于给整个控制电路供电的组件;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处理并发送雷达波信号的组件;雷达模块,用于发射和接受雷达波信号的组件;其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雷达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信号处理模块、雷达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雷达感应控制电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雷达模块之间的配合设置,实现了发送并接受雷达信号,达到感应控制的目的;提高了感应装置的探测角度,降低了感应装置的误触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达感应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雷达感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达感应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传统的感应装置有红外感应和声波感应等等,应用非常广泛,最常见就是楼道感应灯,但是鉴于种种原因,使用在浴霸等家具用品上效果不佳。1.红外感应:红外感应需要运用到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应目标辐射的红外线,利用红外线的物理性质来进行测量的传感器,红外最大的问题是会受到多种含有红外线的光源干扰,且红外光传感器有角度的限制,如需扩大接收角度,需要添加辅助器件,以达到需求,因此在浴室环境下,不仅会受到各种发热器件的干扰,还会对接收器摆放角度有所要求,不能满足随心所欲的摆放角度。2.声控感应:声控感应常出现于声控灯,声控感应的主要缺陷如下,当周围的环境噪音较大的时候,声控灯会反复的亮灭。再者有一个灵敏度问题,如果声控灯不够灵敏,需要大力的拍手跺脚才能反应,其方便性就不如直接按开关,更不符合夜间起夜的使用情景,也会对家中处于睡眠中的人产生困扰,如果太过灵敏的话,就容易误触发,例如在客厅的声音会导致卫生间的灯感应亮起。3.声控+红外结合: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弥补彼此的缺陷,例如可以减少声控在无人环境下被其他噪声反复误触发,以及红外接收器对检测红外光波的误判断,诸如此类的弊端。但是与之带来的问题是生产成本的提升,在一些狭小的电路板上难以布置,及红外探头对产品的结构有较高干涉,破坏产品外观整体性等一系列弊端,而此前提到的红外对角度及摆放位置的需求也依然没有解决。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雷达感应控制电路,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达感应控制电路。本技术的雷达感应控制电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雷达模块之间的配合设置,实现了发送并接受雷达信号,达到感应控制的目的;提高了感应装置的探测角度,降低了感应装置的误触发率。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雷达感应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用于给整个控制电路供电的组件;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处理并发送雷达波信号的组件;雷达模块,用于发射和接受雷达波信号的组件;其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雷达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信号处理模块、雷达模块电连接。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达感应控制电路。本技术的雷达感应控制电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雷达模块之间的配合设置,实现了发送并接受雷达信号,达到感应控制的目的;提高了感应装置的探测角度,降低了感应装置的误触发率。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一端接电源电压,另一端接地。优选的,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信号处理芯片U1、第二三极管Q2、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和第十三电容C13;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1的1OUT引脚分别与第十二电容C12、第七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另一端与第六电阻R6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另一端与第十一电容C11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1的1INT-引脚分别与第七电阻R7另一端、第六电阻R6一端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1的VC引脚与第八电阻R8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1的A引脚接地,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1的VDD引脚与第九电阻R9一端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1的CT引脚分别与第九电阻R9另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1的OUT引脚与第十二电阻R12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十三电阻R13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十三电阻R13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1的GND引脚接地。优选的,所述雷达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容C5、第五电阻R5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五电阻R5另一端与第十电容C10一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1的型号为EG4002A。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雷达感应控制电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雷达模块之间的配合设置,实现了发送并接受雷达信号,达到感应控制的目的;提高了感应装置的探测角度,降低了感应装置的误触发率。1.可以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布置元器件,对电路板大小,结构高度有要求的产品有较高的兼容性;2.相对于红外传感器,本技术具有更高的摆放灵活性,且探测范围更大,能够实现红外感应所不能实现的360度无死角探测,并且不会因为外露的传感器破坏产品的外观造型整体性;3.相对于声控传感器,本技术具备可控的检测范围,不会被更远的干扰源干扰,相对于声控具备更加优秀的可控性和更低的误触发率;4.本技术具有优秀的扩展性和灵活性,通过不同的搭配可以完成不同的功能,例如加入光线检测电路与此方案共同作用,可以实现对昼夜的鉴别,使得雷达检测只在夜晚启动,完全避免了白天触发不合理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框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雷达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本技术中所述信息处理芯片等技术特征(本技术的组成单元/元件),如无特殊说明,均从常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雷达感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源模块,用于给整个控制电路供电的组件;/n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处理并发送雷达波信号的组件;/n雷达模块,用于发射和接受雷达波信号的组件;/n其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雷达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信号处理模块、雷达模块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达感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模块,用于给整个控制电路供电的组件;
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处理并发送雷达波信号的组件;
雷达模块,用于发射和接受雷达波信号的组件;
其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雷达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信号处理模块、雷达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感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一端接电源电压,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感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信号处理芯片U1、第二三极管Q2、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和第十三电容C13;
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1的1OUT引脚分别与第十二电容C12、第七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另一端与第六电阻R6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另一端与第十一电容C11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1的1INT-引脚分别与第七电阻R7另一端、第六电阻R6一端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1的VC引脚与第八电阻R8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1的A引脚接地,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1的VDD引脚与第九电阻R9一端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1的CT引脚分别与第九电阻R9另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1的OUT引脚与第十二电阻R12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力平赵峰娄戬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尚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