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震橡胶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82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5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隔震橡胶软管,包括流体介质散热层、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和抗氧化抗紫外线外胶层。本申请结构合理,内部致密度高、能承受较高压力、具有稳定的弹性复位功能,柔性效果好,工作时允许最大位移量可达垂直、轴向400mm,抗老化、耐酸碱、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降低噪音传递,吸振能力强,产品设计轻巧、安装维修方便,温度范围:‑40℃至1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震橡胶软管
本申请涉及一种橡胶软管,具体是一种隔震橡胶软管。
技术介绍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我国制定了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范中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的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建筑,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0%以上的人命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发的,探讨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受损倒塌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首要主要任务。传统橡胶软管内部致密度不高高、能承受压力相对较低、不具有稳定的弹性复位功能,使用寿命短,容易老化,已被酸碱液体腐蚀而无法正常使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隔震橡胶软管。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隔震橡胶软管,包括流体介质散热层、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和抗氧化抗紫外线外胶层,所述流体介质散热层外侧设置有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所述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外侧设置有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所述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外侧设置有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所述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外侧设置有抗氧化抗紫外线外胶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通过缠绕设备与热塑成型挤出的流体介质散热层环形面相互缠绕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流体介质散热层和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形成的双层管体环形面通过设置在下一工位处的热塑设备与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相互凝固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流体介质散热层、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和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形成的三层管体环形面通过设置在下一工位处的缠绕设备与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相互缠绕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流体介质散热层、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和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形成的四层管体环形面通过设置在下一工位处的热塑设备与挤出的抗氧化抗紫外线外胶层凝固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流体介质散热层端面和抗氧化抗紫外线外胶层端面均圆环状,且流体介质散热层的圆环端口内径为管体内径,所述抗氧化抗紫外线外胶层的圆环端口外径与流体介质散热层的圆环端口内径之差为管壁厚度。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隔震耐腐蚀且抗老化耐使用的橡胶软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局部横向剖视图;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端面剖视图。图中:1、流体介质散热层,2、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3、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4、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5、抗氧化抗紫外线外胶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隔震橡胶软管,包括流体介质散热层1、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2、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3、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4和抗氧化抗紫外线外胶层5,所述流体介质散热层1外侧设置有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2,所述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2外侧设置有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3,所述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3外侧设置有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4,所述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4外侧设置有抗氧化抗紫外线外胶层5。所述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2通过缠绕设备与热塑成型挤出的流体介质散热层1环形面相互缠绕在一起;所述流体介质散热层1和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2形成的双层管体环形面通过设置在下一工位处的热塑设备与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3相互凝固在一起;所述流体介质散热层1、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2和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3形成的三层管体环形面通过设置在下一工位处的缠绕设备与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4相互缠绕在一起;所述流体介质散热层1、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2、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3和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4形成的四层管体环形面通过设置在下一工位处的热塑设备与挤出的抗氧化抗紫外线外胶层5凝固在一起;所述流体介质散热层1端面和抗氧化抗紫外线外胶层5端面均圆环状,且流体介质散热层1的圆环端口内径为管体内径,所述抗氧化抗紫外线外胶层5的圆环端口外径与流体介质散热层1的圆环端口内径之差为管壁厚度。本申请在使用时,通过将流体介质散热层1、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2、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3、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4和抗氧化抗紫外线外胶层5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一起形成一个隔震橡胶软管,同时自主研发的隔震橡胶软管已经通过国家检验部门对于胶料物理、机械性能的检测,橡胶软管常温气密性、低温气密性、验证压力、爆破压力、层间粘合性能和允许最大位移性能试验的检测。并成功应用于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中。本申请的有益之处在于:1.本申请结构合理,内部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震橡胶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介质散热层(1)、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2)、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3)、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4)和抗氧化抗紫外线外胶层(5),所述流体介质散热层(1)外侧设置有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2),所述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2)外侧设置有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3),所述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3)外侧设置有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4),所述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4)外侧设置有抗氧化抗紫外线外胶层(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震橡胶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介质散热层(1)、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2)、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3)、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4)和抗氧化抗紫外线外胶层(5),所述流体介质散热层(1)外侧设置有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2),所述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2)外侧设置有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3),所述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3)外侧设置有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4),所述第二织物增强保护层(4)外侧设置有抗氧化抗紫外线外胶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震橡胶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2)通过缠绕设备与热塑成型挤出的流体介质散热层(1)环形面相互缠绕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震橡胶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介质散热层(1)和第一织物增强保护层(2)形成的双层管体环形面通过设置在下一工位处的热塑设备与钢丝骨架增强缓冲层(3)相互凝固在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有安焦洪亮许荣娟冯丽君彭鑫鑫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泽邦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