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温度的增压阀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80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温度的增压阀芯,所述增压阀芯,具有位于上方的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以及位于下方的用于实现增压的混合通道,其包括设置于内部的动调节片;所述动调节片,调节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内部水流流入混合通道的比例,以及打开或者关闭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内部水流流入混合通道实现增压;所述混合通道的中心轴靠近第一水流通道出水口处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的出水口处开口逐渐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温度的增压阀芯
本技术涉及卫浴配件的
,特别是一种可调温度的增压阀芯。
技术介绍
市场上常见的水龙头阀芯通常只具有排放水的功能,在早晨、中午和晚上的用水高峰期,用户用水较为集中,导致水压较低,造成高层用户水龙头的水流很小,给用户的正常用水带来不便,而且当家庭中多个地方同时用水时,水龙头的水流也会变小,因此目前的阀芯大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实现增压:第一,固定射流增压,有一定的增压能力,但对水压环境要求较高,在复杂多变的家庭水压工况下适应性不强;第二,可变射流增压,有一定的增压能力,可通过调节射流孔来适应更复杂的冷热水低水压环境,需要至少两个把手分别实现冷热水调整以及增压调整,但多个把手调节操作太复杂,不符合普遍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容易产生误操作,导致增压失效,这一方面已经成为了该类产品的主要售后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设计了一种可调温度的增压阀芯,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温度的增压阀芯,所述增压阀芯,具有位于上方的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以及位于下方的用于实现增压的混合通道,其包括设置于内部的动调节片;所述动调节片,调节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内部水流流入混合通道的比例,以及打开或者关闭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内部水流流入混合通道实现增压。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与混合通道连通时,所述混合通道的中心轴靠近第一水流通道出水口处的中心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的出水口处开口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增压阀芯还包括阀壳、调节杆、限位转动套、定密封片以及阀座,所述阀壳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限位转动套、定密封片以及动调节片,所述限位转动套、定密封片以及动调节片通过阀座限制于阀壳内部,所述限位转动套与阀壳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上部与把手连接,其中部与限位转动套转动连接,其下部穿过定密封片与动调节片连接;旋转所述调节杆带动限位转动套以及动调节片转动用于调节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内部水流流入混合通道的比例,推动所述调节杆带动动调节片移动用于打开或者关闭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内部水流流入混合通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依次包括设置于阀壳上方且用于连通阀壳外侧壁与内侧壁的第一过水通道a、设置于定密封片的第一过水通道b、以及设置于动调节片的第一过水通道c;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依次包括设置于阀壳上方且用于连通阀壳外侧壁与内侧壁的第二过水通道a、设置于定密封片的第二过水通道b、以及设置于动调节片的第二过水通道c;所述混合通道设置于阀座下方。进一步的,所述阀壳内设置旋转限位凹槽,所述限位转动套外侧壁设置于旋转限位凹槽配合的旋转限位凸台。进一步的,所述旋转限位凹槽内设置用于限制限位转动套转动角度的第一凸台,所述旋转限位凸台设置与第一凸台配合的第一凹槽。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中部通过转轴与限位转动套转动连接,所述定密封片中部设置用于避让调节杆的避让孔,所述调节杆下端呈方形状,所述动调节片上端面设置与调节杆底部配合的方形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定密封片上端面与阀壳之间设置用于防止第一水流通道与第二水流通道漏水的密封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呈同心设置的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之间至少设置一个连接条。进一步的,所述阀壳与定密封片上端面接触的一面设置用于放置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的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二环形凹槽之间设置用于放置连接条的连接凹槽。进一步的,所述阀壳与定密封片上端面接触的一面至少设置一个用于防止定密封片转动的第二凸台,所述定密封片上设置与第二凸台配合的第二凹槽。进一步的,所述阀壳上还设置定位槽与卡槽,所述阀座上设置与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台,且还设置与卡槽配合的卡扣。进一步的,所述阀座与动调节片之间还设置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上设置用于连通第一水流通道与混合通道的第一通孔以及用于连通第二水流通道与混合通道的第二通孔。进一步的,所述阀座上至少设置一个用于限制密封块转动的第三凸台,所述密封块上设置于第三凸台配合的第三凹槽。进一步的,所述阀座上还设置起到密封作用的密封台阶。进一步的,所述定密封片、动调节片均采用陶瓷材质。进一步的,所述阀壳外还设置用于放置第三密封圈的第三环形凹槽以及用于放置第四密封圈的第四环形凹槽,所述第三环形凹槽位于第一过水通道a上方,所述第四环形凹槽设置于第一过水通道a与第二过水通道a之间。本技术增压阀芯通过利用一动调节片即可实现打开或关闭水流、冷热水的调整以及增压效果,因此只需要调整动调节片即可实现调温、增压以及打开关闭三个功能,操作简单便捷。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是本技术水龙头的局部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增压阀芯的局部剖视图(图示中箭头方向表示水流的流向);图3是本技术阀壳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限位转动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定密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动调节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阀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密封块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0、阀壳;11、第一过水通道a;12、第二过水通道a;13、旋转限位凹槽;131、第一凸台;14、第一环形凹槽;15、第二环形凹槽;16、连接凹槽;17、第二凸台;18、定位槽;19、卡槽;20、调节杆;30、限位转动套;31、旋转限位凸台;311、第一凹槽;40、定密封片;41、第一过水通道b;42、第二过水通道b;43、避让孔;44、第二凹槽;50、动调节片;51、第一过水通道c;52、第二过水通道c;53、方形凹槽;60、阀座;61、混合通道;62、定位台;63、卡扣;64、第三凸台;65、密封台阶;70、转轴;80、密封结构;81、第一密封圈;82、第二密封圈;83、连接条;90、密封块;91、第一通孔;92、第二通孔;93、第三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9,是作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的一种可调温度的增压阀芯,具有位于上方的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以及位于下方的混合通道61,其包括设置于内部的动调节片50;动调节片50,调节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内部水流流入混合通道61的比例,以及打开或者关闭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内部水流流入混合通道61;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温度的增压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阀芯,具有位于上方的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以及位于下方的混合通道,其包括设置于内部的动调节片;/n所述动调节片,调节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内部水流流入混合通道的比例,以及打开或者关闭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内部水流流入混合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温度的增压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阀芯,具有位于上方的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以及位于下方的混合通道,其包括设置于内部的动调节片;
所述动调节片,调节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内部水流流入混合通道的比例,以及打开或者关闭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内部水流流入混合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温度的增压阀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与混合通道连通时,所述混合通道的中心轴靠近第一水流通道出水口处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温度的增压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的出水口处开口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温度的增压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阀芯还包括阀壳、调节杆、限位转动套、定密封片以及阀座,所述阀壳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限位转动套、定密封片以及动调节片,所述限位转动套、定密封片以及动调节片通过阀座限制于阀壳内部,所述限位转动套与阀壳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上部与把手连接,其中部与限位转动套转动连接,其下部穿过定密封片与动调节片连接;
旋转所述调节杆带动限位转动套以及动调节片转动用于调节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内部水流流入混合通道的比例,推动所述调节杆带动动调节片移动用于打开或者关闭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内部水流流入混合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温度的增压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依次包括设置于阀壳上方且用于连通阀壳外侧壁与内侧壁的第一过水通道a、设置于定密封片的第一过水通道b、以及设置于动调节片的第一过水通道c;
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依次包括设置于阀壳上方且用于连通阀壳外侧壁与内侧壁的第二过水通道a、设置于定密封片的第二过水通道b、以及设置于动调节片的第二过水通道c;
所述混合通道设置于阀座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赖振龙林肃王焕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好霖居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