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机动车候灯雨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607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45
本申请涉及一种非机动车候灯雨棚,涉及雨棚技术领域,其包括立柱、第一固定杆以及棚体,所述立柱固定在人行道上并垂直于地面,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在立柱上并平行于地面,所述棚体呈弧形,且所述棚体的弧顶固定在第一固定杆上,所述棚体向非机动车道延伸。本申请具有便于非机动车骑手候灯时在雨棚内遮阳避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机动车候灯雨棚
本申请涉及雨棚
,尤其是涉及一种非机动车候灯雨棚。
技术介绍
雨棚是设在建筑物出入口或顶部阳台上方用来挡雨、挡风、防高空落物砸伤的一种建筑装配。相关技术中,尽管有公共交通汽车站的遮雨棚结构,仍未见有候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遮阳遮雨棚。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道路的改善带来的结果是,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候红灯的时间延长,但未有技术考虑解决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的行者的遮阳避雨。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非机动车候灯时没有遮阳遮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非机动车候灯时没有遮阳遮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非机动车候灯雨棚。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非机动车候灯雨棚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非机动车候灯雨棚,包括立柱、第一固定杆以及棚体,所述立柱固定在人行道上并垂直于地面,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在立柱上并平行于地面,所述棚体呈弧形,且所述棚体的弧顶固定在第一固定杆上,所述棚体向非机动车道延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固定在人行道上,雨棚向非机动车道延伸,便于非机动车骑手候灯时在雨棚内遮阳避雨;且棚体的弧面沿非机动车道行驶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助于提高非机动车骑手候灯时遮阳避雨的面积。优选的,所述立柱上固定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上固定有若干个连接杆,若干个所述连接杆均与棚体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和棚体固定,有助于提高棚体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杆上固定有广告牌,所述广告牌垂直于地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广告牌的设置,有助于提高雨棚的商用价值。优选的,所述立柱上固定有第三固定杆,所述广告牌第三固定杆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固定杆的设置,有助于提高广告牌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棚体的四周成型有弯板,所述弯板的弯曲面向上设置,所述棚体的一侧开设有引流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板和引流口的设置,雨水顺着弯板从引流口流下,有助于减少雨顺着棚体的上弧面滑落的概率,从而减少非机动车骑手淋到自棚体上滑落下来的水的概率。优选的,所述立柱内朝向地面方向贯穿开设有引流孔,所述引流口开设在立柱上,且所述引流口与引流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在立柱内部的引流孔与引流口连通,雨水顺着立柱进入下水道。优选的,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有稳定立柱的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的设置,有助提高立柱固定在地面上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因棚体固定在立柱的一侧而造成立柱向非机动车道倾斜。优选的,所述棚体底部设置有照明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照明灯的设置,为非机动车骑手夜间提供灯光,便于夜间非机动车骑手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行或候灯。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借助立柱固定在人行道上,雨棚向非机动车道延伸,便于非机动车候灯时遮阳避雨;且棚体的弧面沿非机动车道行驶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助于提高非机动车骑手候灯时遮阳避雨的面积;2.综合利用弯板、引流口以及引流孔,雨水先顺着弯板从引流口,接着顺着引流孔流入引流孔,最后顺着引流孔排入下水道。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非机动车雨棚的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非机动车雨棚结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立柱;11、固定板;12、固定件;121、固定螺栓;13、引流孔;2、第一固定杆;3、第二固定杆;31、连接杆;4、第三固定杆;5、棚体;51、弧板;511、固定块;5111、贯穿孔;52、侧板;53、弯板;531、引流槽;532、引流口;6、照明灯;7、广告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非机动车候灯雨棚。参照图1,非机动车雨棚包括立柱1、第一固定杆2、第二固定杆3、第三固定杆4以及棚体5。参照图1和图2,立柱1的一端套设有固定板11,立柱1一端的周侧与固定板11焊接,固定板11上设置有固定件12,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2包括四个固定螺栓121,四个固定螺栓121均沿垂直地面的方向分别螺纹贯穿固定板11的四角,且四个固定螺栓121的端部均螺纹旋入地面,固定板11通过四个固定螺栓121固定在人行道靠近非机动车道的一侧,且立柱1与地面垂直设置,立柱1内开设有引流孔13,引流孔13的开设方向垂直于地面,且引流孔13与下水道连通。参照图1,第一固定杆2、第二固定杆3、第三固定杆4三者均为方管状且均平行于地面设置,第一固定杆2、第二固定杆3、第三固定杆4三者的一端均焊接在立柱1上,且第一固定杆2、第二固定杆3、第三固定杆4三者自地面向空中的方向依次排布,第一固定杆2、第二固定杆3、第三固定杆4三者的另一端向非机动车道延伸并水平面上垂直非机动车道设置。参照图1,棚体5呈弧形设置,棚体5包括弧板51以及焊接在弧板51轴线方向两侧的侧板52,弧板51的轴线上焊接有两个固定块511,两个固定块511上均开设有贯穿孔5111,每个贯穿孔5111均与弧板51的轴线共线,第一固定杆2贯穿两个贯穿孔5111并与两个固定块511焊接固定,棚体5通过固定块511固定在第一固定杆2上。参照图1和图2,第二固定杆3上焊接有四个连接杆31,四个连接杆31两两一组,每组的两个连接杆31分别位于第二固定杆3长度方向的两侧,且每组的两个连接杆31分别与弧板51轴线两侧的顶壁焊接,弧板51底壁的轴线上设置有两个照明灯6。参照图1和图2,弧板51和两侧侧板52的周侧均凸出成型有弯板53,弯板53上开设有引流槽531,引流槽531背离地面的一侧呈敞开设置,弯板53上开设有引流口532,引流口532和引流孔13贯通。参照图1和图2,第二固定杆3和第三固定杆4上焊接有广告牌7,广告牌7焊接在第二固定杆3和第三固定杆4的一侧并垂直于地面。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下雨天,雨水滴落至弧板51上,雨水顺着弧板51的弧度以及侧板52进入弯板53的引流槽531,雨水顺着弯板53的引流槽531从引流口532流入引流孔13,最后雨水顺着引流孔13流入下水道,通过上述方式,便于非机动车骑手候灯时在雨棚内遮阳避雨,且减少非机动车骑手淋到自棚体5上滑落下来的水的概率。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机动车候灯雨棚,包括立柱(1)、第一固定杆(2)以及棚体(5),所述立柱(1)固定在人行道上并垂直于地面,所述第一固定杆(2)固定在立柱(1)上并平行于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5)呈弧形,且所述棚体(5)的弧顶固定在第一固定杆(2)上,所述棚体(5)向非机动车道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机动车候灯雨棚,包括立柱(1)、第一固定杆(2)以及棚体(5),所述立柱(1)固定在人行道上并垂直于地面,所述第一固定杆(2)固定在立柱(1)上并平行于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5)呈弧形,且所述棚体(5)的弧顶固定在第一固定杆(2)上,所述棚体(5)向非机动车道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机动车候灯雨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上固定有第二固定杆(3),所述第二固定杆(3)上固定有若干个连接杆(31),若干个所述连接杆(31)均与棚体(5)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机动车候灯雨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杆(3)上固定有广告牌(7),所述广告牌(7)垂直于地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机动车候灯雨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坤杰杨雪依钟伟赵威胡凯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泛洋交通设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