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48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包括:上护筒、下护筒、扣件槽、钩槽、铅块、转杆、转轴、预留斜面、钩面等结构;所述下护筒连接在上护筒下部,所述上护筒的上部边缘处设有四组对称的扣件槽,下护筒的上边缘处设有和扣件槽位置所对应的钩槽,每组对应的钩槽和扣件槽在侧面的投影的中轴线位于同一位置,所述扣件槽为上护筒上的拉伸切除孔,扣件槽的上部为水平面,下部为一直角面,钩槽的上部为水平面,下部为一斜面形成钩面,钩面平行于预留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的回收难度;减小双轮铣槽的槽壁发生坍塌、崩裂、剥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
本技术涉及到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
技术介绍
地下连续墙是深基础施工和深基坑围护的首选结构形式,已经在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目前地下连续墙正在代替许多传统的深基础及深基坑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地下连续墙施工时振动小、噪音低,适用于城市建筑密集区域内施工;墙体刚度大,防渗性能好;可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可为上部结构永久性基础;能够充分利用建筑红线内的有限地面和空间,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工效高、工期短、质量可靠;在双轮铣槽等待浇筑的时间段内,双轮铣槽的槽壁发生坍塌、崩裂、剥落,进而影响到后续的混凝土浇筑,双轮铣槽的槽壁发生坍塌、崩裂、剥落严重时,混凝土浇筑和双轮铣槽的槽壁贴合不完整,混凝土灌浆不到位,从而产生表面露筋及孔洞、墙体及接头局部渗漏、墙体钢筋笼结构损伤等墙身质量缺陷,影响地下连续墙结构的安全性和防水效果,并且较深的双轮铣槽内,普通的矩形护筒下放后回收比较困难;所以现有的技术需要一种可回收性强,且可以在双轮铣槽等待浇筑的时间段内为双轮铣槽的槽壁提供支撑防护,减小双轮铣槽的槽壁发生坍塌、崩裂、剥落的风险的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包括:上护筒、下护筒、扣件槽、钩槽、铅块、转杆、转轴、预留斜面、钩面、贴面、上筒顶面、上筒底面、杆槽、吊孔;所述上护筒为横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壁结构,所述下护筒连接在上护筒下部,同样的为横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壁结构,下护筒横截轮廓的外轮廓和上护筒横截轮廓的内轮廓一致,所述上护筒的上部边缘处设有四组对称的扣件槽,下护筒的上边缘处设有和扣件槽位置所对应的钩槽,每组对应的钩槽和扣件槽在侧面的投影的中轴线位于同一位置,所述扣件槽为上护筒上的拉伸切除孔,扣件槽的上部为水平面,下部为一直角面,为两个互相垂直的直面,其中直角面中靠近上护筒外部的直面为贴面,直角面中靠近上护筒内部的直面为预留斜面,贴面的面积大于预留斜面的面积,所述预留斜面靠近上护筒内部的一侧设有一向下切除的槽孔形成杆槽,所述杆槽的正上方设有两组垂直于扣件槽侧壁的转孔,转孔内配合有一转轴,转轴上配合有一转杆,转杆和转轴形成旋转副,所述转杆的上端固定有一槽口型块状结构的铅块,所述钩槽为下护筒上的拉伸切除孔,钩槽的上部为水平面,下部为一斜面形成钩面,钩面平行于预留斜面。优选的,所述转杆的直径小于杆槽的宽度。优选的,所述钩面中心到上筒底面的高度大于预留斜面中心到上筒顶面的高度。优选的,所述上护筒、下护筒为一体式结构,上护筒、下护筒整体为木质实心结构或者PE塑料制成的空壳结构。优选的,所述转杆旋转至和预留斜面贴合时,铅块和贴面贴合,铅块和贴面贴合时,铅块的长度要满足铅块不得超出上护筒的外壁。优选的,所述上护筒上方的两侧壁各设有一吊孔。使用时,利用挂钩勾住吊孔,再挂钩连接吊机,吊机将一个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下降置放在双轮铣开挖的双轮铣槽内,再将另一个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下降置放在上一个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的上方,依次类推完成双轮铣槽的侧壁加固防护,防止在双轮铣槽等待浇筑的时间段内,双轮铣槽的槽壁发生坍塌、崩裂、剥落,进而影响到后续的混凝土浇筑,影响地下连续墙结构的安全性和防水效果;在每个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下放连接时,首先因为铅块的重量,转杆的铅块端因为重力下落,因为杠杆效应,转杆远离铅块端上扬,直至转杆旋转至和预留斜面贴合时,在上层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的下护筒扣入下层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的上护筒时,下护筒压迫转杆,转杆发生偏转,转杆偏转至杆槽内,上层下护筒继续下落,当上层下护筒的钩面下行至杆槽下方时,因为铅块的重量,转杆远离铅块端恢复上扬,当双轮铣槽浇筑时,利用吊机吊起最上层的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上一层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的下护筒上行,直至上一层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的钩面贴紧下一层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的转杆,转杆因为预留斜面的限位不可再发生偏转,上一层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的钩面将下一层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的转杆钩起,所以上一层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就会将下一层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带起,依次类推就可只吊起最上层的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就可将所有的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吊起,降低了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的回收难度,当回收的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需要分离时,人工从扣件槽侧偏转转杆至杆槽内,就可分离两个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通过转杆的设立使本技术可以将多个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同时回收,降低了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的回收难度。②通过上下护筒的设立使本技术可以在双轮铣槽等待浇筑的时间段内为双轮铣槽的槽壁提供支撑防护,减小双轮铣槽的槽壁发生坍塌、崩裂、剥落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中装配结构立体剖切示意图。图3为一种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的装配及卸取原理结构视图。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视图。图中:1、上护筒;2、下护筒;3、扣件槽;4、钩槽;5、铅块;6、转杆;7、转轴;8、预留斜面;9、钩面;10、贴面;11、上筒顶面;12、上筒底面;13、杆槽;14、吊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包括:上护筒1、下护筒2、扣件槽3、钩槽4、铅块5、转杆6、转轴7、预留斜面8、钩面9、贴面10、上筒顶面11、上筒底面12、杆槽13、吊孔14;上护筒1为横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壁结构,下护筒2连接在上护筒1下部,同样的为横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壁结构,下护筒2横截轮廓的外轮廓和上护筒横截轮廓的内轮廓一致,上护筒1的上部边缘处设有四组对称的扣件槽3,下护筒2的上边缘处设有和扣件槽3位置所对应的钩槽4,每组对应的钩槽4和扣件槽3在侧面的投影的中轴线位于同一位置,扣件槽3为上护筒1上的拉伸切除孔,扣件槽3的上部为水平面,下部为一直角面,为两个互相垂直的直面,其中直角面中靠近上护筒1外部的直面为贴面10,直角面中靠近上护筒1内部的直面为预留斜面8,贴面10的面积大于预留斜面8的面积,预留斜面8靠近上护筒1内部的一侧设有一向下切除的槽孔形成杆槽13,杆槽13的正上方设有两组垂直于扣件槽3侧壁的转孔,转孔内配合有一转轴7,转轴7上配合有一转杆6,转杆6和转轴7形成旋转副,转杆6的上端固定有一槽口型块状结构的铅块5,钩槽4为下护筒2上的拉伸切除孔,钩槽4的上部为水平面,下部为一斜面形成钩面9,钩面9平行于预留斜面8。转杆6的直径小于杆槽13的宽度。钩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包括:上护筒(1)、下护筒(2)、扣件槽(3)、钩槽(4)、铅块(5)、转杆(6)、转轴(7)、预留斜面(8)、钩面(9)、贴面(10)、上筒顶面(11)、上筒底面(12)、杆槽(13)、吊孔(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筒(1)为横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壁结构,所述下护筒(2)连接在上护筒(1)下部,同样的为横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壁结构,下护筒(2)横截轮廓的外轮廓和上护筒横截轮廓的内轮廓一致,所述上护筒(1)的上部边缘处设有四组对称的扣件槽(3),下护筒(2)的上边缘处设有和扣件槽(3)位置所对应的钩槽(4),每组对应的钩槽(4)和扣件槽(3)在侧面的投影的中轴线位于同一位置,所述扣件槽(3)为上护筒(1)上的拉伸切除孔,扣件槽(3)的上部为水平面,下部为一直角面,为两个互相垂直的直面,其中直角面中靠近上护筒(1)外部的直面为贴面(10),直角面中靠近上护筒(1)内部的直面为预留斜面(8),贴面(10)的面积大于预留斜面(8)的面积,所述预留斜面(8)靠近上护筒(1)内部的一侧设有一向下切除的槽孔形成杆槽(13),所述杆槽(13)的正上方设有两组垂直于扣件槽(3)侧壁的转孔,转孔内配合有一转轴(7),转轴(7)上配合有一转杆(6),转杆(6)和转轴(7)形成旋转副,所述转杆(6)的上端固定有一槽口型块状结构的铅块(5),所述钩槽(4)为下护筒(2)上的拉伸切除孔,钩槽(4)的上部为水平面,下部为一斜面形成钩面(9),钩面(9)平行于预留斜面(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轮铣专用矩形护筒,包括:上护筒(1)、下护筒(2)、扣件槽(3)、钩槽(4)、铅块(5)、转杆(6)、转轴(7)、预留斜面(8)、钩面(9)、贴面(10)、上筒顶面(11)、上筒底面(12)、杆槽(13)、吊孔(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筒(1)为横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壁结构,所述下护筒(2)连接在上护筒(1)下部,同样的为横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壁结构,下护筒(2)横截轮廓的外轮廓和上护筒横截轮廓的内轮廓一致,所述上护筒(1)的上部边缘处设有四组对称的扣件槽(3),下护筒(2)的上边缘处设有和扣件槽(3)位置所对应的钩槽(4),每组对应的钩槽(4)和扣件槽(3)在侧面的投影的中轴线位于同一位置,所述扣件槽(3)为上护筒(1)上的拉伸切除孔,扣件槽(3)的上部为水平面,下部为一直角面,为两个互相垂直的直面,其中直角面中靠近上护筒(1)外部的直面为贴面(10),直角面中靠近上护筒(1)内部的直面为预留斜面(8),贴面(10)的面积大于预留斜面(8)的面积,所述预留斜面(8)靠近上护筒(1)内部的一侧设有一向下切除的槽孔形成杆槽(13),所述杆槽(13)的正上方设有两组垂直于扣件槽(3)侧壁的转孔,转孔内配合有一转轴(7),转轴(7)上配合有一转杆(6),转杆(6)和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操经伟严虎李华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中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