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缝纫机机针上下的手轮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6373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调节缝纫机机针上下的手轮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转动手轮,第一转动手轮的一侧设置有机壳,第一转动手轮的一侧中心处设置有贯穿机壳的转动轴杆,转动轴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带动伞齿轮,第一转动手轮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手轮。该调节缝纫机机针上下的手轮调节装置通过设置弹簧和两组转动手轮,可以达到在使用过程中,在两组手轮的先后作用下,能够更加精密的对机头进行调节,在使用过程中,机头和机针在调节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调节幅度过大出现损坏,同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当上轴高速运转时,能够使装置内部的伞齿轮之间脱离,转动手轮不会随着上轴一起运动,所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节缝纫机机针上下的手轮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缝纫机手轮装置
,具体为调节缝纫机机针上下的手轮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缝纫机使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慢慢得淡出人们的生活,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地方仍可以看到,在现有设备的机构中,缝纫机的手轮直接带动齿轮与设备中的上轴伞齿轮均采用的圆柱式齿轮,其两伞齿轮啮合使依靠手将调节手轮向机壳内部推着克服回复弹簧实现,分离则是靠回复弹簧。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这种方式的调节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调节不灵敏,在调节过程中可以由于调节的幅度过大,会对机头和机针造成损坏,会降低缝纫机的使用寿命,同时现有的设备结构在调节的过程中会感觉到不适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调节缝纫机机针上下的手轮调节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由于调节复读过大造成机针或机头的损坏和调节时候不方便,使人感觉到不适应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调节缝纫机机针上下的手轮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转动手轮,所述第一转动手轮的一侧设置有机壳,所述第一转动手轮的一侧中心处设置有贯穿机壳的转动轴杆,所述转动轴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带动伞齿轮,所述第一转动手轮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手轮,所述第一带动伞齿轮的一侧设置有上轴,所述上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伞齿轮,所述第一转动手轮与机壳之间设置有与转动轴杆相连接的压缩弹簧,所述上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伞齿轮,所述第二传动伞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带动伞齿轮。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手轮与第二转动手轮的尺寸大小相同,所述转动轴杆分为两组,且其中一组与第一转动手轮固定连接,另一组与第二转动手轮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轴杆与机壳之间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缩弹簧分为两组,且一组与第一转动手轮固定连接,另一组与第二转动手轮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带动伞齿轮的齿纹尺寸大小与第一传动伞齿轮的齿纹尺寸大小相匹配,且两者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带动伞齿轮的齿纹尺寸大小与第二传动伞齿轮的齿纹尺寸大小相匹配,且两者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带动伞齿轮与第一传动伞齿轮的传动比小于第二带动伞齿轮与第二传动伞齿轮的传动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调节缝纫机机针上下的手轮调节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调节缝纫机机针上下的手轮调节装置,通过设置压缩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在对上轴进行调节后,上轴的转动时,伞齿轮之间会脱离,增加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装配和维修时比较方便;2、该调节缝纫机机针上下的手轮调节装置,通过设置两组转动手轮,对上轴进行调节的过程中,在两者的先后作用下,能够使调节的灵敏度增加,使调节的幅度更加精确,同时不会使装置由于调节幅度过大出现机头或者机针的损坏,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使调节和传动的过程更加流畅柔和,减少齿轮之间的摩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调节缝纫机机针上下的手轮调节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调节缝纫机机针上下的手轮调节装置的压缩弹簧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调节缝纫机机针上下的手轮调节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转动手轮;2、转动轴杆;3、第二转动手轮;4、机壳;5、第一带动伞齿轮;6、第一传动伞齿轮;7、上轴;8、压缩弹簧;9、第二带动伞齿轮;10、第二传动伞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实施方案中:调节缝纫机机针上下的手轮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转动手轮1,第一转动手轮1的一侧设置有机壳4,第一转动手轮1的一侧中心处设置有贯穿机壳4的转动轴杆2,转动轴杆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带动伞齿轮5,第一转动手轮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手轮3,第一带动伞齿轮5的一侧设置有上轴7,上轴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伞齿轮6,第一转动手轮1与机壳4之间设置有与转动轴杆2相连接的压缩弹簧8,上轴7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伞齿轮10,第二传动伞齿轮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带动伞齿轮9。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手轮1与第二转动手轮3的尺寸大小相同,转动轴杆2分为两组,且其中一组与第一转动手轮1固定连接,另一组与第二转动手轮3固定连接,该结构设计简单,增加了结构的美观性,制作成本比较低,在使用后的维修检查都比较容易操作,便于人们使用;转动轴杆2与机壳4之间转动连接,调节过程中,用于保持齿轮之间的稳定性,不会出现位移的情况,同时减少了齿轮转动时由于位移出现的摩擦,提高了齿轮的使用寿命;压缩弹簧8分为两组,且一组与第一转动手轮1固定连接,另一组与第二转动手轮3固定连接,主要作用是在调节够,可以自动将带动伞齿轮与传动伞齿轮及时分离,在上轴7的转动过程,避免了手轮的转动,不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第一带动伞齿轮5的齿纹尺寸大小与第一传动伞齿轮6的齿纹尺寸大小相匹配,且两者螺纹连接,在调节过程中,由于该结构的传动比较大,可以通过该结构的作用,对机针进行初步的调节作用,不会使机针由于调节幅度的问题出现损坏;第二带动伞齿轮9的齿纹尺寸大小与第二传动伞齿轮10的齿纹尺寸大小相匹配,且两者螺纹连接,该结构的主要作用是结合第一带动伞齿轮5与第一传动伞齿轮6,在初步调节后,通过该结构的再次精密调节,可以机针准确的调节至合适的位置,不会出现调节幅度过大造成机针损坏的情况,提高了机针与机头的使用寿命;第一带动伞齿轮5与第一传动伞齿轮6的传动比小于第二带动伞齿轮9与第二传动伞齿轮10的传动比,可以对机针进行任意的调节,增加使调节的范围和幅度,使机针能的调节更加准确,提高机针作业时的效率。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上轴7进行调节时,首先对第一转动手轮1进行按压,然后转动手轮,第一带动伞齿轮5会带动第一传动伞齿轮6转动,可以上轴7进行初步调节,当调节到合适的位置时,松开手,此时弹簧会对第一转动手轮1作用,使第一带动伞齿轮5与第一传动伞齿轮6脱离,然后再对第二带动伞齿轮9作用,第二带动伞齿轮9会带动第二传动伞齿轮10转动,对上轴7进行微调节,使机针进行更准确的调节作用,然后松开手,弹簧会对第二转动手轮3作用,使第二带动伞齿轮9与第二传动伞齿轮10脱离,不会耽误上轴7的正常作业,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调节缝纫机机针上下的手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动手轮(1),所述第一转动手轮(1)的一侧设置有机壳(4),所述第一转动手轮(1)的一侧中心处设置有贯穿机壳(4)的转动轴杆(2),所述转动轴杆(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带动伞齿轮(5),所述第一转动手轮(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手轮(3),所述第一带动伞齿轮(5)的一侧设置有上轴(7),所述上轴(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伞齿轮(6),所述第一转动手轮(1)与机壳(4)之间设置有与转动轴杆(2)相连接的压缩弹簧(8),所述上轴(7)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伞齿轮(10),所述第二传动伞齿轮(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带动伞齿轮(9)。/n

【技术特征摘要】
1.调节缝纫机机针上下的手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动手轮(1),所述第一转动手轮(1)的一侧设置有机壳(4),所述第一转动手轮(1)的一侧中心处设置有贯穿机壳(4)的转动轴杆(2),所述转动轴杆(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带动伞齿轮(5),所述第一转动手轮(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手轮(3),所述第一带动伞齿轮(5)的一侧设置有上轴(7),所述上轴(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伞齿轮(6),所述第一转动手轮(1)与机壳(4)之间设置有与转动轴杆(2)相连接的压缩弹簧(8),所述上轴(7)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伞齿轮(10),所述第二传动伞齿轮(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带动伞齿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缝纫机机针上下的手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手轮(1)与第二转动手轮(3)的尺寸大小相同,所述转动轴杆(2)分为两组,且其中一组与第一转动手轮(1)固定连接,另一组与第二转动手轮(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书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飞尔达缝制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