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生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212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6
本实用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生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微生物厌氧发酵池、曝气池和出水池,所述微生物厌氧发酵池密封设置,微生物厌氧发酵池顶部设有投放促进液的添料口和回收沼气的吸附装置一与沼气收集装置;所述曝气池的底部设有进气装置,曝气池的顶部设有吸附装置二;所述出水池内部设有用于过滤污水的陶瓷过滤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污水通过沉淀池逐步沉淀过滤后,进入微生物厌氧发酵池进行厌氧发酵,将厌氧发酵得到的沼气进行收集,微生物厌氧发酵后的污水通入曝气池进行有氧反应,最后通过陶瓷过滤膜过滤,得到可直接排放的水,整个污水处理过程,可连续进行,具有处理效率高、设备清理维护便捷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效生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高效生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对COD浓度高达30000mg/L-100000mg/L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处理是当今国内外环保界的技术难题,早期用清水稀释后再处理的方法是简单的表面上可处理后达标排放的方法,但其污染总量是并未削减,且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造价昂贵。浓缩后燃烧的方法虽然可行,但造价更高、运行费用亦更高,甚不受用户欢迎。因此,人们对运行成本低的生化方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寄于厚望,但近年来虽有进步却未有技术突破。随着我国食品加工、化工、医药、化妆品等产业的飞速发展及国家对环保要求和督管力度的加大,这些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和回用的技术正受到业界的重视,因此怎样较佳的实现污水处理,尤其是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处理,在目前该领域是研究的重点,现有技术常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处理废水,但现有技术处理的效率不高,处理过程,对于一些中间产物没有很好的处理办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生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高效生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微生物厌氧发酵池、曝气池和出水池,所述微生物厌氧发酵池设置在沉淀池的后端并与沉淀池连接,所述曝气池设置在微生物厌氧发酵池的后端并与微生物厌氧发酵池连接,所述出水池设置在曝气池后端并与曝气池连接;所述微生物厌氧发酵池密封设置,微生物厌氧发酵池顶部设有投放促进液的添料口和回收沼气的吸附装置一与沼气收集装置;所述曝气池的底部设有进气装置,曝气池的顶部设有吸附装置二;所述出水池内部设有用于过滤污水的陶瓷过滤膜。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内腔包括两块固定在沉淀池上方的上隔板和一块固定在沉淀池下方的下隔板,所述下隔板上端通过过滤网一与沉淀池上端连接,下隔板和过滤网一使沉淀池内腔形成第一沉淀腔和第二沉淀腔,所述第一沉淀腔和第二沉淀腔的底部设有倾斜设置的滑道,所述第一沉淀腔底部设有排污泵一,进水管设置在第一沉淀腔的上端;所述第二沉淀腔底部设有排污泵二,第二沉淀腔的上端设有通过过滤网二隔离出的出水腔。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厌氧发酵池内部设有过滤网三,微生物厌氧发酵池的进水端设置在过滤网三的下方,出水端设置在过滤网的上方,微生物厌氧发酵池的底部还设有排污泵三。进一步的,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气体分布器和鼓风机,所述气体分布器上设有均布的出气孔。进一步的,所述出水池内腔设有隔离安装架,所述隔离安装架将出水池隔离成上下两个独立的腔体,所述陶瓷过滤膜为圆管结构,且数量为多根,陶瓷过滤膜的下端安装在隔离安装架上,其下端伸入出水池的下腔体内,其上端固定在出水池的上腔体顶部,并且密封设置,水泵与出水池下腔体连通,出水管设置出水池上方并与上腔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吸附装置一内由碱性吸附层和活性炭吸附层一组成,所述吸附装置二内部设有活性炭吸附层二,碱性吸附层中放置的是碱性固体吸附剂,将沼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掉,活性炭吸附层可将沼气中的一些异味吸附掉。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二的目数大于过滤网一的目数,通过设置两个过滤网,逐步对污水中的固体物质过滤,相比一个过滤网,其污水通过的效果更高。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污水通过沉淀池逐步沉淀过滤后,进入微生物厌氧发酵池进行厌氧发酵,将厌氧发酵得到的沼气进行收集,微生物厌氧发酵后的污水通入曝气池进行有氧反应,最后通过陶瓷过滤膜过滤,得到可直接排放的水,整个污水处理过程,可连续进行,具有处理效率高、设备清理维护便捷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沉淀池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微生物厌氧发酵池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曝气池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曝气池中气体分布器的接头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出水池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沉淀池;11、进水管;121、上隔板;122、下隔板;13、过滤网一;14、过滤网二;15、出水腔;161、第一沉淀腔;162、第二沉淀腔;17、排污泵二;18、滑道;19、排污泵一;2、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1、添料口;22、过滤网三;23、排污泵三;3、曝气池;31、气体分布器;311、出气孔;32、鼓风机;4、出水池;41、水泵;42、陶瓷过滤膜;43、隔离安装架;44、出水管;5、吸附装置一;51、碱性吸附层;52、活性炭吸附层一;6、沼气收集装置;7、吸附装置二;71、活性炭吸附层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6所示,一种新型高效生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1、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曝气池3和出水池4,所述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设置在沉淀池1的后端并与沉淀池1连接,所述曝气池3设置在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的后端并与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连接,所述出水池4设置在曝气池3后端并与曝气池3连接;所述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密封设置,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顶部设有投放促进液的添料口21和回收沼气的吸附装置一5与沼气收集装置6;所述曝气池3的底部设有进气装置,曝气池3的顶部设有吸附装置二7;所述出水池4内部设有用于过滤污水的陶瓷过滤膜42。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1内腔包括两块固定在沉淀池1上方的上隔板121和一块固定在沉淀池1下方的下隔板122,所述下隔板122上端通过过滤网一13与沉淀池1上端连接,下隔板122和过滤网一13使沉淀池1内腔形成第一沉淀腔161和第二沉淀腔162,所述第一沉淀腔161和第二沉淀腔162的底部设有倾斜设置的滑道18,所述第一沉淀腔161底部设有排污泵一19,进水管11设置在第一沉淀腔161的上端;所述第二沉淀腔162底部设有排污泵二17,第二沉淀腔162的上端设有通过过滤网二14隔离出的出水腔15。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内部设有过滤网三22,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的进水端设置在过滤网三22的下方,出水端设置在过滤网22的上方,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的底部还设有排污泵三23。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气体分布器31和鼓风机32,所述气体分布器31上设有均布的出气孔311。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出水池4内腔设有隔离安装架43,所述隔离安装架43将出水池4隔离成上下两个独立的腔体,所述陶瓷过滤膜42为圆管结构,且数量为多根,陶瓷过滤膜42的下端安装在隔离安装架43上,其下端伸入出水池4的下腔体内,其上端固定在出水池4的上腔体顶部,并且密封设置,水泵41与出水池4下腔体连通,出水管44设置出水池4上方并与上腔体连通。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吸附装置一5内由碱性吸附层51和活性炭吸附层一52组成,所述吸附装置二7内部设有活性炭吸附层二71,碱性吸附层中放置的是碱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效生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1)、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曝气池(3)和出水池(4),其特征是:所述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设置在沉淀池(1)的后端并与沉淀池(1)连接,所述曝气池(3)设置在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的后端并与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连接,所述出水池(4)设置在曝气池(3)后端并与曝气池(3)连接;所述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密封设置,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顶部设有投放促进液的添料口(21)和回收沼气的吸附装置一(5)与沼气收集装置(6);所述曝气池(3)的底部设有进气装置,曝气池(3)的顶部设有吸附装置二(7);所述出水池(4)内部设有用于过滤污水的陶瓷过滤膜(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效生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1)、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曝气池(3)和出水池(4),其特征是:所述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设置在沉淀池(1)的后端并与沉淀池(1)连接,所述曝气池(3)设置在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的后端并与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连接,所述出水池(4)设置在曝气池(3)后端并与曝气池(3)连接;所述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密封设置,微生物厌氧发酵池(2)顶部设有投放促进液的添料口(21)和回收沼气的吸附装置一(5)与沼气收集装置(6);所述曝气池(3)的底部设有进气装置,曝气池(3)的顶部设有吸附装置二(7);所述出水池(4)内部设有用于过滤污水的陶瓷过滤膜(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生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1)内腔包括两块固定在沉淀池(1)上方的上隔板(121)和一块固定在沉淀池(1)下方的下隔板(122),所述下隔板(122)上端通过过滤网一(13)与沉淀池(1)上端连接,下隔板(122)和过滤网一(13)使沉淀池(1)内腔形成第一沉淀腔(161)和第二沉淀腔(162),所述第一沉淀腔(161)和第二沉淀腔(162)的底部设有倾斜设置的滑道(18),所述第一沉淀腔(161)底部设有排污泵一(19),进水管(11)设置在第一沉淀腔(161)的上端;所述第二沉淀腔(162)底部设有排污泵二(17),第二沉淀腔(162)的上端设有通过过滤网二(14)隔离出的出水腔(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茜邹大鹏唐冠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山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