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生化反应池及其膜生物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16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化反应池,包括膜池,膜池的外侧设置有污水池,污水池通过若干可拆卸的挡板分隔成若干好氧池和缺氧池,好氧池和缺氧池交替设置且相互连通,好氧池与膜池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生化反应池的膜生物反应器,原水箱、进水泵和进水管依次连接,进水管与第一好氧池的进水口相连,产水流量计、产水泵和产水收集池依次连接,产水流量计通过MBR压力表与膜组件连接,产水收集池上设置有溢流阀,曝气装置依次与气体流量计和风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生化反应池及其膜生物反应器,能够避免好氧区中高DO污泥和消化液直接回流至厌氧区,很大程度地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和效果,并且运维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化反应池及其膜生物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化反应池及其膜生物反应器,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简称MBR)主要由生化反应池、膜组件和进出水装置构成,具有占地面积小、设备简单、固液分离效率高、易于升级改造等诸多优点。随着科技的发展膜制造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使得MBR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特别是利用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水的脱氮除磷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正逐年增多。传统的MBR设备只拥有单一的好/缺氧池使得在确定的水力停留时间下的脱氮除磷效率低、效果差,并且单一的好/缺氧池中缺氧区的污泥混合循环液来自好氧池,破坏了缺氧环境,回流液中高浓度的溶解氧会对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的过程产生干扰和冲击。另外,传统工艺中为了除磷还专门设置了厌氧池,增加了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传统脱氮除磷设备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好氧区中高DO污泥和消化液直接回流至厌氧区,很大程度地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和效果,并且运维成本较低的生化反应池及其膜生物反应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膜池,所述膜池的外侧设置有污水池,所述污水池通过若干可拆卸的挡板分隔成若干好氧池和缺氧池,所述好氧池和缺氧池交替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好氧池与所述膜池连通。所述好氧池和缺氧池围合形成方形,所述膜池位于所述方形中心。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分别位于所述缺氧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若干第一溢流孔,所述第一溢流孔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若干第二溢流孔,所述第二溢流孔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中上部,且所述第二溢流孔的高度略高于所述第一溢流孔的高度。所述好氧池包括一个第一好氧池和若干第二好氧池,所述第一好氧池设有污水池的进水口,所述第二好氧池靠近所述膜池的一侧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三溢流孔,且所述第三溢流孔的高度略高于所述第二溢流孔的高度。所述好氧池和膜池底部均设有曝气装置,所述膜池内放置有膜组件,所述膜池底部设有排泥口。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包括所述的生化反应池,原水箱、进水泵和进水管依次连接,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好氧池的进水口相连,产水流量计、产水泵和产水收集池依次连接,所述产水流量计通过MBR压力表与所述膜组件连接,所述产水收集池上设置有溢流阀,所述曝气装置依次与气体流量计和风机连接。所述膜组件依次连接有反洗流量计和反洗泵,且所述反洗流量计和反洗泵与所述产水流量计和产水泵并联连接到所述产水收集池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生化反应池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隔板上设置有不同位置高度的溢流孔,有利于污水通过交替串联的好氧池、缺氧池使得硝化和反硝化交替进行,并能沿着水流的方向进行污染物的分阶段多次去除,且逐渐减少该方向下一个反应池的冲击负荷,在保证池内污染物降解菌活性和效率的同时,能够实现彻底脱氮。(2)本技术将污水注入生化反应池中的第一好氧池,该第一好氧池还充当了缓冲池的作用,污染物在回流方向上的浓度呈梯度下降,当污水通过第二好氧池与膜池之间的隔板上部的溢流孔三流入膜池时,其污染物的浓度已经变得很低,最后再经过膜池中活性污泥物生物的降解,使其对污水的处理能够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要求。(3)本技术的生化反应池是通过若干可拆卸的挡板和隔板进行分隔成若干个好氧池、缺氧池和膜池,挡板或隔板之间通过卡槽连接方便自由拆装,能够根据进水特质和处理量的多少改变好、缺氧池的大小并且可以升级改造,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灵活性。且在没有额外增加占地面积下和设计难度的前提下,保证了其具有较低的工程运行成本。(4)本技术的膜生物反应器,能够进行高效的脱氮除磷。通过向缺氧池中投加填料,使得在缺氧池内部能够产生厌氧微环境,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下释放磷酸盐,然后在循环回流过程中进行好氧摄磷,除磷的运行流程与脱氮流程类似,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投加填料的数量以此来强化厌氧环境。(5)由于生化反应池包括多个好氧池和缺氧池,当待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不太高或处理量不大时,本技术的膜生物反应器可通过PLC控制,实现连续自动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生化反应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档板(a)、第二挡板(b)和隔板(c)上溢流孔的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膜生物反应器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原水箱;2-进水泵;3-进水管;4-溢流阀;5-膜组件;6-生化反应池;7-曝气装置;8-气体流量计;9-风机;10-MBR压力表;11-产水流量计;12-反洗流量计;13-产水泵;14-反洗泵;15-产水收集池;61-膜池;62-第一好氧池;63-缺氧池;64-第一挡板;65-第二挡板;66-隔板;641-第一溢流孔;651-第二溢流孔;661-第三溢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生化反应池,包括膜池61和设置在膜池61外侧的污水池,污水池通过若干可拆卸的挡板将污水池分隔成四个好氧池和四个缺氧池63,好氧池和缺氧池63交替设置且相互连通,并围合形成方形,好氧池与膜池61连通。挡板包括第一挡板64和第二挡板65,第一挡板64和第二挡板65分别位于缺氧池63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如图2所示,第一挡板64上设有若干第一溢流孔641,第一溢流孔641位于第一挡板64的底部。第二挡板65上设有若干第二溢流孔651,第二溢流孔651位于第二挡板65的中上部,且其高度高于第一溢流孔641。如图1所示,好氧池包括一个第一好氧池62和三个第二好氧池67,第一好氧池62设有污水池的进水口,第二好氧池67靠近膜池61的一侧设有隔板66,隔板66上开设有若干第三溢流孔661,第三溢流孔661的高度略高于第二溢流孔651的高度。进一步地,好氧池和膜池61底部均设有曝气装置7;膜池61内放置有膜组件5,其底部还设有排泥口。如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水箱1、进水泵2、进水管3、生化反应池6、产水流量计11、产水泵13、产水收集池15,溢流阀4设置在产水收集池15上;生化反应池6中的膜池61底部的曝气装置7依次与气体流量计8和风机9连接。进一步地,产水流量计11通过MBR压力表10与生化反应池6中的膜组件5连接;进水管3与第一好氧池62的进水口相连。膜组件5还依次连接有反洗流量计12、反洗泵14,且反洗流量计12、反洗泵14与产水流量计11、产水泵13并联连接到产水收集池15上。本技术的膜生物反应器在膜组件5上还设置了一组反洗装置,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膜池(61),所述膜池(61)的外侧设置有污水池,所述污水池通过若干可拆卸的挡板分隔成若干好氧池和缺氧池(63),所述好氧池和缺氧池(63)交替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好氧池与所述膜池(61)连通,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64)和第二挡板(65),所述第一挡板(64)和所述第二挡板(65)分别位于所述缺氧池(63)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挡板(64)上设有若干第一溢流孔(641),所述第一溢流孔(641)位于所述第一挡板(64)的底部,所述第二挡板(65)上设有若干第二溢流孔(651),所述第二溢流孔(651)位于所述第二挡板(65)的中上部,且所述第二溢流孔(651)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溢流孔(641)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膜池(61),所述膜池(61)的外侧设置有污水池,所述污水池通过若干可拆卸的挡板分隔成若干好氧池和缺氧池(63),所述好氧池和缺氧池(63)交替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好氧池与所述膜池(61)连通,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64)和第二挡板(65),所述第一挡板(64)和所述第二挡板(65)分别位于所述缺氧池(63)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挡板(64)上设有若干第一溢流孔(641),所述第一溢流孔(641)位于所述第一挡板(64)的底部,所述第二挡板(65)上设有若干第二溢流孔(651),所述第二溢流孔(651)位于所述第二挡板(65)的中上部,且所述第二溢流孔(651)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溢流孔(641)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和缺氧池(63)围合形成方形,所述膜池(61)位于所述方形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包括一个第一好氧池(62)和若干第二好氧池(67),所述第一好氧池(62)设有污水池的进水口,所述第二好氧池(67)靠近所述膜池(6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政忠沈飞吴琦刚郑涛袁浩然呼和涛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