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口转换电路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609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接口转换电路及系统,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其包括电压输入电路、三极管、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电压输入电路的一端与三极管的栅极连接,电压输入电路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输入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数字信号XH_V1,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转换后的数字信号XH_V2。电压输入电路可以向三极管Q1的栅极和集电极输入电压。输入的数字信号XH_V1的电平可以控制三极管Q1的导通情况,从而实现了数字信号在两个集成电路之间进行传输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口转换电路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口转换电路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当前大规模电路信号传输当中,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载体传输已经成为当今主流技术。一般而言,数字信号的存储、传输、处理均是采用二进制电平方式,即只由“1”和“0”组成,“1”代表高电平,“0”代表低电平。但当对应到硬件电路时,电平的高低通常采用电压的高低作为对应的参量进行比较。“0”即低电平,通常对应为参考系统的参考地电压,“1”即高电平则通常对应参考系统地的高电压。而且高电压可为多种电压表现方式(比如:5V/3.3V/1.8V/1.2V/1.5V等均可认为为高电平),这些电压等级不一致的信号在各自的电压等级电路中存储、传输、处理不会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在复杂大规模数字电路处理当中,由于很多集成电路自身独有的特性,致使其电平电压也与其他集成电路电平电压不一致。所以当在不同电压等级的集成电路之间传输数字信号时,会由于两个集成电路的电平电压不一致而导致无法传输数字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口转换电路及系统,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由于两个集成电路的电平电压不一致而导致无法传输数字信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口转换电路,其包括电压输入电路、三极管、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电压输入电路的一端与三极管的栅极连接,电压输入电路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输入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数字信号XH_V1,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转换后的数字信号XH_V2。电压输入电路可以向三极管Q1的栅极和集电极输入电压。输入的数字信号XH_V1的电平可以控制三极管Q1的导通情况,当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时,三极管Q1集电极的电压将与三极管Q1发射极的电压一致,而三极管Q1集电极的电压即为信号输出端的电压,由此获得输出的数字信号XH_V2。当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时,信号输出端的电压与电压输入电路的电压V2一致,并以此获得输出的数字信号XH_V2。因此,无论V1和V2是否相等,XH_V1均能转换为XH_V2信号,也就不会出现由于两个集成电路的电平电压不一致而导致无法传输数字信号的情况。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压输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电路和第二输入电路,第一输入电路与三极管的栅极连接,第二输入电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输入电路的输入电压为V1,第二输入电路的输入电压为V2,继而可以将电压V1输入至三极管Q1的1号管脚,将电压V2加压至三极管Q1的3号管脚,也就成功输入电压到三极管Q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输入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接口,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一接口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栅极连接。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接口用于接收电压V1,继而为三极管的栅极输入电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输入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接口,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二接口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接口用于接收电压V2,继而为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电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接口转换电路还包括分压电路,分压电路的一端与三极管的栅极连接,分压电路的另一端与信号输入端连接。上述实现过程中,分压电路可以与第一输入电路配合,以对V1进行分压,进而得到一个电阻电压来驱动三极管Q1的1号管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三电阻的一端与三极管的栅极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信号输入端连接。上述实现过程中,V1可以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三电阻分压得到一个电阻电压,以驱动三极管Q1的1号管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三极管为高速三极管。上述实现过程中,高速三极管可以凭借其较高的工作频率,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输出数字信号XH_V2,也就提高了该接口转换电路的工作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信号输入端连接有抗干扰电路。上述实现过程中,抗干扰电路可以使得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数字信号XH_V1无干扰存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信号输出端连接有检测电路。上述实现过程中,检测电路用于检测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数字信号XH_V2是否为准确的数字信号。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口转换系统,其包括第一外部电路、第二外部电路以及上述第一方面的接口转换电路,第一外部电路与接口转换电路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与第二外部电路连接。上述实现过程中,可以实现在第一外部电路和第二外部电路中加入接口转换电路后,该接口转换电路可以实现数字信号传输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换电路的电路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干扰电路的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电路的电路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换系统的结构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口转换电路的电路图。图标:100-第一外部电路;110-第二外部电路;120-接口转换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若出现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若出现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输入电路、三极管、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所述电压输入电路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输入电路、三极管、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所述电压输入电路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输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电路和第二输入电路,所述第一输入电路与所述三极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电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接口,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栅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江于丽娇陈治国齐斌
申请(专利权)人:云谷技术珠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