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田的混合加热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584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加热装置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油田的混合加热罐。包括罐体,罐体上方设有汇管,汇管的两侧设有太阳能管组,罐体通过管道与汇管的进口相连,汇管的出口与循环泵相连。本申请采用太阳能和电磁混合加热方式后,取消利用天然气伴生气通过燃烧器燃烧产生热量加热的方式,杜绝冒黑烟现象,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利用工业太阳能加热,白天吸收太阳光的热量,利用导热腔内液体自动升温循环,无污染,耗能少,用电省,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油田的混合加热罐
本技术属于加热装置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油田的混合加热罐。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的油田分布较广,随着部分油田边、远、散井不断的开发,伴随着安装大量的单井储油罐设备。单井储油罐设备经过长期使用,罐内油泥沙沉积严重,存在污垢沉积的现象,影响油罐内的储存容积;为了解决泥沙污垢沉积带来的安全生产隐患,使用单位需要在夏季关闭油井,对罐内进行人工清理油泥。我国原油普遍含蜡较多,在零上23℃时,开始凝结。需要对原油进行加热,把原油输送到汽车油罐车内进行外运外输。大约加温至零上40℃时,原油的流动性较好。目前现场采用的措施是利用开采出的伴生气,通过烧嘴燃烧,对原油进行加热。现有设备存在的隐患:(1)利用人工清理油罐,需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从地下来的原油中成分复杂,天然气中含有各种烷类成分,部分区块内含有H2S、CO等有毒气体,油罐内缺氧,存在中毒、窒息的风险;(2)夏季清理,人员进入油罐内,在太阳的炙烤下,罐内温度远高于外接温度,存在中暑的风险;(3)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必须使用不发火花的防爆工具;否则,铁锹撞击罐壁,产生火花;油泥沙中含有可燃气体,碰撞后,极容易爆炸;(4)油井停产检修,停产期间影响经济效益;(5)作为燃料给石油加热用的设备-加热炉供应燃料的,燃料供给管道内的天然气含带石油(伴生气),伴生气未经过净化处理,含有原油颗粒;经过烧嘴,雾化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料中的原油悬浮颗粒经过燃烧后,形成黑烟从烟囱中冒出,影响大气环境,达不到环保要求;r>(6)长时间冒黑烟,在加热筒等部位产生积碳,堵住加热筒及烟火管的换热部位;高温烟气不能及时排除,在烧嘴部位容易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油田的混合加热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用于油田的混合加热罐,包括罐体,罐体上方设有汇管,汇管的两侧设有太阳能管组,罐体通过管道与汇管的进口相连,汇管的出口与循环泵相连。所述汇管包括进口、管体、换热腔、换热盘管及两侧的加热总成,加热总成分别与太阳能管组相连,加热总成包括水平加热总成和竖直加热总成。所述汇管呈中心线分布依次为换热盘管、换热腔及管体,换热盘管的两端口一侧与罐体相连,另一端口与循环泵相连,汇管为双腔结构,外部管内部有双层钢管,形成导热腔;内部钢管中为被加热的介质,双层钢管中间为导热油。所述罐体上设有温变传感器,温变传感器与循环泵通过导线与电控柜相连。汇管的两侧的太阳能管组中,水平放置的太阳能管组和水平面保持5°的夹角,竖放的太阳能管组和垂直面保持5°的夹角,水平放置的太阳能管组与水平加热总成相连,竖放的太阳能管组与竖直加热总成相连。所述汇管的外管壁上均匀缠绕有电伴热带。上述的用于油田的混合加热罐的工作方法,利用太阳能加热时:当汇管的加热腔内有媒质通过,经过换热,循环后带走导热腔内的热量,使被加热的媒质温度升高;导热腔内的导热油由于热量被吸收带走,温度降低,利用液体高温在上,低温在下的原理,自动循环,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不断的加热媒质。利用电磁装置加热时:电磁加热装置,即使用电伴热带,缠绕在顶部加热汇管上,利用温变传感器,控制电控柜内二次仪表;同时,把正常的工频50HZ转换为高频,利用电磁微波感应加热,由于被加热的体积小,选用高频加热的方式。混合式加热时:使用循环泵,对被加热物质进行强制循环;被加热媒质,通过加热腔,和导热腔内的媒质进行加量交换,带走热量,从而起到加温的作用;同时利用温变传感器,通过控制柜内二次仪表,利用设定的温度,自动控制循环泵的启动和停止。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采用太阳能和电磁混合加热方式后,取消利用天然气伴生气通过燃烧器燃烧产生热量加热的方式,杜绝冒黑烟现象,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利用工业太阳能加热,白天吸收太阳光的热量,利用导热腔内液体自动升温循环,无污染,耗能少,用电省,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汇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汇管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汇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用于油田的混合加热罐,包括罐体1,罐体上方设有汇管3,汇管3的两侧设有太阳能管组2,罐体1通过管道与汇管3的进口相连,汇管3的出口与循环泵4相连。如图3所示,所述汇管包括进口、管体、换热腔、换热盘管及两侧的加热总成,加热总成分别与太阳能管组相连,加热总成包括水平加热总成351和竖直加热总成352。优选的,所述汇管3呈中心线分布依次为换热盘管34、换热腔33及管体32,换热盘管34的两端口一侧与罐体1相连,另一端口与循环泵4相连,汇管3为双腔结构,外部管内部有双层钢管,形成导热腔;内部钢管中为被加热的介质,双层钢管中间为导热油。优选的,所述罐体1上设有温变传感器11,温变传感器11与循环泵4通过导线与电控柜相连。优选的,如图4、图5所示,汇管3的两侧的太阳能管组2中,水平放置的太阳能管组2和水平面保持5°的夹角,竖放的太阳能管组2和垂直面保持5°的夹角,水平放置的太阳能管组2与水平加热总成351相连,竖放的太阳能管组2与竖直加热总成352相连。实施例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油田的混合加热罐,所述汇管3的外管壁上均匀缠绕有电伴热带36。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混合加热罐的工作原理为:利用太阳能加热时:平放的太阳能管和水平面保持5°的夹角,竖放的太阳能管和垂直面保持5°的夹角,太阳能管插入混合加热汇管中。混合加热汇管为双腔结构,即外部管内部有钢管(双层钢管),形成导热腔;内部钢管中为被加热的介质,两层钢管中间(导热腔内)为导热油(温度可达到300℃),太阳能管插入里面,里面全部充满导热油。热量传递,是由高温区向低温区,高温部分想低温部分自然的传递,利用液体温度升高后,热媒上升,冷媒下降的原理,时导热油在太阳能管内循环,最终变热的导热油都流向导热腔内。当加热腔内有媒质通过(流过),经过换热,循环后带走导热腔内的热量,使被加热的媒质温度升高;导热腔内的导热油由于热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油田的混合加热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罐体上方设有汇管(3),汇管(3)的两侧设有太阳能管组(2),罐体(1)通过管道与汇管(3)的进口相连,汇管(3)的出口与循环泵(4)相连;所述汇管(3)包括进口(31)、管体(32)、换热腔(33)、换热盘管(34)及两侧的加热总成(35),加热总成(35)分别与太阳能管组(2)相连,加热总成(35)包括水平加热总成(351)和竖直加热总成(3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油田的混合加热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罐体上方设有汇管(3),汇管(3)的两侧设有太阳能管组(2),罐体(1)通过管道与汇管(3)的进口相连,汇管(3)的出口与循环泵(4)相连;所述汇管(3)包括进口(31)、管体(32)、换热腔(33)、换热盘管(34)及两侧的加热总成(35),加热总成(35)分别与太阳能管组(2)相连,加热总成(35)包括水平加热总成(351)和竖直加热总成(3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油田的混合加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汇管(3)呈中心线分布依次为换热盘管(34)、换热腔(33)及管体(32),换热盘管(34)的两端口一侧与罐体(1)相连,另一端口与循环泵(4)相连,汇管(3)为双腔结构,外部管内部有双层钢管,形成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东海李东霞成红宇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兴泰金属结构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