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进出料阀门的集装箱液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583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集装箱液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带有进出料阀门的集装箱液袋,包括液袋本体,所述液袋本体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卡条,所述液袋本体和固定卡条上均固定安装有紧固件,所述液袋本体和固定卡条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卡条的内侧活动卡接有防撞插板,挡板的前部固定安装有新型阀门,所述新型阀门的内端活动套接有耐磨板。该带有进出料阀门的集装箱液袋,通过固定安装于液袋本体两侧的固定卡条,再将防撞插板插入液袋本体两侧的固定卡条中,液袋本体的两侧面中部便与防撞插板接触,于是液袋的两侧面便不会与集装箱的内壁直接接触,挡板为液袋提供了一层安全屏障,消除了相应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进出料阀门的集装箱液袋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液袋
,具体为一种带有进出料阀门的集装箱液袋。
技术介绍
集装箱液袋,是一种新型的液体运输方式,比罐车更有优势,在非危险液体运输上可以代替昂贵的罐箱、铁桶等传统包装,由于与传统的运输包装方式相比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液袋比起传统的罐箱,可以装载更多的货物,比最原始的集装箱可多装40%,那么所需要的集装箱数量就可以减少了,这样又可以节省资金,因此在各类化工、石油、食品、饲料、农产品等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现有的集装箱液袋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液袋在运输的过程中,货车有转弯等动作,那么由于惯性的作用,液袋内部装有的液体会对液袋的两侧面产生较大的压力,该压力会推动液袋本体进行左右晃动,液袋可能会因此撞上两边的集装箱内壁,由此为液袋带来损害,一般集装箱的内壁存在未被排查干净的凸起物,那么液袋将会有被扎破的可能由此带了危险和损失。并且现有的液袋在安装时其阀门与外部挡板的固定安装采用门卡的方式,该方式安装较为繁琐,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阀门结构,安装更加简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进出料阀门的集装箱液袋,具备侧面防撞和阀门易固定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进出料阀门的集装箱液袋,包括液袋本体,所述液袋本体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卡条,所述液袋本体和固定卡条上均固定安装有紧固件,所述液袋本体和固定卡条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紧固件的顶部为扁圆盖状,外表光滑无棱角,消除由紧固件本身所带来的可能划破液袋本体的安全隐患,两个所述固定卡条的内侧活动卡接有防撞插板,挡板的前部固定安装有新型阀门,所述新型阀门的内端活动套接有耐磨板,所述新型阀门的外表面固定卡接有挡板,所述耐磨板的内外两面分别与液袋本体和挡板接触。优选的,所述新型阀门包括进出料管和卡柱,所述进出料管活动套接于卡柱的内部,所述进出料管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环,所述进出料管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和卡环,所述弹簧活动套接于卡柱的内部,所述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限位环和卡环接触,所述卡环与卡柱活动卡接,挡板的位置位于卡环和耐磨板之间,耐磨板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的小通槽,这为了配合卡环的两只卡脚,在耐磨板安装时可以穿过卡环。优选的,所述防撞插板的右端的外面设置有凸起的棱骨,所述防撞插板的左端设置为弧形,所述防撞插板的边缘部分均作光滑圆角处理,左端弧形设计是为了插入时所受到的阻力会更小,并且做圆角处理的是避免过于锋锐的边线与液袋本体的表面产生猛烈接触时会将其划破,消除由防撞插板本身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防撞插板的通体长度与液袋本体的长度相等。优选的,所述固定卡条两个为一组,所述液袋本体的两侧面分别固定有一组固定卡条,所述固定卡条的截面为“L”形,防撞插板沿着两个固定卡条的“L”结构对称所形成的滑槽插入,防撞插板与液袋本体的侧面接触。优选的,所述卡柱的表面开设有两条规格相同的通槽,所述通槽为“L”形,所述通槽的一端沿着卡柱的表面一致延伸至其内端,所述通槽的另一端沿着卡柱表面向下有一深度为0.3cm的凹陷。优选的,所述卡环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卡脚,两个所述卡脚的位置对称,两个所述卡脚穿过卡柱的通槽延伸至卡柱的外部,两个卡脚的截面为边长0.4cm的矩形,初始状态下,上下两个卡脚卡在卡柱的通槽的凹陷之中,此时卡脚被限位,无法旋转脱离,托住两个卡脚并相投拖动,令卡脚脱离通槽的凹陷,此时弹簧被压缩,再顺时针旋转卡环九十度至通槽的另一边,此时卡脚脱离限位并且可以沿着通槽的另一端前后滑动,松开卡脚,弹簧复位,顶住卡环向前滑动,最终卡环的卡脚会顶住挡板,配合其后方的耐磨板将挡板夹紧在中间。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带有进出料阀门的集装箱液袋,通过固定安装于液袋本体两侧的固定卡条,再将防撞插板插入液袋本体两侧的固定卡条中,液袋本体的两侧面中部便与防撞插板接触,于是液袋的两侧面便不会与集装箱的内壁直接接触,挡板为液袋提供了一层安全屏障,消除了相应的安全隐患。2、该带有进出料阀门的集装箱液袋,通过卡住、限位环、弹簧和卡环之间形成卡锁机构,可将位于耐磨板和卡环之间的挡板牢牢卡在中间,无需使用阀门卡进行固定,固定方式更加简便易操作且性能可靠,固定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卡条和防撞插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卡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阀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阀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中:1、液袋本体;2、固定卡条;3、紧固件;4、防撞插板;5、挡板;6、耐磨板;7、新型阀门;701、进出料管;702、卡柱;703、限位环;704、弹簧;705、卡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一种带有进出料阀门的集装箱液袋,包括液袋本体1,液袋本体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卡条2,液袋本体1和固定卡条2上均固定安装有紧固件3,液袋本体1和固定卡条2通过紧固件3固定连接,紧固件3的顶部为扁圆盖状,外表光滑无棱角,消除由紧固件3本身所带来的可能划破液袋本体1的安全隐患,两个固定卡条2的内侧活动卡接有防撞插板4,挡板5的前部固定安装有新型阀门7,新型阀门7的内端活动套接有耐磨板6,新型阀门7的外表面固定卡接有挡板5,耐磨板6的内外两面分别与液袋本体1和挡板5接触。其中,新型阀门7包括进出料管701和卡柱702,进出料管701活动套接于卡柱702的内部,进出料管701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环703,进出料管701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704和卡环705,弹簧704活动套接于卡柱702的内部,弹簧70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限位环703和卡环705接触,卡环705与卡柱702活动卡接,挡板5的位置位于卡环705和耐磨板6之间,耐磨板6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的小通槽,这为了配合卡环705的两只卡脚,在耐磨板6安装时可以穿过卡环705。其中,防撞插板4的右端的外面设置有凸起的棱骨,防撞插板4的左端设置为弧形,防撞插板4的边缘部分均作光滑圆角处理,左端弧形设计是为了插入时所受到的阻力会更小,并且做圆角处理的是避免过于锋锐的边线与液袋本体1的表面产生猛烈接触时会将其划破,消除由防撞插板4本身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防撞插板4的通体长度与液袋本体1的长度相等。其中,固定卡条2两个为一组,液袋本体1的两侧面分别固定有一组固定卡条2,固定卡条2的截面为“L”形,防撞插板4沿着两个固定卡条2的“L”结构对称所形成的滑槽插入,防撞插板4与液袋本体1的侧面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进出料阀门的集装箱液袋,包括液袋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袋本体(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卡条(2),所述液袋本体(1)和固定卡条(2)上均固定安装有紧固件(3),所述液袋本体(1)和固定卡条(2)通过紧固件(3)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卡条(2)的内侧活动卡接有防撞插板(4),挡板(5)的前部固定安装有新型阀门(7),所述新型阀门(7)的内端活动套接有耐磨板(6),所述新型阀门(7)的外表面固定卡接有挡板(5),所述耐磨板(6)的内外两面分别与液袋本体(1)和挡板(5)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进出料阀门的集装箱液袋,包括液袋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袋本体(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卡条(2),所述液袋本体(1)和固定卡条(2)上均固定安装有紧固件(3),所述液袋本体(1)和固定卡条(2)通过紧固件(3)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卡条(2)的内侧活动卡接有防撞插板(4),挡板(5)的前部固定安装有新型阀门(7),所述新型阀门(7)的内端活动套接有耐磨板(6),所述新型阀门(7)的外表面固定卡接有挡板(5),所述耐磨板(6)的内外两面分别与液袋本体(1)和挡板(5)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进出料阀门的集装箱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阀门(7)包括进出料管(701)和卡柱(702),所述进出料管(701)活动套接于卡柱(702)的内部,所述进出料管(701)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环(703),所述进出料管(701)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704)和卡环(705),所述弹簧(704)活动套接于卡柱(702)的内部,所述弹簧(70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限位环(703)和卡环(705)接触,所述卡环(7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鹏翔韩文泰綦升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隆锦泰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