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包括机体、电机、转盘和若干软管夹具,所述转盘设置于机体上并且转盘连接电机,所述转盘与电机之间设置有分度装置,所述若干软管夹具活动设置于转盘上,并且沿转盘圆周方向均布,所述机体上沿转盘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整形装置、灌注装置、加热装置、封尾装置、打标装置、切边装置和卸料装置,该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能够自动对软管进行灌装封尾,并且该灌装封尾生产线能够对不同尺寸的软管进行灌装封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灌装封尾机械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
技术介绍
目前的日用品、化妆品,消耗品等行业采用管装包装非常普遍。为了满足产品密封性、美观、个性化或者其它的包装需求,包装管的尺寸也是越来越多样化,而现有的灌装封尾大部分为专用型的,即一种灌装封尾生产线只能对一种规格包装的产品进行生产,所以现在对于同一产品同时需要包装成多种规格时就需要采用人工灌装,再经过热合,人工挤压固定,最后人工操作气缸切刀切除多余的管尾。采用人工手动灌装对于器械的使用率相对较低,操作人员劳动繁琐,生产率较低,需要多人配合操作,消耗的时间较长,生产周期无法保证。采用人工生产无法保证管装产品不受污染,影响产品的质量,最终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因此设计出一种灌装封尾生产线,采用灌装封尾生产线就能够实现对软管进行灌装、热合封尾和裁切,采用机械自动生产,提高效率,并且生产出来的软管产品外观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该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能够自动对软管进行灌装封尾,并且该灌装封尾生产线能够对不同尺寸的软管进行灌装封尾。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包括机体、电机、转盘和若干软管夹具,所述转盘设置于机体上并且转盘连接电机,所述转盘与电机之间设置有分度装置,所述若干软管夹具活动设置于转盘上,并且沿转盘圆周方向均布,所述机体上沿转盘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整形装置、灌注装置、加热装置、封尾装置、打标装置、切边装置和卸料装置。进一步所述整形装置包括整形支架、整形头、整形气缸和整形顶杆,所述整形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整形头竖直布置与整形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整形头位于软管夹具的上方,所述整形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内,所述整形顶杆位于软管夹具下方,所述整形顶杆一端与整形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软管夹具接触,所述整形支架上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进一步所述灌注装置包括储料斗、计量泵、灌注支架、灌注筒、灌注气缸、灌注嘴、顶出气缸和灌注顶杆,所述计量泵与机体固定,并且计量泵连接储料斗和灌注筒,所述灌注筒竖直布置并且与灌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灌注气缸设置于灌注筒顶部并且灌注气缸的活塞杆伸入灌注筒内连接有挤压板,所述灌注嘴设置于灌注筒的底部与灌注筒连接,所述顶出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内,所述灌注顶杆位于软管夹具下方,所述灌注顶杆一端与顶出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软管夹具接触。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支架、加热筒、加热气嘴、加热气缸和加热顶杆,所述加热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筒竖直布置并且与加热支架连接,所述加热气嘴设置于加热筒底部并且于加热筒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筒连接气泵和电线,所述加热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内,所述加热顶杆位于软管夹具下方,所述加热顶杆一端与加热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软管夹具接触。进一步所述封尾装置包括封尾支架和第一啮合机构,所述封尾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啮合机构包括第一啮合支架、第一连接件、第一驱动气缸、两根第一连接杆和两根第一啮合杆,所述第一啮合支架与封尾支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竖直设置于第一啮合支架顶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啮合杆铰接,所述第一啮合杆与第一啮合支架铰接,所述两根第一连接杆和两根第一啮合杆对称布置,所述两根第一啮合杆上均设置有夹紧块,并且两块夹紧块相对布置,所述两块夹紧块均与电线连接。进一步所述打标装置包括打标支架和第二啮合机构,所述第二啮合机构与第一啮合机构结构一致,包括第二啮合支架、第二连接件、第二驱动气缸、两根第二连接杆和两根第二啮合杆,所述打标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啮合支架与打标支架连接,所述两根第二啮合杆上均设置有打标块,所述两块打标块相对布置。进一步所述切边装置包括切边支架和第三啮合机构,所述第三啮合机构与第一啮合机构结构一致,包括第三啮合支架、第三连接件、第三驱动气缸、两根第三连接杆和两根第三啮合杆,所述切边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啮合支架与切边支架连接,所述两根第三啮合杆上均设置有切刀,所述两把切刀相对布置。进一步所述卸料装置包括卸料支架、卸料挡板、卸料气缸、卸料顶杆和卸料滑道,所述卸料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卸料挡板与卸料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卸料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内,所述卸料顶杆位于软管夹具下方,所述卸料顶杆一端与卸料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卸料滑道与机体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加热支架包括固定板、两根滑动轴、滑动板、螺纹轴和旋转手柄,所述两根滑动轴竖直布置并且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水平设置于两根滑动轴顶部,所述滑动板竖向滑动连接与两根滑动轴上并且水平布置,所述旋转手柄固定连接于固定板顶部,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螺纹轴穿过螺纹孔和通孔与旋转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筒与滑动板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封尾支架、打标支架和切边支架的结构均与加热支架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灌装封尾生产线设置有整形装置、灌注装置、加热装置、封尾装置、打标装置、切边装置和卸料装置,能够自动对软管进行整形、灌注、加热、封尾、打标、切边和卸料,实现自动化生产;通过把加热支架设置成包括固定板、两根滑动轴、滑动板、螺纹轴和旋转手柄,并且封尾支架、打标支架和切边支架的结构均与加热支架一致,使加热装置、封尾装置、打标装置和切边装置均能够通过调节工作机构的高度来配合不同尺寸的软管,使该灌装封尾生产线能够对不同尺寸的软管进行灌装封尾生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的主视图;图2为转盘和若干软管夹具的俯视图;图3为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灌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封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打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切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软管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机体;2、整形装置;201、整形支架;202、整形头;203、整形顶杆;3、灌注装置;301、储料斗;302、计量泵;303、灌注气缸;304、灌注筒;305、灌注嘴;306、灌注支架;307、灌注顶杆;4、加热装置;401、加热筒;402、加热气嘴;403、加热顶杆;5、封尾装置;501、夹紧块;6、打标装置;601、打标块;7、切边装置;701、切刀;8、卸料装置;801、卸料支架;802、卸料挡板;803、卸料滑道;804、卸料顶杆;9、转盘;10、软管夹具;11、滑动轴;12、固定板;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包括机体、电机、转盘和若干软管夹具,所述转盘设置于机体上并且转盘连接电机,所述转盘与电机之间设置有分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软管夹具活动设置于转盘上,并且沿转盘圆周方向均布,所述机体上沿转盘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整形装置、灌注装置、加热装置、封尾装置、打标装置、切边装置和卸料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包括机体、电机、转盘和若干软管夹具,所述转盘设置于机体上并且转盘连接电机,所述转盘与电机之间设置有分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软管夹具活动设置于转盘上,并且沿转盘圆周方向均布,所述机体上沿转盘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整形装置、灌注装置、加热装置、封尾装置、打标装置、切边装置和卸料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装置包括整形支架、整形头、整形气缸和整形顶杆,所述整形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整形头竖直布置与整形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整形头位于软管夹具的上方,所述整形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内,所述整形顶杆位于软管夹具下方,所述整形顶杆一端与整形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软管夹具接触,所述整形支架上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装置包括储料斗、计量泵、灌注支架、灌注筒、灌注气缸、灌注嘴、顶出气缸和灌注顶杆,所述计量泵与机体固定,并且计量泵连接储料斗和灌注筒,所述灌注筒竖直布置并且与灌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灌注气缸设置于灌注筒顶部并且灌注气缸的活塞杆伸入灌注筒内连接有挤压板,所述灌注嘴设置于灌注筒的底部与灌注筒连接,所述顶出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内,所述灌注顶杆位于软管夹具下方,所述灌注顶杆一端与顶出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软管夹具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支架、加热筒、加热气嘴、加热气缸和加热顶杆,所述加热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筒竖直布置并且与加热支架连接,所述加热气嘴设置于加热筒底部并且于加热筒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筒连接气泵和电线,所述加热气缸竖直设置于机体内,所述加热顶杆位于软管夹具下方,所述加热顶杆一端与加热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软管夹具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膏体灌装封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尾装置包括封尾支架和第一啮合机构,所述封尾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啮合机构包括第一啮合支架、第一连接件、第一驱动气缸、两根第一连接杆和两根第一啮合杆,所述第一啮合支架与封尾支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诺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