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555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本体,前防撞梁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支架与车身纵梁前端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本体为空心矩形状,且前防撞梁本体的横截面为缺口“目”字型结构,其缺口处朝向后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防撞梁结构,能够在碰撞中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避免或者降低对前舱零部件的损害,降低维修费用,提高驾乘人员的安全性,同时,实现车身轻量化,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防撞梁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轻型客车、商务车,具体为一种前防撞梁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能力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汽车作为运输及代步工具进入千家万户,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伴随而来的交通事故也在逐渐增加。汽车如何能够在发生碰撞是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员的安全,并尽可能的减少汽车重要部件的损坏或将损坏降低到最低已成为汽车制造商的努力方向。汽车前防撞梁是影响汽车碰撞安全性的关键零部件,是车身上典型的薄壁安全件。前防撞梁的作用主要用于中低速碰撞时减少维修成本,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乘员的伤害。汽车的保有量逐年增加,能源消耗也逐渐加大,有效的节能减排也是当今环保的重要目标。汽车轻量化是解决汽车能耗问题的有效手段,而现有的汽车结构上,前防撞梁多数采用钢材料,缺点是产品重量大,过程耗能高,影响汽车轻量化。公告号CN209381940U的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车身零部件
的汽车前防撞梁结构,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结构的前防撞梁本体(1)一端后表面位置设置前防撞梁左连接板(2),前防撞梁本体(1)另一侧后表面位置设置前防撞梁右连接板(4),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结构的前防撞梁本体(1)、前防撞梁左连接板(2)、前防撞梁右连接板(4)均设置为由铝型材挤压成型制作而成的结构,前防撞梁本体(1)、前防撞梁左连接板(2)、前防撞梁右连接板(4)均为截面呈“日”字形结构,本技术的汽车前防撞梁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有效减轻整车重量,同时减少相应工装开发,达到缩短开发周期目的。公开号CN110962941A的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加强白车身框架,包括车身前端框架、下车体框架、侧围框架、顶盖框架和尾部框架,所述车身前端框架上部与所述顶盖框架前部固定连接,所述车身前端框架后部与所述下车体框架前部固定连接,所述下车体框架后部与所述尾部框架前部固定连接,所述尾部框架上部与所述顶盖框架后部固定连接,所述车身前端框架的前防撞梁和吸能盒纵向截面形状均为“目”字形,所述前防撞梁与前端模块中部设有防撞支撑板。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加强白车身框架,其增加车身前部结构吸能区域在正面碰撞过程中的吸能量,提高车身前部结构的横向刚度和前舱横摆模态、提升正面碰撞安全性能和传力效率,提高车身框架的整体强度,从而提升乘坐舒适性。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前防撞梁的截面分别呈“日”字形结构或“目”字形结构,并且为冲压成型,影响吸能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前防撞梁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本体,前防撞梁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支架与车身纵梁前端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本体为空心矩形状,且前防撞梁本体的横截面为缺口“目”字型结构,其缺口处朝向后侧。所述前防撞梁本体由铝合金材料滚压成型而成。所述支架焊接固定在前防撞梁本体后侧的左右两端部位置。所述支架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车身纵梁的前端为吸能盒,并有压溃结构。所述吸能盒的横截面为“日”字型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前防撞梁结构,能够在碰撞中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避免或者降低对前舱零部件的损害,降低维修费用,提高驾乘人员的安全性,同时,实现车身轻量化,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前防撞梁本体的横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图3中吸能盒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本体1,前防撞梁本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支架2与车身纵梁3前端连接。前防撞梁本体1为空心矩形状,且前防撞梁本体1的横截面为缺口“目”字型结构,其缺口处朝向后侧。本实施例中,前防撞梁本体由铝合金材料滚压成型而成。本实施例中,支架2焊接固定在前防撞梁本体后侧的左右两端部位置,且支架2由铝合金材料制成。车身纵梁3的前端为吸能盒4,并有压溃结构5。吸能盒4的横截面为“日”字型结构。本技术尤其适用于轻型客车、商务车的使用。本技术的前防撞梁结构,能够在碰撞中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避免或者降低对前舱零部件的损害,降低维修费用,提高驾乘人员的安全性,同时,实现车身轻量化,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本体,前防撞梁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支架与车身纵梁前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本体为空心矩形状,且前防撞梁本体的横截面为缺口“目”字型结构,其缺口处朝向后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本体,前防撞梁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支架与车身纵梁前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本体为空心矩形状,且前防撞梁本体的横截面为缺口“目”字型结构,其缺口处朝向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本体由铝合金材料滚压成型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胡松景兰英武樊栋阳张国桢马军波李治理李艳明杨松雨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德力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