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点焊的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81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点焊的上料机构,属于上料装置领域,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夹片振动盘以及螺母振动盘,所述夹片振动盘内设有夹片输料轨道以及与夹片输料轨道连通的夹片筛料轨道,所述夹片输料轨道和夹片筛料轨道均呈螺旋状且盘绕上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点焊工作平台的前端设置夹片振动盘以及螺母振动盘,由夹片振动盘以及螺母振动盘的特殊结构设计,对夹片和螺母的朝向进行筛选后,然后排序输送,最终获得朝向正确、排序整齐,并一一输送的夹片和螺母,为后续工序完成上料操作,满足后续加工组装要求,筛选精度高,效率高,实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点焊的上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上料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点焊的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参照图1,图1所示的零件夹片螺母用于对车牌进行辅助固定,包括夹片以及螺母,所述夹片上设有两个突出止口,所述螺母的底端设有四组点焊脚。在加工过程中加工人员先利用点焊脚将螺母点焊固定在夹片上,然后再将夹片冲压成U型夹片形状。在该零件的加工、组装等设备中,均需要上料装置来实现零件的自动上料操作,现有的大部分加工设备会采用振动盘作为上料输送装置。由于夹片和螺母的结构各不相同,并且不同的零部件需要的上料朝向不同,而以正确的朝向上料,才能使下一工序顺利的进行。因此对于具有特殊结构、特殊朝向要求的夹片和螺母,现有的振动盘已无法满足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点焊的上料机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化点焊的上料机构,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夹片振动盘以及螺母振动盘,所述夹片振动盘内设有夹片输料轨道以及与夹片输料轨道连通的夹片筛料轨道,所述夹片振动盘内设有用于对夹片输料轨道和夹片筛料轨道提供支撑作用的支撑环架,所述夹片输料轨道设置在支撑环架内壁上并沿支撑环架内壁呈螺旋状盘绕上升,所述夹片筛料轨道与支撑环架的外壁固定连接且呈螺旋状盘绕上升;其中,所述夹片筛料轨道包括单行段、限位段以及设置在单行段与限位段之间的变向段,所述单行段、限位段以及变向段均朝向夹片振动盘内腔倾斜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变向段包括与单行段连接的第一变向部以及与限位段连接的第二变向部,所述第二变向部与第一变向部的内侧连接,且所述第一变向部靠近限位段的一端的顶面高度沿靠近第二变向部的方向逐渐降低,使第二变向部与第一变向部输出端的连接处形成变向台阶。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段上方的设有防掉板,所述防掉板与限位段之间形成限位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变向部的外侧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前端设有变向规避段。作为优选,所述单行段的内侧设有单行板,且所述限位段的末端设有夹片输送轨道。作为优选,所述螺母振动盘内设有螺母输料轨道以及与螺母输料轨道连通的螺母筛料轨道,所述螺母输料轨道和螺母筛料轨道均呈螺旋状且盘绕上升,所述螺母输料轨道朝向螺母振动盘外侧倾斜设置,且所述螺母输料轨道靠近螺母筛料轨道的一端设有定向柱,所述定向柱的前端设有翻转斜坡。作为优选,所述螺母筛料轨道靠近螺母输料轨道的一端设有螺母缓冲平台。作为优选,所述螺母筛料轨道上并位于螺母缓冲平台后端设有定位台。作为优选,所述螺母振动盘内壁上并位于螺母输料轨道上方设有限高板。作为优选,所述螺母筛料轨道靠近螺母输料轨道的一端并位于定向柱的两侧设有导向块。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点焊工作平台的前端设置夹片振动盘以及螺母振动盘,由夹片振动盘以及螺母振动盘的特殊结构设计,对夹片和螺母的朝向进行筛选后,然后排序输送,最终获得朝向正确、排序整齐,并一一输送的夹片和螺母,为后续工序完成上料操作,满足后续加工组装要求,筛选精度高,效率高,实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零件夹片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点焊的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点焊的上料机构中夹片振动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点焊的上料机构中螺母振动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4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点焊的上料机构中夹片振动盘的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点焊的上料机构中螺母振动盘的俯视图。图中:1a-夹片;1b-螺母;1c-点焊脚;1d-止口;1-机架;2-夹片振动盘;2a-第一振动盘;2b-第二振动盘;21-夹片输料轨道;211-夹片缓冲平台;22-夹片筛料轨道;221-单行段;222-限位段;223-变向段;2231-第一变向部;2232-第二变向部;2233-变向台阶;23-防掉板;231-限位腔;24-导向板;241-变向规避段;25-单行板;26-夹片输送轨道;27-限高柱;3-螺母振动盘;31-螺母输料轨道;32-螺母筛料轨道;33-定向柱;331-翻转斜坡;34-螺母缓冲平台;35-定位台;36-限高板;37-导向块;371-第一翻转导向块;372-第二翻转导向块;38-螺母输送轨道;4-支撑环架;41-连通腔;42-防逆行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及“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图1所示的零件用于对车牌进行辅助固定,包括夹片1a以及螺母1b,所述夹片1a上设有两个突出的止口1d,所述螺母1b的底端设有四组点焊脚1c。在加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先利用点焊脚1c将螺母1b点焊固定在夹片1a上,然后再将夹片1a冲压成U型,其中,所述止口1d和螺母1b分别位于夹片1a相对的两侧表面。参见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点焊的上料结构,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夹片振动盘2以及螺母振动盘3。所述夹片振动盘2利用与其连接的振动电机的振动作用,将夹片振动盘2内的夹片输送至下一点焊工序,所述螺母振动盘3亦利用与其连接的振动电机的振动作用,将螺母振动盘3内的螺母同时输送至下一点焊工序。参见图3,所述夹片振动盘2设有夹片输料轨道21以及与夹片输料轨道21连通的夹片筛料轨道22,所述夹片输料轨道21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分别与夹片振动盘2的盘底以及夹片筛料轨道22连通。所述夹片振动盘2内设有用于对夹片输料轨道21和夹片筛料轨道22提供支撑作用的支撑环架4,所述夹片输料轨道21设置在支撑环架4内壁上并沿支撑环架4内壁呈螺旋状盘绕上升,所述夹片筛料轨道22与支撑环架4的外壁固定连接且呈螺旋状盘绕上升。所述支撑环架4与夹片振动盘2同轴线设置,且所述夹片振动盘2包括设置在支撑环架4内的第一振动盘2a以及设置在夹片振动盘2内壁与支撑环架4外壁之间的第二振动盘2b。所述第一振动盘2a的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点焊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夹片振动盘(2)以及螺母振动盘(3),所述夹片振动盘(2)内设有夹片输料轨道(21)以及与夹片输料轨道(21)连通的夹片筛料轨道(22),/n所述夹片振动盘(2)内设有用于对夹片输料轨道(21)和夹片筛料轨道(22)提供支撑作用的支撑环架(4),所述夹片输料轨道(21)设置在支撑环架(4)内壁上并沿支撑环架(4)内壁呈螺旋状盘绕上升,所述夹片筛料轨道(22)与支撑环架(4)的外壁固定连接且呈螺旋状盘绕上升;/n其中,所述夹片筛料轨道(22)包括单行段(221)、限位段(222)以及设置在单行段(221)与限位段(222)之间的变向段(223),所述单行段(221)、限位段(222)以及变向段(223)均朝向夹片振动盘(2)内腔倾斜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点焊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夹片振动盘(2)以及螺母振动盘(3),所述夹片振动盘(2)内设有夹片输料轨道(21)以及与夹片输料轨道(21)连通的夹片筛料轨道(22),
所述夹片振动盘(2)内设有用于对夹片输料轨道(21)和夹片筛料轨道(22)提供支撑作用的支撑环架(4),所述夹片输料轨道(21)设置在支撑环架(4)内壁上并沿支撑环架(4)内壁呈螺旋状盘绕上升,所述夹片筛料轨道(22)与支撑环架(4)的外壁固定连接且呈螺旋状盘绕上升;
其中,所述夹片筛料轨道(22)包括单行段(221)、限位段(222)以及设置在单行段(221)与限位段(222)之间的变向段(223),所述单行段(221)、限位段(222)以及变向段(223)均朝向夹片振动盘(2)内腔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点焊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段(223)包括与单行段(221)连接的第一变向部(2231)以及与限位段(222)连接的第二变向部(2232),所述第二变向部(2232)与第一变向部(2231)的内侧连接,且所述第一变向部(2231)靠近限位段(222)的一端的顶面高度沿靠近第二变向部(2232)的方向逐渐降低,使第二变向部(2232)与第一变向部(2231)输出端的连接处形成变向台阶(22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点焊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段(222)的上方设有防掉板(23),所述防掉板(23)与限位段(222)之间形成限位腔(231)。


4.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光洪牟登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彭山宏源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