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稳定型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68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衡、稳定型鞍座,包括:鞍座底板、床身、前保护罩和后保护罩,所述床身设于鞍座底板上,所述前保护罩和后保护罩设于鞍座底板的前后两侧,且所述床身上设有内凹槽,所述床身的内部位于内凹槽的两侧设有加强筋,且所述床身两侧的侧壁上设有线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一种平衡、稳定型鞍座,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独特的床身设置,并在鞍座底板的前后分别设置前保护罩和后保护罩,让其X轴和Y轴保持相对平衡,大大的提高了其结构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有效的提高加工中心运行的稳定性,且,线轨的设置,让其能够满足工作台移动的需要,让其更好的满足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衡、稳定型鞍座
本技术属于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特别涉及一种平衡、稳定型鞍座。
技术介绍
加工中心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应用最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因其综合加工能力较强,工件一次装夹后完成加工内容较多,加工精度及加工效率均较高等优势,普遍受到企业的青睐。加工中心上使用的鞍座是加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件,当前的鞍座其底部通过固定滑块座在床身线轨上,其上方设有工作台,在结构上不仅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现有的鞍座其结构大多较为单一,工作台一般都是固定于鞍座上的,其无法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对其位置进行调节,同时,现有的鞍座其大多都是只注重其结构上的设置,不注重其设备整体的平衡性,这样就会导致其在生产过程中失去平衡,轻则影响其生产的加工精度,重则出现倾倒事故,因而现有的鞍座还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衡、稳定型鞍座,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生产,通过独特的床身设置,并在鞍座底板的前后分别设置前保护罩和后保护罩,让其X轴和Y轴保持相对平衡,大大的提高了其结构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有效的提高加工中心运行的稳定性,且,线轨的设置,让其能够满足工作台移动的需要。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衡、稳定型鞍座,包括:鞍座底板、床身、前保护罩和后保护罩,所述床身设于鞍座底板上,所述前保护罩和后保护罩设于鞍座底板的前后两侧,且所述床身上设有内凹槽,所述床身的内部位于内凹槽的两侧设有加强筋,且所述床身两侧的侧壁上设有线轨。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平衡、稳定型鞍座,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独特的床身设置,并在鞍座底板的前后分别设置前保护罩和后保护罩,让其X轴和Y轴保持相对平衡,大大的提高了其结构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有效的提高加工中心运行的稳定性,且,线轨的设置,让其能够满足工作台移动的需要,让其更好的满足生产的需要。其中,所述鞍座底板呈桥拱状,其包括底板本体、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设于底板本体的两侧,所述床身设于底板本体上,并置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之间,所述前保护罩与第一连接座连接,所述后保护罩与第二连接座连接。此外,所述床身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组第一加强板和一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相对设置,两者之间设有交叉状加强筋板,两第一加强板之间和两第二加强板之间均设有一组辅助加强板。优选的,所述底板本体上设有一组凸柱,所述凸柱的两侧设有卡槽,所述凸柱卡于两辅助加强板之间的槽孔中,通过两弧形翼缘板连接,所述底板本体与床身相配合。进一步的,所述鞍座底板的下部设有一组拱柱,所述拱柱呈镂空状。所述镂空状拱柱的实现,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既增强了鞍座底板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减轻了其重量。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下方设有连接座。更进一步的,所述床身的两端均设有一组支撑座。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为三角形支撑座,其包括支撑座本体,所述支撑座本体上部设有上缘板,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与床身连接。本技术中所述鞍座底板的两侧设有滑块座。本技术中所述前保护罩和后保护罩均为伸缩式保护罩,其包括一组子保护罩,所述子保护罩相互之间套接。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平衡、稳定型鞍座,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独特的床身设置,并在鞍座底板的前后分别设置前保护罩和后保护罩,让其X轴和Y轴保持相对平衡,大大的提高了其结构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有效的提高加工中心运行的稳定性,同时,线轨的设置,便于工作台与鞍座实现移动式连接,让其能够根据实际的加工需要对工作台的位置进行调节,让其更好的满足生产的需要。2、本技术中所述前保护罩和后保护罩均为伸缩式保护罩,其包括一组子保护罩,所述子保护罩相互之间套接。所述伸缩式保护罩的设置,让其能够根据加工中心的实际需要,对其进行适应性调节,从而让其更好的满足生产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鞍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鞍座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鞍座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鞍座底部的局部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中前保护罩和后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所示的一种平衡、稳定型鞍座,包括:鞍座底板21、床身22、前保护罩23和后保护罩24,所述床身22设于鞍座底板21上,所述前保护罩23和后保护罩24设于鞍座底板21的前后两侧,且所述床身22上设有内凹槽25,所述床身22的内部位于内凹槽25的两侧设有加强筋26,且所述床身22两侧的侧壁上设有线轨27。本实施例中所述鞍座底板21呈桥拱状,其包括底板本体211、第一连接座212和第二连接座213,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衡、稳定型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鞍座底板(21)、床身(22)、前保护罩(23)和后保护罩(24),所述床身(22)设于鞍座底板(21)上,所述前保护罩(23)和后保护罩(24)设于鞍座底板(21)的前后两侧,且所述床身(22)上设有内凹槽(25),所述床身(22)的内部位于内凹槽(25)的两侧设有加强筋(26),且所述床身(22)两侧的侧壁上设有线轨(2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稳定型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鞍座底板(21)、床身(22)、前保护罩(23)和后保护罩(24),所述床身(22)设于鞍座底板(21)上,所述前保护罩(23)和后保护罩(24)设于鞍座底板(21)的前后两侧,且所述床身(22)上设有内凹槽(25),所述床身(22)的内部位于内凹槽(25)的两侧设有加强筋(26),且所述床身(22)两侧的侧壁上设有线轨(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稳定型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底板(21)呈桥拱状,其包括底板本体(211)、第一连接座(212)和第二连接座(213),所述第一连接座(212)和第二连接座(213)设于底板本体(211)的两侧,所述床身(22)设于底板本体(211)上,并置于第一连接座(212)和第二连接座(213)之间,所述前保护罩(23)与第一连接座(212)连接,所述后保护罩(24)与第二连接座(2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稳定型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22)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组第一加强板(221)和一组第二加强板(222),所述第一加强板(221)和第二加强板(222)相对设置,两者之间设有交叉状加强筋板(223),两第一加强板(221)之间和两第二加强板(222)之间均设有一组辅助加强板(22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稳定型鞍座,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振复
申请(专利权)人:旭淄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