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撑后工序装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65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滑撑后工序装配机构,包括工作台、过渡位转向机构、铆钉上料机构、底槽铆接机构以及成品夹料机械手,所述过渡位转向机构对应安装在工作台上表面底端一侧,所述铆钉上料机构上料机构安装在工作台上表面一侧,所述底槽铆接机构对应安装在工作台上表面另一侧,所述成品夹料机械手对应安装在工作台上表面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紧凑,体积较小,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使用,在过渡位转向机构作用下,可同步的驱使滑撑在转盘上转动,同时联动滑撑依次经过铆钉上料机构将铆钉放置在滑撑上、底槽铆接机构对铆钉进行冲压以及成品夹料机械手将成品滑撑取出,实现了整体加工工序,提升了整体加工效率,同时整体操作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撑后工序装配机构
本技术涉及滑撑加工设备相关
,具体为滑撑后工序装配机构。
技术介绍
滑撑,不锈钢滑撑铰链,多为不锈钢材质,是一种用于连接窗扇和窗框,使窗户能够开启和关闭的连杆式活动链接装置。滑撑一般包括滑轨、滑块、托臂、长悬臂、短悬臂、斜悬臂,其中滑块装于滑轨上,长悬臂铰接于滑轨与托臂之间,短悬臂铰接于滑块与托臂之间,斜悬臂铰接于滑块与长悬臂之间,滑撑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人工来进行装配,但是传统采用人工进行装配整体自动化程度低,无法同步实现了对铆钉的上料冲压等一系列工作,整体加工连续性较差,因此极大的降低了滑撑加工的效率以及稳定性。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传统的装配机构整体自动化程度低,无法同步实现了对铆钉的上料冲压等一系列工作,整体加工连续性较差,因此极大的降低了滑撑加工的效率以及稳定性,同时传统的装配机构整体体积较大,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加工使用,且整体使用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滑撑后工序装配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滑撑后工序装配机构,包括工作台、过渡位转向机构、铆钉上料机构、底槽铆接机构以及成品夹料机械手,所述过渡位转向机构对应安装在工作台上表面底端一侧,所述铆钉上料机构上料机构安装在工作台上表面一侧,所述底槽铆接机构对应安装在工作台上表面另一侧,所述成品夹料机械手对应安装在工作台上表面顶端。优选的,所述工作台整体呈矩形结构,且所述工作台底端四角处对应安装有支撑腿。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表面中心处对应安装有转盘,且所述转盘与过渡位转向机构对应安装。优选的,所述铆钉上料机构由振动盘、抓取组件组成,所述振动盘安装在工作台一侧,所述抓取组件安装在工作台上表面一侧,所述抓取组件与振动盘对应安装,且所述抓取组件输出端朝向转盘,利用夹料机械手抓取铆钉,利用这种机构,抓取方便,稳定,效率高。优选的,所述底槽铆接机构由支撑架、冲压组件组成,所述支撑架安装在工作台上表面一侧,所述冲压组件对应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冲压组件的输出端朝向转盘,该机构主要是对长连杆,中连杆,短连杆,滑码的铆接,利用气液增压缸代替传统的冲压对铆钉进行铆接,结构紧凑,节约空间。优选的,所述过渡位转向机构由导向架、驱动组件组成,所述导向架对应安装在工作台上表面底端,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导向架上,且所述驱动组件输出端与转盘传动连接,改变滑撑在进入滑撑后工序装配的方向,利用气缸推动上面的载具呈90度旋转后,滑撑前后段过渡机械手抓取能够直接抓取并放置在转盘中进行后工序的组装。本技术提供了滑撑后工序装配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整体结构紧凑,体积较小,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使用,同时该装置整体自动化程度高,在过渡位转向机构辅助下,可对滑撑的方向进行调节,利用气缸推动上面的载具呈90度旋转后,滑撑前后段过渡机械手抓取能够直接抓取并放置在转盘中进行后工序的组装,提升了整体加工效率,在过渡位转向机构作用下,可同步的驱使滑撑在转盘上转动,同时联动滑撑依次经过铆钉上料机构将铆钉放置在滑撑上、底槽铆接机构对铆钉进行冲压以及成品夹料机械手将成品滑撑取出,实现了整体加工工序,提升了整体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成品夹料机械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铆钉上料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过渡位转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底槽铆接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作台;2、过渡位转向机构;201、导向架;202、驱动组件;3、铆钉上料机构;301、振动盘;302、抓取组件;4、底槽铆接机构;401、支撑架;402、冲压组件;6、成品夹料机械手;7、支撑腿;8、转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滑撑后工序装配机构,包括工作台1、过渡位转向机构2、铆钉上料机构3、底槽铆接机构4以及成品夹料机械手6,所述过渡位转向机构2对应安装在工作台1上表面底端一侧,所述铆钉上料机构3上料机构安装在工作台1上表面一侧,所述底槽铆接机构4对应安装在工作台1上表面另一侧,所述成品夹料机械手6对应安装在工作台1上表面顶端。所述工作台1整体呈矩形结构,且所述工作台1底端四角处对应安装有支撑腿7,可对工作台1进行支撑处理,保证了工作台1在使用中的稳定性。所述工作台1上表面中心处对应安装有转盘8,且所述转盘8与过渡位转向机构2对应安装。所述铆钉上料机构3由振动盘301、抓取组件302组成,所述振动盘301安装在工作台1一侧,所述抓取组件302安装在工作台1上表面一侧,所述抓取组件302与振动盘301对应安装,且所述抓取组件302输出端朝向转盘8,利用夹料机械手抓取铆钉,利用这种机构,抓取方便,稳定,效率高。所述底槽铆接机构4由支撑架401、冲压组件402组成,所述支撑架401安装在工作台1上表面一侧,所述冲压组件402对应安装在支撑架401上,所述冲压组件402的输出端朝向转盘8,该机构主要是对长连杆,中连杆,短连杆,滑码的铆接,利用气液增压缸代替传统的冲压对铆钉进行铆接,结构紧凑,节约空间。所述过渡位转向机构2由导向架201、驱动组件202组成,所述导向架201对应安装在工作台1上表面底端,所述驱动组件202安装在导向架201上,且所述驱动组件202输出端与转盘8传动连接,改变滑撑在进入滑撑后工序装配的方向,利用气缸推动上面的载具呈90度旋转后,滑撑前后段过渡机械手抓取能够直接抓取并放置在转盘中进行后工序的组装。工作原理,在加工时,首先将铆钉放置在振动盘301内,通过设有铆钉上料机构3,铆钉在振动盘301上受到振动力作用整齐的排放在振动盘301上,保证了整体加工工作的稳定进行,通过抓取组件302可同步的将铆钉取放在转盘8上的滑撑内,之后在过渡位转向机构2辅助下,可对滑撑的方向进行调节,利用气缸推动上面的载具呈90度旋转后,滑撑前后段过渡机械手抓取能够直接抓取并放置在转盘8中进行后工序的组装,提升了整体加工效率,在过渡位转向机构2作用下,可同步的驱使滑撑在转盘8上转动,同时联动滑撑依次经过铆钉上料机构3将铆钉放置在滑撑上、底槽铆接机构4对铆钉进行冲压以及成品夹料机械手6将成品滑撑取出,实现了整体加工工序,便于工作人员操作使用,同时整体操作稳定性高,可快速高效的对滑撑进行加工。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滑撑后工序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过渡位转向机构(2)、铆钉上料机构(3)、底槽铆接机构(4)以及成品夹料机械手(6),所述过渡位转向机构(2)对应安装在工作台(1)上表面底端一侧,所述铆钉上料机构(3)上料机构安装在工作台(1)上表面一侧,所述底槽铆接机构(4)对应安装在工作台(1)上表面另一侧,所述成品夹料机械手(6)对应安装在工作台(1)上表面顶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滑撑后工序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过渡位转向机构(2)、铆钉上料机构(3)、底槽铆接机构(4)以及成品夹料机械手(6),所述过渡位转向机构(2)对应安装在工作台(1)上表面底端一侧,所述铆钉上料机构(3)上料机构安装在工作台(1)上表面一侧,所述底槽铆接机构(4)对应安装在工作台(1)上表面另一侧,所述成品夹料机械手(6)对应安装在工作台(1)上表面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撑后工序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整体呈矩形结构,且所述工作台(1)底端四角处对应安装有支撑腿(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撑后工序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表面中心处对应安装有转盘(8),且所述转盘(8)与过渡位转向机构(2)对应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撑后工序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上料机构(3)由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承凯高立兴郑世怀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心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