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薄板轧制的加热炉炉辊及其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556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薄板轧制的加热炉炉辊及其水套,所述炉辊包括:炉辊本体;水套,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之中;定位套;后端盖,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的后端;前端盖,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的前端;端盖接头,固定设置在所述前端盖的内圈;回水管,连通于所述回水连通管;供水管,连通于所述水套的前端开口。所述水套包括水套本体,为中空结构;水套腔,设置在所述水套本体中;进水端,位于所述水套本体的前端;固定槽,位于所述水套本体的后端;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固定槽上以使冷却水流出所述水套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述炉辊及其水套,水套在炉辊不易晃动,也不易与辊身摩擦,后端盖和前端盖均不易产生漏水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薄板轧制的加热炉炉辊及其水套
本技术属于钢板轧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薄板轧制的加热炉炉辊及其水套。
技术介绍
CSP生产线加热炉是1700mm热轧生产线,加热炉形式是滚底式加热炉,全长204米,炉温要求轧钢温度为1000℃—1200℃。炉子为两流式,每流分为加热段、保温段、摆动段,炉内每流170根炉辊;由于炉辊在加热炉内1200℃状况下运转,炉辊采用内冷却方式,冷却水通过旋转接头进水口进入炉辊内的水套内部,进水通过水套尾部回流进辊身内部后,在返回旋转接头回水口,再返回水管线,这种闭环冷却方法是炉辊在炉内正常运转的保证,水套在炉辊内要随着炉辊一同旋转,水套的前端由进水管与旋转接头连接,如图4所示,后端与辊身后盖的一字横向键连接,为了能够使水套的键槽配合于一字横向键,一般会在一字横向键与水套键槽间留有2mm间隙,这就造成水套键槽与横向键运转时的碰撞,水套在炉辊内晃动,而且还能够造成水套局部与辊身内壁摩擦,这就产生很大交变轴向力,这个轴向力导致一字横向键6个螺栓松动,螺栓松动又导致后盖漏水,水直接进入被动端轴承底座,损坏轴承,辊身轴向力另一个破坏作用是每个周期上下滑动,使水套频繁颤动造成水套进水管与水套主管连接焊口断裂,这样就造成进水直接返回回水口,造成烧坏炉辊。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如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结合多年的炉辊研发经验,提出一种用于薄板轧制的加热炉炉辊及其水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薄板轧制的加热炉炉辊及其水套。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薄板轧制的加热炉炉辊,包括:炉辊本体,为中空筒状结构,用于对板坯进行轧制;水套,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之中;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外圈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的内腔壁上,所述定位套的内圈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套的外壁上;后端盖,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的后端并与所述炉辊本体的后端密封配合,所述后端盖设有用于嵌设所述水套后端的固定槽的十字键;前端盖,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的前端,所述前端盖的外圈与所述炉辊本体的前端密封配合;端盖接头,固定设置在所述前端盖的内圈并与所述前端盖的内圈密封配合,所述水套的前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端盖接头的内部,所述端盖接头上设有回水连通管;回水管,连通于所述回水连通管;供水管,连通于所述水套的前端开口。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薄板轧制的加热炉炉辊还包括封堵盖,所述封堵盖通过第一密封盘根密封配合于所述端盖接头的外壁,所述封堵盖上开设有供所述供水管伸入的通孔,所述供水管通过第三密封盘根密封配合于所述封堵盖。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管通过第二密封盘根密封配合于所述水套的前端开口。进一步地,所述后端盖的十字键和所述固定槽之间设有出水口,来自所述供水管的冷水通过所述出水口流入水腔。进一步地,所述回水连通管连通于所述水腔,所述端盖接头上开设有2-4个回水连通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盘根和所述第三密封盘根均为四氟盘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盘根为四氟割裂丝盘根。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套,包括:水套本体,为中空结构;水套腔,设置在所述水套本体中;进水端,位于所述水套本体的前端,连通于供水管以接收冷却水的输入;固定槽,位于所述水套本体的后端,用于插入后端盖的十字键以对所述水套本体进行固定;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固定槽上以使冷却水流出所述水套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述的用于薄板轧制的加热炉炉辊,通过炉辊本体、水套、定位套、后端盖、前端盖和端盖接头的配合设置,水套通过后端盖、前端盖和端盖接头三个位置的固定,使水套在炉辊不易产生晃动,也不易产生于辊身的摩擦,后端盖和前端盖均不易产生漏水的情况;本技术所述的水套,通过设置固定槽,使水套能够与后端盖牢固配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薄板轧制的加热炉炉辊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水套的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辊本体、2-水套、21-固定槽、211-出水口、22-水套本体、23-水套腔、24-进水端、3-定位套、4-后端盖、41-十字键、5-前端盖、6-端盖接头、61-回水连通管、7-回水管、8-供水管、81-第三密封盘根、82-第二密封盘根、9-封堵盖、91-第一密封盘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如图1所示,所述用于薄板轧制的加热炉炉辊,包括:炉辊本体1,为中空筒状结构,用于对板坯进行轧制;水套2,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1之中;定位套3,所述定位套3的外圈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1的内腔壁上,所述定位套3的内圈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套2的外壁上;后端盖4,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1的后端并与所述炉辊本体1的后端密封配合,所述后端盖4设有用于嵌设所述水套2后端的固定槽21的十字键41;前端盖5,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1的前端,所述前端盖5的外圈与所述炉辊本体1的前端密封配合;端盖接头6,固定设置在所述前端盖5的内圈并与所述前端盖5的内圈密封配合,所述水套2的前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端盖接头6的内部,所述端盖接头6上设有回水连通管61;回水管7,连通于所述回水连通管61;供水管8,连通于所述水套2的前端开口。所述定位套3上开设有供水流通的通孔。所述用于薄板轧制的加热炉炉辊还包括封堵盖9,所述封堵盖9通过第一密封盘根91密封配合于所述端盖接头6的外壁,所述封堵盖9上开设有供所述供水管8伸入的通孔,所述供水管8通过第三密封盘根81密封配合于所述封堵盖9。所述供水管8通过第二密封盘根82密封配合于所述水套2的前端开口。所述后端盖4的十字键41和所述固定槽21之间设有出水口211,来自所述供水管8的冷水通过所述出水口211流入水腔,所述水腔为所述炉辊本体1的内腔壁和所述水套2的外壁之间的空隙。所述回水连通管61连通于所述水腔,从所述出水口211流出的冷却水对所述炉辊本体1进行冷却,冷却水带走所述炉辊本体1的热量变为热水通过所述回水连通管61流至所述回水管7中,所述端盖接头6上开设有2-4个回水连通管61。所述第一密封盘根91和所述第三密封盘根81均为四氟盘根。所述第二密封盘根82为四氟割裂丝盘根。所述用于薄板轧制的加热炉炉辊工作时,所述炉辊本体1受滚轴驱动转动,所述炉辊本体1带动所述水套2、所述定位套3、所述后端盖4、所述前端盖5和所述端盖接头6一起转动,冷却水通过所述供水管8进入所述水套腔23,冷却水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薄板轧制的加热炉炉辊,其特征在于,包括:/n炉辊本体,为中空筒状结构,用于对板坯进行轧制;/n水套,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之中;/n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外圈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的内腔壁上,所述定位套的内圈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套的外壁上;/n后端盖,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的后端并与所述炉辊本体的后端密封配合,所述后端盖设有用于嵌设所述水套后端的固定槽的十字键;/n前端盖,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的前端,所述前端盖的外圈与所述炉辊本体的前端密封配合;/n端盖接头,固定设置在所述前端盖的内圈并与所述前端盖的内圈密封配合,所述水套的前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端盖接头的内部,所述端盖接头上设有回水连通管;/n回水管,连通于所述回水连通管;/n供水管,连通于所述水套的前端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薄板轧制的加热炉炉辊,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辊本体,为中空筒状结构,用于对板坯进行轧制;
水套,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之中;
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外圈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的内腔壁上,所述定位套的内圈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套的外壁上;
后端盖,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的后端并与所述炉辊本体的后端密封配合,所述后端盖设有用于嵌设所述水套后端的固定槽的十字键;
前端盖,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辊本体的前端,所述前端盖的外圈与所述炉辊本体的前端密封配合;
端盖接头,固定设置在所述前端盖的内圈并与所述前端盖的内圈密封配合,所述水套的前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端盖接头的内部,所述端盖接头上设有回水连通管;
回水管,连通于所述回水连通管;
供水管,连通于所述水套的前端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薄板轧制的加热炉炉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薄板轧制的加热炉炉辊还包括封堵盖,所述封堵盖通过第一密封盘根密封配合于所述端盖接头的外壁,所述封堵盖上开设有供所述供水管伸入的通孔,所述供水管通过第三密封盘根密封配合于所述封堵盖。


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益祥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中天宏远再制造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