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装用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443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装用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及其生产方法,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包括内层纤维纱线和外层长丝,所述内层纤维纱线为棉纤维纱线,所述外层长丝为涤纶长丝或锦纶长丝,所述两根外层长丝捻向相异,其中一根外层长丝为Z捻向,另一根外层长丝为S捻向,所述两根外层长丝对内层纤维纱线网状交叉捆绑。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出的工装用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实现双长丝对棉纤维纱线稳定的网状交叉捆绑形态,使其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在保持棉纤维纱线舒适感同时,大幅提升纱线的耐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装用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工装用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水平及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纺织服装面料需求不断迭代升级,服装面料随着各领域的应用场合不同而呈逐渐细分的方向发展,近年来一种具有舒适透气和轻薄耐磨的工装面料备受消费者推崇。目前,现市面上提升纱线及面料耐磨性能的方式方法较多,如CN201920109831.0,通过多种纱线缠绕提升纱线耐磨性能,采用11种纱线多层缠绕提升纱线耐磨性能;CN202021270808.9,使用3—8根芯纱,再通过过渡层和包缠层缠绕,提升纱线耐磨性能;CN201920347660和CN201921558164都是通过选择合理纱线及变换织物组织结构设计而提升面料耐磨性能;CN201310610484通过整理助剂和涂层加工提升面料耐磨效果。以上技术方案均使纱线及面料耐磨性能得到提升,但通过多种纱线缠绕纱线制得的服装面料厚重且透气性差;而通过整理助剂和涂层加工面料透气性差,且会随着洗涤次数增加而功能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装用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及其生产方法,其具有结构形态稳定,在保持棉纤维纱线舒适感同时,大幅提升纱线的耐磨性能的优点。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装用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的生产方法,解决了现有工装面料耐磨性差、厚重、透气性差和穿着不舒适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装用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包括内层纤维纱线和外层长丝,所述内层纤维纱线为棉纤维纱线,所述外层长丝为涤纶长丝或锦纶长丝,所述外层长丝两根捻向相异,其中一根外层长丝为Z捻向,另一根外层长丝为S捻向,所述两根外层长丝对内层纤维纱线网状交叉捆绑,所述内层纤维纱线和两根外层长丝的总纱线支数为21—60英支,两根长丝的含量占总纱线的16-45%,所述内层纤维纱线和任意一根外层长丝组成第一复合纱线,所述第一复合纱线捻度为55—145捻/10cm,所述第一复合纱线和另一根外层长丝组成第二复合纱线,所述第二复合纱线的捻度为30—75捻/10cm。进一步地,一种工装用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棉:100%新疆棉;(2)清花:将100%新疆棉依次经过抓棉机、混开棉机、双轴流开棉机、多仓混棉机、豪猪开棉机、振动给棉机和单打手成卷机中,制备出棉卷,其中,抓棉机的打手速度为720r/min,豪猪开棉机的打手速度为620r/min,单打手成卷机的打手速度为1040r/min,单打手成卷机的风扇速度1300r/min,清花磅重为18.50—20.50kg;(3)梳棉:将棉卷经过梳棉机,梳棉定量为19.50—21.00g/5m,制出梳棉生条,其中盖板隔距分别为8、7、7、7、8‰英丝,锡林速度为415r/min,盖板速度为21.2cm/min,车速为96m/min;(4)准备工序:采用并条机将6根梳棉生条预并,预并定量为17.50—19.50g/5m,采用条卷机,条卷定量为38—45g/m,条卷16根并合,其中,牵伸隔距为5×10mm,后区牵伸倍数为1.78—1.66倍,预并车速为270m/min;(5)精梳:采用精梳机进行精梳,其中,顶梳隔距为1.5×0.75mm;(6)并条:采用并条机进行并条,其中,并条车速为245m/min,牵伸隔距5×15mm;(7)粗纱:采用粗纱机进行粗纱,其中,牵伸隔距为8×21×23mm;(8)细纱:将任意一根长丝由细纱机的前皮辊处喂入,与牵伸后的棉纤维纱线保持恒定间距为2.5mm,经前皮辊和前罗拉钳口同时输出,完成复合加捻成纱,制备出第一复合纱线,第一复合纱的捻向为“Z捻”或“S捻”,牵伸隔距18×64mm,钢丝圈69031#—690316/0;(9)络筒:采用自动络筒机,其中,C±:15%5.0m,CC±20%10.0m;(10)并线:将另一根长丝与上工序生产的复合纱在并线设备上合并为一个并筒,并线车速设定为20HZ;(11)倍捻:将并线制备的并筒在倍捻机生产,倍捻捻向与细纱设备捻向相异为“S捻”或“Z捻”,使第二根长丝对第一复合纱线的反向捆绑,两根是外层长丝呈交叉配置。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梳棉机的刺辊与给棉板间距为15—18‰英丝,刺辊与除尘刀间距为10—12‰英丝,刺辊速度为840—960r/min,锡刺比为2.5—2.2:1。进一步地,在步骤(5)中,精梳机的梳理隔距为19—22‰英丝,落棉隔距为9.5—11mm,牵伸隔距为8—10mm,精梳定量为18.50—22.00g/5m。进一步地,在步骤(6)中,并条机的后区牵伸倍数为1.66—1.36倍,并合数为6—8根,并条定量为17.50—20.50g/5m,喇叭口孔径为2.8—3.0mm。进一步地,在步骤(7)中,粗纱机的粗纱定量为3.5—7.0g/10m,后区牵伸倍数为1.197—1.24倍,钳口为3.5—5.5mm,捻系数为120—135;在步骤(8)中,细纱机的捻度为55—145捻/10cm,细纱总牵伸为30—60倍,后区牵伸为1.17-1.21倍,前罗拉速度为120—230r/min,钳口隔距为2.5—3.0mm,皮辊压力控制在180N±5N。进一步地,在步骤(9)中,自动络筒机的自络速度为900—1200m/min,张力电压为4/2/1V,电子清纱器参数为N:250—280%,S:140%1.4cm—160%1.6cm,L:40%30cm—40%40cm,T:-3030cm—-40%40cm,在步骤(11)中,倍捻机的捻度为30—75捻/10cm,倍捻锭速为4000—6000r/min。进一步地,在步骤(10)中,测得第一复合纱线的张力为13—29g,另一根外层长丝的张力为5—15g。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双长丝异捻向分步复合的成纱的方式,通过优选设计第一长丝喂入位置、第一复合纱捻度及捻向,以及第二长丝与第一复合纱并线张力、倍捻捻度及捻向配置技术创新措施,实现双长丝对棉纤维纱线稳定的网状交叉捆绑形态,获得了结构稳定的效果,大幅提升纱线的耐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双丝异捻向交叉捆绑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双丝同“S捻”向包缠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双丝同“Z捻”向包缠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单丝“Z捻”向包缠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规格为:精梳棉32+T35D/144F+T35D/144F/2W;其中,精梳棉为100%新疆棉,两根长丝使用相同规格的涤纶长丝:T35D/144F;一种工装用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棉:100%新疆棉;(2)清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装用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其特征在于,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包括内层纤维纱线和外层长丝,所述内层纤维纱线为棉纤维纱线,所述外层长丝为涤纶长丝或锦纶长丝,所述外层长丝两根捻向相异,其中一根外层长丝为Z捻向纱线,另一根外层长丝为S捻向纱线,所述两根外层长丝对内层纤维纱线网状交叉捆绑,所述内层纤维纱线和两根外层长丝的总纱线支数为21—60英支,两根长丝的含量占总纱线的16-45%,所述内层纤维纱线和任意一根外层长丝组成第一复合纱线,所述第一复合纱线捻度为55—145捻/10cm,所述第一复合纱线和另一根外层长丝组成第二复合纱线,所述第二复合纱线的捻度为30—75捻/10c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装用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其特征在于,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包括内层纤维纱线和外层长丝,所述内层纤维纱线为棉纤维纱线,所述外层长丝为涤纶长丝或锦纶长丝,所述外层长丝两根捻向相异,其中一根外层长丝为Z捻向纱线,另一根外层长丝为S捻向纱线,所述两根外层长丝对内层纤维纱线网状交叉捆绑,所述内层纤维纱线和两根外层长丝的总纱线支数为21—60英支,两根长丝的含量占总纱线的16-45%,所述内层纤维纱线和任意一根外层长丝组成第一复合纱线,所述第一复合纱线捻度为55—145捻/10cm,所述第一复合纱线和另一根外层长丝组成第二复合纱线,所述第二复合纱线的捻度为30—75捻/1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装用双丝异捻向捆绑纱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配棉:100%新疆棉;
(2)清花:将100%新疆棉依次经过抓棉机、混开棉机、双轴流开棉机、多仓混棉机、豪猪开棉机、振动给棉机和单打手成卷机中,制备出棉卷,其中,抓棉机的打手速度为720r/min,豪猪开棉机的打手速度为620r/min,单打手成卷机的打手速度为1040r/min,单打手成卷机的风扇速度1300r/min,清花磅重为18.50—20.50kg;
(3)梳棉:将棉卷经过梳棉机,梳棉定量为19.50—21.00g/5m,制出梳棉生条,其中盖板隔距分别为8、7、7、7、8‰英丝,锡林速度为415r/min,盖板速度为21.2cm/min,车速为96m/min;
(4)准备工序:采用并条机将6根梳棉生条预并,预并定量为17.50—19.50g/5m,采用条卷机,条卷定量为38—45g/m,条卷16根并合,其中,牵伸隔距为5×10mm,后区牵伸倍数为1.78—1.66倍,预并车速为270m/min;
(5)精梳:采用精梳机进行精梳,其中,顶梳隔距为1.5×0.75mm;
(6)并条:采用并条机进行并条,其中,并条车速为245m/min,牵伸隔距5×15mm;
(7)粗纱:采用粗纱机进行粗纱,其中,牵伸隔距为8×21×23mm;
(8)细纱:将任意一根外层长丝由细纱机的前皮辊处喂入,与牵伸后的棉纤维纱线保持恒定间距为2.5mm,经前皮辊和前罗拉钳口同时输出,完成复合加捻成纱,制备出第一复合纱线,第一复合纱的捻向为“Z捻”或“S捻”,牵伸隔距18×64mm,钢丝圈69031#—690316/0;
(9)络筒:采用自动络筒机,其中,C±:15%5.0m,C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霞张艳红程小明吕治家
申请(专利权)人: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