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2423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可降解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生物降解材料,包括PBS/PCDL共聚酯和纤维素纳米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PBS/PCDL共聚酯减缓可生物降解材料的降解速率,提高贮存稳定性,同时加入纤维素纳米纤维作为增韧相,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使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实施例的结果显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生物降解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能够达到610.8MPa,拉伸屈服强度最高为48.04MPa,断裂伸长率为529.6%,可生物降解材料在10d、20d、30d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1.1%、2.9%、4.5%,具有良好的可生物降解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降解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一次性口腔器械盒是治疗各种口腔疾病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中的治疗盘,以及部分牙探针和口镜的材料均为传统类塑料。由于塑料在自然进化中存在的时间较短,因此塑料可抵抗微生物的侵蚀,自然界中也没有能够降解塑料这种合成聚合物的酶,使得塑料难以被自然降解。目前塑料垃圾一般是通过填埋、焚化和回收处理掉,但不恰当的塑料废弃物处理往往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填埋、焚化和回收处理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有毒固废物和有毒气体的产生,如聚氯乙烯塑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恶英的持久性有机污染,既污染了土地,又污染了空气,不仅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存,而且潜在地威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是一种结晶度较高,由丁二酸和丁二醇共聚而成的聚酯,易被自然界的多种微生物或动植物体内的酶分解、代谢,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性,是典型的可完全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将PBS与传统型塑料聚乙烯(PE)对比,发现PBS的熔点和力学性能与PE相当,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好,可满足在一次性制品行业中的应用。但是相比于PE,PBS存在水解速率过快、贮存稳定性差的缺陷,无法满足一次性口腔器械盒的基本条件,在PBS中引入聚碳酸酯二醇(PCDL)能够降低PBS的降解速率,却会导致PBS性能的降低,难以满足高性能材料的要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力学性能好、贮存稳定性优异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生物降解材料具有很高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屈服强度,同时材料降解速率较慢,能够用于制备一次性口腔器械盒,且贮存稳定性好。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包括PBS/PCDL共聚酯和纤维素纳米纤维。优选地,所述可生物降解材料中PBS/PCDL共聚酯的质量百分比为80~90%,纤维素纳米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优选地,所述可生物降解材料中PBS/PCDL共聚酯的质量百分比为85%,纤维素纳米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15%。优选地,所述纤维素纳米纤维的长度为5~10μm。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1,4-丁二酸、1,4-丁二醇和PCDL混合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化产物;(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酯化产物和催化剂混合进行缩聚反应,得到PBS/PCDL共聚酯;(3)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PBS/PCDL共聚酯与纤维素纳米纤维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后得到可生物降解材料。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1,4-丁二酸与1,4-丁二醇的摩尔比为1:1~1.5。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酯化反应的温度为150~200℃。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缩聚反应的温度为200~250℃。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熔融共混的温度为150~250℃,熔融共混的时间为5~20min。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可生物降解材料在一次性口腔器械盒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包括PBS/PCDL共聚酯和纤维素纳米纤维。本专利技术通过将PBS与PCDL形成共聚酯,减缓可生物降解材料的降解速率,提高贮存稳定性,同时加入纤维素纳米纤维(CNF)作为增韧相,PBS/PCDL共聚酯与纤维素纳米纤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保证了纤维素纳米纤维以较小的尺寸均匀分散在PBS/PCDL共聚酯基体中,纤维素纳米纤维可以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使材料具有优异的拉伸弹性模量。实施例的结果显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生物降解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能够达到610.8MPa,拉伸屈服强度最高为48.04MPa,断裂伸长率为529.6%,材料中PBS基体的结晶度为30.93%,可生物降解材料在10d、20d、30d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1.1%、2.9%、4.5%,具有良好的可生物降解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4、5和对比例3、4制备的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折线图;图2为采用3D打印制备一次性口腔器械盒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可生物降解材料淬断后的SEM图;图4为实施例2制备的可生物降解材料淬断后的SEM图;图5为对比例5提供的纯PBS淬断后的SEM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包括PBS/PCDL共聚酯和纤维素纳米纤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生物降解材料包括PBS/PCDL共聚酯。在本专利技术中,以所述可生物降解材料的质量为100%计,所述PBS/PCDL共聚酯的质量百分比优选为80~90%,更优选为82~87%,最优选为85%。本专利技术通过将PBS与PCDL形成共聚酯,减缓可生物降解材料的降解速率,提高贮存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生物降解材料包括纤维素纳米纤维。在本专利技术中,以所述可生物降解材料的质量为100%计,所述纤维素纳米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优选为10~20%,更优选为13~18%,最优选为15%。在专利技术中,所述纤维素纳米纤维的长度优选为5~10μm,更优选为6μm。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入纤维素纳米纤维(CNF)作为增韧相,PBS/PCDL共聚酯与纤维素纳米纤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保证了纤维素纳米纤维以较小的尺寸均匀分散在PBS/PCDL共聚酯基体中,纤维素纳米纤维可以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使材料具有优异的拉伸弹性模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微观结构呈现“海-岛”状结构,CNF分散相以较小的颗粒尺寸均匀分散在PBS/PCDL共聚酯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1,4-丁二酸、1,4-丁二醇和PCDL混合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化产物;(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酯化产物和催化剂混合进行缩聚反应,得到PBS/PCDL共聚酯;(3)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PBS/PCDL共聚酯与纤维素纳米纤维进行熔融共混,冷却后得到可生物降解材料。本专利技术将1,4-丁二酸、1,4-丁二醇和PCDL混合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化产物。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1,4-丁二酸与1,4-丁二醇的摩尔比优选为1:(1~1.5),更优选为1:1.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PCDL的用量优选为1,4-丁二醇质量的2.5~3.5%,更优选为3%;所述PCDL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3000,更优选为2000。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各组分的用量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保证酯化反应的充分进行,减少杂质的含量。本专利技术对1,4-丁二酸、1,4-丁二醇和PCDL的具体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市售产品即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酯化反应的温度优选为150~200℃,更优选为160~190℃,最优选为170~180℃。本专利技术对所述酯化反应的时间没有特殊的限定,达到理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包括PBS/PCDL共聚酯和纤维素纳米纤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包括PBS/PCDL共聚酯和纤维素纳米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降解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生物降解材料中PBS/PCDL共聚酯的质量百分比为80~90%,纤维素纳米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生物降解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生物降解材料中PBS/PCDL共聚酯的质量百分比为85%,纤维素纳米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降解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纳米纤维的长度为5~10μm。


5.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4-丁二酸、1,4-丁二醇和PCDL混合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化产物;
(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酯化产物和催化剂混合进行缩聚反应,得到PBS/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彬叶星辰周建业李志强郑欣张潇化张菊梅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