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交换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216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热交换反应釜,包括设置有夹层的釜体和热交换装置,釜体底部设置有与釜体内部连通的排液阀,以及与夹层连通的热介质阀和冷介质阀,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热介质腔和冷介质腔,热介质腔和冷介质腔间设置有换热机构,所述热介质阀和冷介质阀分别对应与所述热介质腔和冷介质腔连接。通过热介质腔向釜体夹层内注入热介质,实现对釜体的加热,通过冷介质腔向釜体夹层内注入冷介质,实现对釜体的冷却吸热,冷介质冷却釜体吸收的热量,通过热交换机构传递给热介质,进而降低冷介质的温度,提高热介质的温度,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热量利用率,具有快速、节能、环保,冷热交换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热交换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为一种冷热交换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一种反应容器,通常由由釜体、釜盖、夹套、搅拌器、传动装置、轴封装置、支承等组成。在一些反应工艺过程中,如钝化剂的制备过程等,需要根据反应条件控制反应釜内的温度,使得在反应过程中,反应釜内的温度能够进行冷热交换,以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保障产品质量。现有的冷热交换反应釜通常是在反应釜的夹层内同时设置加热机构和冷却机构,进行交替加热和冷却,在冷热变换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改变介质温度,时间长、能耗高、冷热交换效果差。申请人结合多年反应釜设备的生产销售经验,创新设计了本申请的冷热交换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热交换反应釜,具有快速、节能、环保,冷热交换效果好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冷热交换反应釜,包括设置有夹层的釜体和热交换装置,釜体底部设置有与釜体内部连通的排液阀,以及与夹层连通的热介质阀和冷介质阀,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热介质腔和冷介质腔,热介质腔和冷介质腔间设置有换热机构,所述热介质阀和冷介质阀分别对应与所述热介质腔和冷介质腔连接。所述换热机构包括依次环路连接的冷凝器、储液罐、膨胀阀、蒸发器和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分别对应设置在热介质腔和冷介质腔内。所述储液罐与所述膨胀阀间还设置有过滤器。所述夹层内设置有电加热机构。所述釜体上部设置有加注口,并通过三通阀与热交换装置的冷介质腔连接。r>所述釜体内下部设置有网孔隔板。所述釜体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的搅拌轴延伸出顶部的釜盖与设置在釜盖上的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换热装置,并在釜体底部分别设置介质阀和冷介质阀,换热装置装置热介质腔和冷介质腔,热介质阀和冷介质阀分别对应与热介质腔和冷介质腔连接,实现通过热介质腔向釜体夹层内注入热介质,实现对釜体的加热,加热完成后,热介质返回热介质腔,通过冷介质腔向釜体夹层内注入冷介质,实现对釜体的冷却吸热,冷却完成后,冷介质返回冷介质腔。热交换装置装置内,冷介质冷却吸收的热量,通过热交换机构传递给热介质,进而降低冷介质的温度,提高热介质的温度,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热量利用率,具有快速、节能、环保,冷热交换效果好的特点。优选的,换热机构通过循环系统实现热能的转移,储液罐与膨胀阀间设置有过滤器,可有效过滤掉循环系统中的杂质,避免造成管路堵塞,提高和保障热交换循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夹层内设置电加热机构,进一步保障加热过程中对热量的需求,通过设置加注口,并通过三通与冷介质腔连接,一是方便加注补充介质,二是加热过程中起到一定的通气调压作用,避免夹层内压力过高,三是作为冷却过程中的回流管路,将吸收反应釜热量的冷介质回流至冷介质腔,进行能量吸收和降温,将热能转换到热介质腔中的热介质,降低冷介质的温度,并进一步输送入夹层内对釜体进行降温冷却。通过设置网孔隔板和搅拌机构,一方面有效实现过滤功能,使反应釜内排液时,固液自动分离,另一方面通过搅拌,使反应过程中,网孔隔板上方的固液更易融合,提高反应效率,使反应更彻底,反应效果更好。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冷热交换快速,热量散失少,能耗低,节能环保,冷热交换效果好,实用性强,值得广泛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网孔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具体结构。实施例一参看图1,一种冷热交换反应釜,包括设置有夹层3的釜体2和热交换装置22,釜体2顶部设置有釜盖,并通过连接机构进行连接和锁定,釜盖上设置有连接阀1和加料口11,方向连接其他附件设备和向釜体2内添加反应原料,釜体2下部设置有支撑脚9,对釜体进行稳定支撑,釜体2底部设置有与釜体2内部连通的排液阀7,用以排放反应后的液体,同时,还设置有与夹层3连通的热介质阀8和冷介质阀13,所述热交换装置22包括热介质腔21和冷介质腔14,热介质腔21和冷介质腔14间设置有换热机构,换热机构包括依次环路连接的冷凝器20、储液罐19、膨胀阀16、蒸发器15和压缩机18,环路中通过热交换介质进行热能传递,冷凝器20和蒸发器15分别对应设置在热介质腔21和冷介质腔14内,热介质阀8和冷介质阀13分别对应与所述热介质腔21和冷介质腔14通过输送管路连接,输送管路上设置输送泵,进行冷热介质的泵送传输。换交换装置22内,热交换介质在蒸发器15内蒸发吸收冷介质中的热量,对冷介质进行降温,以便冷介质对釜体2进行降温冷却,吸收热量后的热交换介质通过压缩机18进入冷凝器20进行冷凝放热,将热量释放入热介质中,对热介质进行升温,以便热介质对釜体2进行加热,冷凝后的热交换介质进入储液罐19暂存,并进一步通过膨胀阀16进入到蒸发器15内蒸发吸热,依次循环,进行热量传递,将冷却工艺中,冷介质从釜体2内吸收的热量传递给热介质,在加热工艺中,再通过热介质对釜体2进行加热。优选的,所述储液罐与所述膨胀阀间还设置有过滤器17,可有效过滤提热交换介质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所述夹层3内设置有电加热机构5,电加热机构5为电加热丝或电加热管,在热介质不能满足釜体2热量需要的情况下,通过电加热机构5进行加热。所述釜体2上部设置有加注口12,并通过三通阀与热交换装置22的冷介质腔14连接,通过冷介质的循环,实现对釜体2的持续冷却,并将釜体2内释放的热量回收至热介质。实施例二参看图1和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釜体2内下部设置有网孔隔板6,所述釜体2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4和设置在搅拌轴4上的搅拌叶片,其搅拌轴4延伸出顶部的釜盖与设置在釜盖上的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通过网孔隔板6实现过滤功能,釜体2通过排液阀7排液时,固液自动分离,搅拌机构使反应过程中,网孔隔板6上方的固液通过搅拌更易融合,提高反应效率,使反应更彻底,反应效果更好。上述实施例仅描述了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等同替换和改进,这些变化、等同替换和改进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热交换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夹层的釜体和热交换装置,釜体底部设置有与釜体内部连通的排液阀,以及与夹层连通的热介质阀和冷介质阀,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热介质腔和冷介质腔,热介质腔和冷介质腔间设置有换热机构,所述热介质阀和冷介质阀分别对应与所述热介质腔和冷介质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热交换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夹层的釜体和热交换装置,釜体底部设置有与釜体内部连通的排液阀,以及与夹层连通的热介质阀和冷介质阀,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热介质腔和冷介质腔,热介质腔和冷介质腔间设置有换热机构,所述热介质阀和冷介质阀分别对应与所述热介质腔和冷介质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交换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构包括依次环路连接的冷凝器、储液罐、膨胀阀、蒸发器和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分别对应设置在热介质腔和冷介质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交换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薄旭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科达机械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