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2420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引发剂、溶剂和醋酸乙烯酯混合,通入乙烯单体,反应,得到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所述通入乙烯单体后体系的压力为3.9~6MPa。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通过对通入乙烯单体后体系压力的控制,提高了所述反应过程中单体的转化率和产物的产率;且所述制备方法操控简单、效率高,可广泛用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EVOH是乙烯-乙烯醇无规共聚物,其组成是由20~40%摩尔分数的乙烯和60~80%的乙烯醇组成,EVOH兼具聚乙烯醇(PVA)的阻隔性能和聚乙烯(PE)的加工性能,与聚偏氟乙烯和聚酰胺并称为三大阻隔树脂而被广泛使用。EVOH具有气体阻隔性、保香性、耐油性、耐化学药品腐蚀性、耐候性、可印刷性、透明性能优异、无毒无味等诸多优点,且符合欧洲共同体食品包装导则和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要求,被广泛用于包装材料、结构材料、纺织材料、医用材料等领域。由于乙烯醇在常规条件下无法以单体形式稳定存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制备主要通过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醇解皂化反应实现。US3325460A公开了一种以C1-C4醇为溶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在高压及特定反应温度下以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为原料制备EVA共聚物,该方法后来被广泛采用,用于制备EVOH共聚物的前体EVA共聚物。US4485225和CN102942649A中也就都公开了以此方法先制得EVA的醇溶液,再经醇解皂化得到EVOH共聚物。因此,在EVOH的整个制备过程中,前体EVA的制备过程至关重要。EVA的组成、结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等重要结构参数基本决定了最终产物EVOH的结构特性,从而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应用性能。但对于某一特定EVA聚合反应,伴随着聚合反应连续进行、单体连续消耗和聚合产物连续生成,反应体系粘度快速增加,导致粘釜,支化度过高等不利影响,给后续工序带来困难。出于工业化角度考虑,为了便于工艺流程操控和能耗成本控制,聚合反应时间往往控制在3~10小时。在此范围内,单体醋酸乙烯酯的转化率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按质量分数计算通常为30~60%之间。适当延长反应时间,转化率提升效果不明显且增加能耗、抬高生产成本。增加引发剂用量,容易引起聚合物分子量降低且分子量分布变宽,同时可能增加产物支化度,对产物性能产生重大影响。且聚合反应结束后,未反应的醋酸乙烯酯单体需经蒸馏,萃取,提纯等多步骤回收,需要较大能耗并生成废水。提高聚合反应中醋酸乙烯酯的转化率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和废水的产生。同时,提高转化率有助于降低EVA树脂中残单含量,并降低后续醇解制备EVOH的色度。因此针对醋酸乙烯酯转化率的优化对EVA聚合具有重要意义。CN102942649A公开了一种用溶液聚合法制备EVA共聚物的方法。在该专利中,所采用的聚合反应压力为5~50个大气压(约0.5~5MPa)。在不同反应压力条件下,制备出不同乙烯含量的EVA共聚物,并得出乙烯压力于共聚物中乙烯单元含量的关系。但该专利技术专利并未提及乙烯压力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更未发现通过控制乙烯压力可实现对醋酸乙烯酯转化率的优化控制方法。现有关于EVA溶液聚合的报道,集中于聚合反应工艺条件对聚合产物组成、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等参数的影响。对于控制单体转化率特别是醋酸乙烯酯转化率的方法,相关系统化研究和报道较少。传统自由基聚合方法中提高转化率的方法主要是延长反应时间、提高聚合温度和增加引发剂用量。在保证后处理工艺操作便利性的前提下,小幅度延长反应时间,转化率提升效果不明显且增加能耗、抬高生产成本;提高反应温度和增加引发剂用量易引起聚合物分子量降低且分子量分布变宽,同时可能增加产物支化度,对产物性能产生重大影响;采用综合调节多个反应参数控制单体转化率特别是醋酸乙烯酯转化率的方式,复杂度高,且产品批次稳定性差,产物组分结构易多变。因此,开发一种提高单体转化率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通过对通入乙烯后体系压力的控制,提高了后续反应过程单体的转化率,特别是醋酸乙烯酯的转化率,并给出了提高醋酸乙烯酯转化率的最优化乙烯压力范围;且所述制备方法操控简单,效率高,可广泛用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引发剂、溶剂和醋酸乙烯酯混合,通入乙烯单体,在转速为100~200rpm(例如110rpm、120rpm、130rpm、140rpm、150rpm、160rpm、170rpm、180rpm或190rpm等)的搅拌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所述通入乙烯单体后体系的压力为3.9~6MPa,例如3.9MPa、4MPa、4.2MPa、4.4MPa、4.6MPa、4.8MPa,5MPa、5.2MPa、5.4MPa、5.6MPa、5.8MPa、或6MPa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专利技术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引发剂、溶剂和醋酸乙烯酯混合,然后通入乙烯单体来控制体系的的压力值为3.9~6MPa,在这个压力值范围内,聚合过程中单体的转化率和产物的产率均有大幅度地提升,是因为乙烯单体本身既参与共聚合同时对醋酸乙烯具有一定阻聚作用;一方面,如果压力过高,则会导致反应体系中反应物乙烯含量过高,对醋酸乙烯的阻聚效果显著提升,抑制了醋酸乙烯的聚合效率,降低转化率;另一方面,如果压力过低,则会导致反应体系中反应物乙烯含量过低,降低共聚合反应速率和醋酸乙烯单体转化率,同时生成更多的副产物乙烯聚合物;因此,只有在本申请设定的特定的压力范围内,且保证反应在转速为100~200rpm条件下进行,才能够大幅度提高产物的产率;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可广泛用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优选地,以所述引发剂、溶剂、醋酸乙烯酯和乙烯单体为所有原料,所述所有原料中引发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1~5%,例如1%、1.5%、2%、2.5%、3%、3.5%、4%或4.5%,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专利技术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优选为0.02~3%,进一步优选为0.025~1%。优选地,以所述引发剂、溶剂、醋酸乙烯酯和乙烯单体为所有原料,所述所有原料中溶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60%,例如15%、20%、25%、30%、35%、40%、45%、50%或55%,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专利技术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进一步优选为15~30%。优选地,所述引发剂包括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氢异丙苯、特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苯甲酰或过氧化十二酰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甲醇。优选地,所述混合在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进行。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包括氮气。优选地,所述通入乙烯单体后体系的压力为4~4.9MPa,例如4.1MP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引发剂、溶剂和醋酸乙烯酯混合,通入乙烯单体,在转速为100~200rpm的搅拌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n所述通入乙烯单体后体系的压力为3.9~6Mp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引发剂、溶剂和醋酸乙烯酯混合,通入乙烯单体,在转速为100~200rpm的搅拌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所述通入乙烯单体后体系的压力为3.9~6M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引发剂、溶剂、醋酸乙烯酯和乙烯单体为所有原料,所述所有原料中引发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1~5%,优选为0.02~3%,进一步优选为0.025~1%;
优选地,以所述引发剂、溶剂、醋酸乙烯酯和乙烯单体为所有原料,所述所有原料中溶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60%,进一步优选为1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包括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氢异丙苯、特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苯甲酰或过氧化十二酰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甲醇。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在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进行;
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包括氮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入乙烯单体后体系的压力为4~4.9MPa;
优选地,所述通入乙烯单体的方法包括:第一次通入乙烯单体0.5~1.5min,排气,第二次通入乙烯单体0.5~1.5min,排气,第三次通入乙烯单体0.5~1.5min,排气,第四次通入乙烯单体使得体系压力为3.9~6MPa,并保持压力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重锋胡雁鸣张勇杰李岩安玉贤周光远白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盛虹石化集团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